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張灣鄉大湖村公共空間治理讓“家底”殷實起來

東海縣張灣鄉大湖村公共空間治理讓“家底”殷實起來

中國江蘇網5月4日連雲港訊 “這些鬧心房終於拆了,你看,它們建在村中心十字路口,正好擋住南來北往人的視線,非常不安全。過去被村民佔用,現在拆了多通暢,通過治理,該拆的拆,該收回的收回,可以給村集體增加收入80多萬元。”談起公共空間治理的好處,張灣鄉大湖村的黨總支書記朱國講高興地說。

4月26日,在東海縣張灣鄉大湖村,村內海沭線和張大線兩側機械轟鳴,人聲鼎沸,該村公共空間治理工作正在加快推進,127間“鬧心的臨建房”被一一拆除。身邊的這些變化,在場的群眾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大家紛紛拍手“叫好”。

今年以來,大湖村全面打響公共空間治理攻堅戰,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摸實底、丈量地、拆除鬧心房,整治環境……全村上下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理順了幹群眾關心,實現了村容村貌大變樣。

东海县张湾乡大湖村公共空间治理让“家底”殷实起来

“你先拆別人家的,他家拆我就拆……”推進公共空間治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溝渠路道、房前屋後等被佔資源時間久遠、問題複雜,每一件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治理前期,更遭到了不少人抵制。

為了啃下公共空間治理這塊“硬骨頭”,大湖村多次召開村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利用廣播、公示欄、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組織村組幹部入戶徵求群眾意見,邁開大腳板深入田間地頭丈量土地,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示好範。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關鍵時刻還要看黨員幹部。在公共空間治理中,該村適時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活動,黨員幹部挺紀在前,亮承諾、曬家底,接受群眾監督。

4月25日早上,離任村幹部胡興松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雖說我們家建這房子花了點塊錢,可咱是黨員,就得帶這個頭!”只用了半天的功夫,他帶頭拆掉原本是公共土地的房子……

聽民意,入戶家訪一個都不能少。隨著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工作的實施,該村把它當作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突破口。面對各種困難,村組黨員幹部邁開大腳板,入戶宣傳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引導調動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讓輿論導向更加理智,避免出現上熱下冷的現象。

“公共空間治理是為了大傢伙,不能讓村幹部再登門‘拜訪’了。”老紅軍胡寶國悄悄地拆除自家侵佔公共空間建起的小房子。

聚合力,找到群眾利益最大公約數。“群眾利益無小事。”雖然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而且沒有現成辦法可以套用,但是隻要最大程度地考慮不同利益群眾的訴求,找到平衡點,就能實現與群眾的同頻共振。像胡興松一樣,“帶頭拆除自家違建、帶頭退出私佔資源”已成為檢驗黨員黨性的“試金石”。在公共空間治理中,村幹部挨家挨戶地宣傳政策,算清公共空間治理帶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五筆賬”。一把尺子量到底,理順了百姓心氣,提升了黨員幹部士氣,厚實了村發展底氣。

張灣鄉黨委書記劉靜認為,“現在農村留不住人,主要就是農村環境‘髒亂差’,做好‘公共空間治理’,順了民心,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村容村貌好了,人自然就來了。”

大湖村有兩個自然莊,面積大、人口多,村內環境複雜,多年來,村莊內公共空間被肆意侵佔,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圈地種菜、影響行人安全的道路種植等現象。公共空間治理啟動以來,村兩委迅速行動,從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大湖村海沭線與張大線平交處兩側的臨時建築物入手,動員一切力量,推進“公共空間治理”。

日前,大湖已拆除公共空間上的臨時建築48戶、127間。收歸村集體海沭線大湖段1.2km兩側及村內兩條南北小路邊800米,種植綠化苗木2700餘株,小河清淤1km、退水渠清淤疏浚1.5km,田間堆田公開發包25件,預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82萬元。(彭獻根 劉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