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價的今天,賣的著急!剛需的也著急!如何解決?


在高房價的今天,賣的著急!剛需的也著急!如何解決?

不管房子是用來住的還是用來炒的,高房價既不可能有大的回落,也不可能再大漲。

一是,目前的房價已遠遠超出大眾購買能力。據相關數據顯示,除了個別三四線城市外,房價基本上達1萬元/平米,有些一二線大城市,房價更是高至數萬元/平米。

然而目前我國平均工資約為5000元/月左右吧,購房的壓力堪比比歐美國家,甚至還要高。

二是,供大於求。據4年前的數據顯示,我國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已將近100億平方米,預估到了今年,將達到130億平方米。

實際上,我國自建房比商品房更多,自建房的建築面積至少是商品房的4倍,已高達650億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已達45平米,跟發達國家的水平差不多,甚至會更高;

三是,穩定房價在一定區間小幅波動是政策性指令。房價的大起大落會造成社會更大矛盾和不穩定性,這是不允許的。

現實是,中國的房子建的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超乎想象。據報道有媒體統計過,全球一半人口的居住需求,中國的房子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滿足。

這個應該不是什麼誇張。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到處都是高樓林立,有賣不完的感覺。

在高房價的今天,賣的著急!剛需的也著急!如何解決?

一片片樓房,能見到的人卻少的可憐。為什麼?“空置率”啊!

我國目前房屋的空置率高達22%,相當於每5套房子有1套是閒置的,這非常的不正常。

一些發達國家的空置率一般都低於5%,而我國是他們的4倍之多。

一頭是高房價,另一頭是大面積的棚戶區,剛需者買不起房。

蓋房子的著急,想買房子的也急,給蓋房子提供資金支持的銀行更急。這個資金鍊還不能斷,斷了就真的成了大大的泡沫。銀行是國家的,會出事的。

專家有無數的解決方案,但是,樓房還在繼續的擴張,想買房的剛需者離目標卻更遠了。

解決房屋的空置率就是問題的關鍵點。怎麼辦?

有專家建議實施“空置稅政策”,就是閒置的房屋要交稅。怎樣才算是空置房?空置房的稅怎麼定,都是未知數,未知日期。

當然,收取空置稅的主要對象是炒房者,這也是屬於懲罰性稅收了,也就是說,擁有空置的房源越多,交的稅收就越多。

而在中國,什麼樣的人算是真正的炒房客,大家心知肚明。社會是有階層的,利益的神經最敏感,所以有些好的政策會遇到不小的阻力。

在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前提下,借鑑一些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不失為上策。

在高房價的今天,賣的著急!剛需的也著急!如何解決?

新加坡寸土如金,卻是“居者有其屋”的成功踐行者。何故?

新加坡在建國初期面臨著嚴重的“屋荒”。1964年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組屋”。

新加坡雖然是市場經濟國家,但住房的開發與建設並不完全通過市場來實現,而是由政府主導。

一,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制定組屋發展規劃及房屋管理。目標就是實現“居者有其屋”。

同時它又是最大的房地產商,負責組屋施工建設工程、房屋出售和出租。這樣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二,政府嚴格控制土地資源。新加坡土地分國家所有和個人所有兩種,因其中國有土地佔全國土地總數的80%左右。

所以新政府將土地資源牢牢地掌握在手裡,確保土地供應,為組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土地、資金保障。

國家通過頒佈法令,規定政府有權徵用私人土地用於國家建設,並有權調整被徵用土地的價格。

所以,新政府協設立的有關部門能夠以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獲得開發用地,從而保證了大規模建設組屋所需的土地。

在資金上,政府以提供低息貸款的形式給予組屋發展資金支持。

此外,為保障普通百姓能夠買得起組屋,其售價是由政府根據中低收入階層的承受能力來確定,而不是靠成本來定價,所以遠遠低於市場價格。

由此造成的開發收支虧損怎麼辦?由政府核准後每年都從財政預算中給予補貼。政府財政支撐是新加坡組屋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在高房價的今天,賣的著急!剛需的也著急!如何解決?

政府在解決了初期的“房荒”後,又逐步的形成了“廉租房—廉價組屋—改善型組屋—私人住宅” 的階梯式供應體系。住房自有率更高達90.9%,成為世界上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較好的滿足了多層次群體的住房需求。

在學習中解決問題,為困難群體著想,社會繁榮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