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房价下行,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为何越来越小?

(文|苏雁滨)近两年来,“公摊面积”开始成为众矢之的,央视新闻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纷纷直面“公摊面积”的问题,大有取消的势头,但为何炒了两年后,却渐渐销声匿迹、偃旗息鼓,没有响应呢?

疫情后,房价下行,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为何越来越小?


“公摊面积”为何在国内经久不衰?

据说:“公摊面积”是90年代,李嘉诚在香港首创,在国际上并无先例,香港早在6年前就已经取消了公摊面积,重庆也率先取消了公摊面积。而公摊面积为何在国内经久不衰,我想无非三个原因!

  • 1、商家有利可图,纷纷约定俗成,形成了较强势的攻守同盟。
  • 2、近20年来,房价涨幅增速快,给市场造成了“一房难求”的不平等供求关系。
  • 3、商家“充大”的卖房策略,毫无疑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对房子的实际了解情况很低,大多的数据来源于开发商, 而商家标低房价,拉高公摊面积,让消费者获得一些心理安慰!
疫情后,房价下行,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为何越来越小?

公摊面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1、简单的了解后我们知道:公摊面积是由商家首创,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让地的价值无限扩大。
  • 2、最关键的是:公摊面积没有“法规”来支撑。众所周知,在房地产经营活动中,问题是很多的,许多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都屡屡遭到僭越,何况是“公摊面积”呢?“法无禁止则自由”的观念在商家已成常态。
  • 3、私自捆绑“肆意”占用公摊面积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今很多房产开发商为了提高房价,常常把顶楼建花园,低层占用公共资源的情况很普遍,看似赠送面积,实际上是在变相扩大容积率,扩充收益!
疫情后,房价下行,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为何越来越小?

取消“公摊面积”呼声大,为何仍无响应?

媒体发声、购房者望眼欲穿,可取消公摊为何如此之难?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利益”!

  • 1、媒体这边发声取消公摊,那边马上回应,取消公摊可能会使房价大幅度提高。不少人也担忧如果因取消公摊造成房价的攀升,还不如延续!
  • 2、众所周知,如今的购房税是根据房产面积划分的,90平方以上与90平方以下的税率是不一样的,若取消公摊,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 3、当前形势下,国人购房,其实与开发商之间还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境况,认筹、开盘、排队、摇号,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实际上主动权一直掌握在开发商手中,所以即便是不愿意最终也不得不妥协!

也正是上述的种种原因,所以才让“取消公摊面积”雷声大、雨点小,炒了两年,还无进展。其实购房就是交易,越简单越明了越好,一会是容积率、一会是公摊面积公式、一会是房贷利率公式!

疫情后,房价下行,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为何越来越小?


作为普普通通的购房者,一生最大的投资,无非就是想“安安生生买房子、快快乐乐过日子”,这些噱头我们不想懂也不愿懂,只想落些实实在在的实惠!

关于“公摊面积”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留言、讨论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