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泉州西街,逛展守艺非遗……悠游全因他们的守护

徜徉泉州西街,逛展守艺非遗……悠游全因他们的守护

人们徜徉在泉州西街。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5月4日讯(记者 王敏霞)4日下午5时过,阳光不再似晌午炽热,泉州西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家住丰泽区的王女士带着孩子,来看“润物无声▪守艺非遗”展览。穿过钟楼,在泉州影剧院的门口,西街入口处实行了交通管制,所有机动车和电动车禁行,并有显着标识提醒游客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保持1米距离等注意事项,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停地提醒劝导。

“上六年级的孩子即将开学,当下也不适合出游,就带他出来放放风看看展览。”王女士说。最吸引孩子的是木偶头雕刻展,不仅有成品展出,还详细介绍了整个制作步骤,从木头到木胚,再到分五官、初刻、细刻、打底、磨光、粉彩、画脸、植须……这些过程细解让王女士和孩子流连许久。

徜徉泉州西街,逛展守艺非遗……悠游全因他们的守护

润物无声守艺非遗展览。

“这个展览原计划是春节与大家见面的,由于疫情推迟到现在。” 展览现场负责人陈丽娟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由刻纸、花灯、木偶头、金苍绣、锡雕组成,以解构式展陈为特色,将非遗作品的半成品、零部件、制作工具进行组合陈列,虽不能触摸,却可以对泉州的非遗文化追根溯源,参与守护和传承这些古城的在地文化瑰宝。同时,展览还和文创紧密结合,以古城文化作为主元素的潮牌和《西街寻宝》成套连环画,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

记者在各个展厅看到,门口都有工作人员在测量体温,他们告诉记者,每个展厅都会限制人流,一次不能超过10个人,目前展览时间也限定在下午1点到晚上7点半,几天下来参观有序,没有出现扎堆现象。

徜徉泉州西街,逛展守艺非遗……悠游全因他们的守护

打卡最美天台。

而在几十米之外的西街游客服务中心,游人参观也井然有序。对面的开元寺尚未开放,中心的“最美天台”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打卡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吴淑华介绍,目前首层的文创展区、二层的洛江文旅展厅都有开放及三层的天台均有开放,但每层的人流量均控制在20人以内。吴淑华告诉记者,为保证安全,她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中心的入口处,游客需要出示健康码或扫码获取疫情防控行程码,并通过热像仪定点自动测温,如果体温正常则实名登记后进去参观;如果出现体温过高,将会经过二次检测,再按照预案上报处理。而室内场所也会每几个小时就消杀一次。

不只是室内场所,为了做到“五一”期间旅游安全有序,鲤城区成立了人流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疫情安全管控现场指挥部。鲤城区志愿者协会也专门招募志愿者,分组轮值。“我们保证每天有30名志愿者在现场参与劝导、交通疏导、维持秩序等工作。”现场的领队陈丽蓉说。

天色渐暗,灯光亮起,西街的游人越来越多。徐徐微风中,人们徜徉其中,体味着“半城烟火”,感受着古城风韵。他们乐游悠游的背后,有着很多人细致的守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