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读诗|故事:马泽平《欢歌》

草堂读诗|故事:马泽平《欢歌》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今天我们一起分享马泽平的诗《欢歌》,也来听听诗歌背后的故事。

马泽平,回族,八零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扬子江诗刊》《作家文摘》《诗潮》《汉诗》等刊物报纸以及年度选本。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欢歌》。

先听听《欢歌》这首诗吧:

欢歌

我们终于就要会面

时隔多年

我们已变得不再年轻

寡言,谨慎

不再谈论应该信奉怎样的神

阳光多么明媚

我们握手,

不再抱怨彼此有过的坏脾气

多么亲切

需要告知对方的,

都以眼神

和嘴角的笑意代替

我们点你爱吃的

甜品与果汁

要服务生准备素洁的床单

还有双份的洗漱用具

我们没有时间悲伤或者哭泣

——仿佛世间只此一日

《欢歌》是一首诗,也是马泽平第一本诗集的名字。在为这本诗集做诗稿初选工作的时候,有朋友提出意见,觉得《欢歌》这个书名有些俗气,有些随意。但《欢歌》是马泽平写给他和恋人小小别后重逢的礼物,人生中的第一本诗集,马泽平固执地以为,没有什么比这个名字更合适。

马泽平和小小初识于网络,2012年愚人节那天开始相恋,之后开始长达6年的爱情长跑。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没能修成正果。

2018年夏天,马泽平在午睡时梦到小小,她还是那么年轻,头发剪短了,穿着花格子衬衣,坐在两人初次见面的火车站站前长椅上等车。梦醒后马泽平久久不能释怀,就打电话给小小。那时候小小也刚结束一段新的恋情,他们在电话中聊起往事和彼此近况,聊起地域和信仰,不知不觉间电话通了一个多小时。临近挂断电话,马泽平告诉小小,想去找她,小小在短暂的犹豫之后答应见面。

兴奋、紧张、渴望、迟疑,订好车票的瞬间,种种思虑一股脑全都涌上马泽平心头。他知道,或许两人还是不能说服彼此放弃从小就养成的生活习惯,但还有什么能比失而复得更值得欢愉和珍惜?在去往呼市的绿皮火车上,马泽平一直在设想两人重逢的情景,那些曾经熟悉的情景一一浮现在脑海中,于是就有了这首《欢歌》。

如今读《欢歌》这首诗,马泽平觉得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如果说它有什么成功之处,那就是基本上解决了信息的有效传递问题——他试图呈现给外界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他借助文字打开了自己内心深处禁闭的情感大门。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马泽平的诗歌《欢歌》,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草堂读诗|故事:马泽平《欢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