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價還會漲嗎?及逆襲的深圳房價

城市依然是現代國家經濟的龍頭,所謂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車頭跑的快不快,直接決定了整個區域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和後勁。

一、深圳的強勢崛起。

今天的深圳還談不上完美,但擋不住青春飛揚。

一個最大的事實是:深圳是全球移動和智能設備的中心。這是中國至今唯一一個在一個具有極大規模的經濟分項中能佔據全球第一地位的城市。

以深圳為龍頭,珠三角匯聚了移動互聯網以及下一代智能設備製造所需要的硬件、軟件全系列產業。在這裡,從零配件到組裝成品,有全世界最短的世界和最低成本;在這裡,匯聚了最熱血、最激進的創業基因和行動力;在這裡,加最多的班,競最慘烈的爭,沒有餘暇計較得失成敗。

這裡可以看到全球尋找夢想的人,並自帶熱血屬性。這裡,不是你自己在走,而是產業大潮推著你走。

這是第一次,有一箇中國城市,在某個代表未來大趨勢的細分行業,站到世界潮頭。這份輝煌,屬於深圳。

北上廣深,四大中深圳位居第三。但上海沒有做到成為金融或貿易的全球頭牌,北京也沒有做到文化政治的國際頭牌。哪怕縮小到更小一點,多列一些政治經濟的細分指標,北上,暫時都未能列到行業第一。

所以,發生在深圳身上的是一種質變。城市的氣質,信心,城市的眼光,都質變昇華。

這也是為什麼在不知覺間,長三角珠三角未來誰主沉浮,這個議題上出現了很大的爭,出現了未來深圳會否取代上海成為未來第一城。

假如沒有深圳的巨大的質變,以上兩點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爭議。

深圳配得上它所得到的一切,這是歷史的選擇,是發展的結果。

當深圳華強北和北京中關村並立潮頭時,無論是整個中國還是深圳,都還未積累到足夠力量和信心。但科技的飛速發展總是以人力不可預知的速度實現,而今日的深圳,以及珠三角,已在世界上站住了位置。

簡單捋一下這個過程。從華強北開始,電子產品集散地。蘋果崛起,富士康代工,近百萬在深富士康員工接受洗禮。自主品牌崛起,小米,華為。先進製造崛起,華為華麗轉身,大疆,比亞迪。

今天深圳,當然不僅限於移動和智能設備,但深圳最大的基礎還在於是一個創業之城,以及它最具實力的這個產業。畢竟,有幾個城市,能站在一個足以影響全球的某個產業的全球之巔?

在數字化時代即將全面來臨之際,很難相信移動互聯和智能設備產業的空間還有多大?簡直看不到其深邃的盡頭,所以深圳的未來還有極大極大的空間。

就移動互聯和設備產業來說,涵蓋了基礎研究、研發、終端設備、供應鏈零配件、軟件、測試、市場應用等等環節,深圳佔據了零配件的很大部分,和最關鍵的終端製造,成為了行業的第一城。這是深圳努力的結果,歷史的選擇,也是深圳未來的底氣。

深圳和珠三角對上海和長三角的挑戰的基礎,就在於此。至少目前來看,在這一層面,是維度碾壓。但深圳和珠三角恐怕也只能是在此項上碾壓,而在其它大多數項目上是落後的。

二、上海的失落和奮起。

百年上海的輝煌,無需贅言,也不能否定。今天的上海依然佔據中國城市頭部位置,雍容華貴,光彩奪目。

但只要翻看一下最近30年全中國各省市的發展數據,你就能多麼清晰地感受到上海的落寞。人家是幾何級倍增,你只翻個跟頭。

或許有再多的理由,但上海一再踏空移動互聯時代是不爭事實。上海有全中國最大的單一城市消費市場,但上海卻沒有在移動互聯時代誕生最大的應用或硬件的公司。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絕不會放過上海市場,甚至率先在上海實現某些應用,但這些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佼佼者大多都根在上海。

海派文化在於包容,有容乃大。有危機意識,自我反思不丟人,反之自欺欺人才不僅丟人,而且會繼續沒落。

上海是需要非常認真地調整,去擁抱未來。在可預見的下一個50年,上海依然有很大的機會,但如果再次探空新時代新產業,輝煌恐成昨日黃花。

幸運的是,長三角深厚的文化底蘊依舊實力在線,這為上海及長三角的未來提供了很大的保證。宜居是長三角最重的砝碼!

因為宜居,築巢引鳳,這裡就可以匯聚最卓越的人,而人是科技時代最大的財富。

在保持本身領先的競爭優勢的同時,差異化尋找未來的關鍵產業,扶持壯大。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蘇杭是天堂之地。而江南之美,在今天依然風流不減。江南的宜居,在風景,在自然,更在人,在文化。上海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但整個長三角和上海其實是差不多安全。所以這是一個宜居帶。

科技是未來的重中之重!未來的科技發展將是爆炸式的,數字化之後,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恐怕不是我們可以預想的。撼動深圳的製造之都的地位很難,但研發上,長三角有機會。發揮“宜居”的巨大吸引力,主動吸引全球人才,讓他們在長三角安心研發,無疑具有極高的可行性。即便在全球範圍,上海及長三角,都是“宜居"的,上海的外國人之多,基礎之好,根本就不是其它城市可以比擬的。

依託宜居吸引人,上海就可以走上全球研發強勢城市之路,加上長三角本就是高端製造的優勢區,這就能形成面向未來的本錢。

然後輔以加快在港口、航空、外貿、金融、專業服務、民生產業等傳統優勢項目上的發展,上海的綜合優勢依然在,未必就輸掉中國第一城之爭。

無論如何,很高興中國的各個城市都在努力求發展。競爭是良性的互動,城市間的PK是有益的。而飛速發展的城市又是區域經濟的龍頭,火車頭快了,整個區域自然也上去了。如此,國富民安,中華幸甚。


上海房價還會漲嗎?及逆襲的深圳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