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10月22日,甘肅省人民醫院一女醫生遭到患者持刀襲擊,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受害的女醫生曾是犯罪嫌疑人的主治醫師。受害者同事稱,受害者是科室裡的業務骨幹,剛從基層醫院幫扶回來一週,平時臉上也總是笑盈盈的。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具體細節和行兇原因有待權威發佈。

此事件一出,再次將醫患關係推上了熱門。近年來,發生的暴力傷醫案件眾多,讓醫患關係日益緊張,也讓醫生、護士成為了高危職業。

2018年傷醫世間回顧

2月6日,南昌大學二附院一患者檢查出艾滋病陽性,遂持刀通傷檢驗科抽血護士。

2月10日,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專管司法援助的工作人員因其老婆胃疼而內科人多需排隊,要求搶救室醫生看,被拒後毆打值班護士。

3月14日,安徽省涇縣醫院患者家屬使用隨身攜帶的匕首將醫生趙某捅傷後搶救無效死亡。

6月2日,湖南中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值班醫生和護士未能搶救病人被家屬毆打名醫生被逼下跪。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6月6日,廣西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實習護士被一住院患者突然壓在床上刺傷頸部,另一住院患者阻攔也被刺傷。

8月1日,上海市寶山區某醫院因患者嫌候診時間過長便動手毆打一生,造成被害人右側鼻骨粉碎性骨折、左面頰部軟組織挫傷。

8月11日,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婦幼保健院一名兒科護士在為患兒進行輸液操作時,被一名陪同的女性家屬毆打,造成這名護士腹中6個月的胎兒面臨早產的危險。

9月14日,甘肅省人民醫院紅古分院發生特大暴力傷醫事件,張醫生被一名患者持刀致傷,造成張醫生頭部及面部受傷。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10月18日,廣東省中山市蘇華贊醫院急診室徐醫生被前來就診的患者家屬打成輕微腦震盪。

12月1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外科醫生在門診坐診期間,被身份不明人員持刀刺傷。

醫患關係僅僅只是指醫生和患者嗎?

我們通常認為醫患關係,是醫生跟患者之間的矛盾。這只是狹義的解釋,從廣義上來講,醫不僅僅是指醫生、護士、醫技人員,還包括管理後勤服務人員及醫療群體等;患不僅僅是指與患者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監護人、單位組織等群體。特別是一些重症監護或者不具備行為能力的或者如昏迷、嬰幼兒、精神病、醉酒的人群。因此,廣義的醫患關係是以醫生護士為一方與患者為中心的群體為一方,這雙方面所建立的一種相互關係。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患者的目的是治療,“醫”和“患”就應該是一致的。醫生和患者的關係就像同一戰壕的戰友一樣,應該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一。醫患關係的實質是健康利益的共同體。只有醫患雙方相互理解、團結才能達成雙贏。

本該是相輔相成的,怎麼變得如此緊張呢?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醫患矛盾不斷升級?

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有哪些?

從醫院方面來看,首先是溝通問題。如果醫生認識不到溝通的重要性,認為患者就該聽從自己的安排,缺乏服務意識,忽視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不重視傾聽患者的訴說和提問。容易導致在醫療過程中缺乏信息的交流,出現溝通不順暢。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醫務人員業務知識水平不高。在診療中醫生需要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經驗,而在實際中有可能存在醫務人員水平不夠高,在溝通中不能全面的告知患者風險和預後,對於患者提出的疑問也不能作答,會導致患者對醫院的不信任,進而影響醫患關係。

還有就是醫學的特殊性。醫學的特殊性影響了醫患溝通中的信息交流,醫患溝通中存在的這些不可能全面告知患方的情況,一旦出現,患者及其家屬就難以理解,就可能導致醫患關係惡化,引發醫療糾紛。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從患者角度來說,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及媒體誤導,對醫生不信任,並且缺乏一定的醫療常識,忽略了醫學的侷限性,認為醫生是萬能的,我花了錢就應該把病治好。

醫患關係不斷升級,也有一部分原因來自群

醫患關係該如何改善?

醫生要轉變觀念。轉變“醫者至上”的服務觀念,用過硬的技術減輕患者身體的疼痛。

醫生與患者之間應有效的溝通,醫務人員在履行某些治療行為前,應先同患者進行交談,包括病情,治療的依據,治療的原理,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均應告知患者,讓患者根據自己選擇是否做治療和檢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讓患者充分享受就醫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對於經濟困難的家庭,醫生也應“因地制宜”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看病治療,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生、醫院的溫暖,改變在大眾心中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的觀念。

醫患關係何時止?只能靠醫生被襲引發我們的深思嗎?

要想醫患關係得到改善,除了醫院方面要提高醫務工作者的醫術水平和醫德外,還要注重建立與患者之間信任的橋樑。還要加強對醫療人員的管理。

對於患者,應該實施就醫的道德宣傳。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醫術和患者雙方,規範醫患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