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遇上靓号,到底谁是流氓

近日,有网友爆料自己名下的手机号码是靓号,但是在转出的时候被告知是终身制,转网可以,但是得缴纳上万元的违约金。

携号转网遇上靓号,到底谁是流氓

而这样的事情,在2019年11月27日携号转网政策开始后,在很多地方都时有发生。

说起靓号,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价套餐和超长的签约协议。事实上是在我国的 《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早就有明确规定,码号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的,禁止任何运营商向用户收取选号费。

也就是说,所谓靓号的保底消费协议,实际上是运营商一种变相出售靓号的擦边球行为,用每月最低消费来代替向用户收取选号费。

当然,规定是死的,运营商们想尽法办终于让靓号变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商品。据了解,188靓号、移动的豹子号、大循环靓号、顺子号等手机号码目前市场价格从百元至万元不等,部分四连靓号可以卖到七八万元。

目前,因为三大运营商对靓号的管理办法和使用不尽相同,而且,购买靓号的时候,签署的协议条款多、有效期长,导致靓号用户想携号转出千难万难,也因此导致了用户与运营商矛盾频发。

携号转网遇上靓号,到底谁是流氓

靓号难转的背后,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由于靓号的附加价值很高的原因,购买靓号之后,原运营商为靓号主提供了很多的特殊服务,付出一定的成本,而转网后,对新运营商来说一本万利,好处多多。

而且,对于运营商来说,每家运营商套餐资费和客户当时签订的入网协议不同,所以不方便制定一个标准细则,有些靓号用户当时签订入网合同时明确规定了保底消费,但现在毁约转网不愿意做任何赔偿,也似乎很有道理。

所以,运营商怎么可能让靓号就这样从自己的眼皮底下转出去呢,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况:转入容易,没有门槛,想轻易转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随着携号转网大势所趋,国家的政策不会这样轻易被运营商蒙混过关,而正因如此,三大运营商开始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自己的用户流失到其他运营商。而且,据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携号转网数据,电信 、移动、联通的转出用户占比分别为16.3%、57.6%和26.1%,转入占比为49.3%、28.1%和22.6%。其中联通的压力最大,电信和移动的转出率也不低。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运营商认为自己有道理,而用户则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高昂的靓号费用,想转网是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道理的背后肯定有一方在耍流氓了,那么,到底是谁在耍流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