诸葛亮问将战张郃,目视魏延,魏延却低头不语!网友:他惧怕张郃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暗中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郭淮、孙礼几乎全军覆没。司马懿趁诸葛亮在武都、阴平扎根未稳之际,令张郃、戴陵二将抄袭后方,亲自领大军正面进攻,试图从两面夹击蜀军。不想张郃、戴陵反而提前中了蜀军的埋伏,魏军死伤无数。司马懿大败而逃。

不过在此战中,诸葛亮见魏将张郃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于是感叹道“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他日必为蜀中之害矣,吾当除之。若不除之,吾心中又添一病也。”从此!张郃便成了诸葛亮的心腹大患。

诸葛亮问将战张郃,目视魏延,魏延却低头不语!网友:他惧怕张郃

诸葛亮多日内搦战,司马懿闭门不出,于是思量一计,连续三日内,每日退军三十余里,作出徐徐退入汉中之势,引诱司马懿大军追赶。司马懿令张郃领兵马追击,诸葛亮却暗中布下埋伏。然而!当他问将战张郃的时候,以目视魏延,希望魏延能够主动请战,魏延反而低头不语。当张翼主动请命之际,诸葛亮又说道:“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人不当之勇,汝非敌手也!”再次示意魏延出马。但魏延始终默默不语。

——显然,魏延并不想打这一仗,诸葛亮也非常生气,于是把姜维、王平、廖化、张翼、吴班、吴懿、马忠、张嶷等将领都分配了作战任务,唯独没有指派魏延一人。

诸葛亮问将战张郃,目视魏延,魏延却低头不语!网友:他惧怕张郃

那么?魏延当日为何低头不语?难道是惧怕张郃吗?

——显然不是的!

很多人认为此战中,魏延是因为惧怕张郃才不敢出战。殊不知王平、张翼等人的武力值远不如魏延,这些人都敢于出战,性格自傲的魏延又岂能因惧怕张郃,而不敢出战呢?


在蜀国将领中,魏延的武力值仅次于五虎大将,比如襄阳之战中,他仅以几百亲随,对抗文聘等襄阳重军,最终以单马突出了重围;葭萌关之战,他十合之内,就击败了西凉勇将马岱。魏延的武力值远在文聘、马岱等准一流武将之上。与张郃基本是同一层面的武将,绝对谈不上惧怕张郃而不敢应战。所以此事另有隐情!

诸葛亮问将战张郃,目视魏延,魏延却低头不语!网友:他惧怕张郃

三国演义与正史不同,正史中诸葛亮非常袒护魏延。但演义中,他们两人之间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从长沙郡诸葛亮喝斩魏延开始,两人就接下了梁子。在北伐战役中,魏延多次违背诸葛亮的意愿,诸葛亮则多次想除之而后快,彼此间火药味十足。

比如第一次北伐战役中,魏延献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拒不采纳,魏延便常常心怀不满,多次抱怨诸葛亮胆怯。

第二次北伐战役,魏延攻打陈仓不下,诸葛亮便拔剑在手,要亲手斩掉魏延。幸好被鄞祥劝住了。结果诸葛亮自己也没拿下陈仓【这是诸葛亮第二次欲杀魏延,第一次是长沙郡中】!

诸葛亮问将战张郃,目视魏延,魏延却低头不语!网友:他惧怕张郃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主动问将,魏延低头不语,并不配合北伐工作。【诸葛亮更加想除掉魏延

第四次北伐时,魏延对众人说道:“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莫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因此跟诸葛亮赌气,临阵违背军令。诸葛亮于是更加痛恨魏延,对亲近将领说道:“魏延素有反相……久后必生患害,今已显露,可除之!”【此时!诸葛亮杀魏延之心已经坚定不移


上方谷之战,诸葛亮令魏延诱敌,暗中派马谡堵住谷口,相把魏延与司马懿一并烧死在上方谷。但是临来的一场大雨却救了魏延。【诸葛亮杀魏延的行动再次失败!

魏延回军之后,要问马岱的罪过。诸葛亮于是令马岱负荆请罪,推托受杨仪的指使,并表示愿归顺魏延。长期卧底在了魏延的身边。

【后来马岱奉诸葛亮遗命,终于斩杀了魏延!】

诸葛亮问将战张郃,目视魏延,魏延却低头不语!网友:他惧怕张郃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魏延之间彼此不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第三次北伐战役中诸葛亮目视魏延,是对魏延的一种试探。看一下经过第二次北伐战役,自己拔剑欲杀魏延后,魏延的态度如何?结果魏延低头不语,在两次试探的情况下默不作声,显然是继续跟诸葛亮赌气。所以诸葛亮非常生气,把其他将领都分配了作战任务,唯独没有指派魏延一人。


综上所述!诸葛亮主动问将,魏延低头不语的举动,并非惧怕张郃武艺高强。而是罗贯中为了体现魏延对诸葛亮的不满,从第一次北伐到第五次北伐,安排了很多魏延反对诸葛亮,以及诸葛亮试探魏延的剧情,层层递进,反映出了魏延的反骨!给诸葛亮斩杀魏延找到了最好的借口。

特别说明:以上内容皆源自演义,与正史内容无关。正史中魏延忠心耿耿,陈寿直言其并非谋反,只因与杨仪不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