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下降6.8%,为什么我们坚持房地产不可能再出现暴涨局面


文|飞鱼资本市场


过去⼀个月,飞鱼财经累积翻阅了三⼗多份上市房企财报。


在分析完这些上市房企后,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再出现暴涨的局⾯。


为什么不可能再出现?


我们特别想用⼀句诗来形容现在的状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即便⼀季度GDP下降6.8%,即便复⼯复产创业就业压力巨大,"房地产"这张牌也不可能被重新"重用"。


因为时移事易,2020年的中国,已经不是2008年、1998年的中国。


我们得出这⼀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一是从上市房企层面


最近看我们写的上市房企财报应该都会注意到⼀个关键词——多元化


从碧桂园到荣盛发展,毫无例外的⼀个又⼀个开发商提出了"多元化"。


上市房企要走多元化道路的逻辑很直接——即房地产市场不论是从政策风险还是市场回报来 说,都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上市房企在地方项目上出现大额计提跌价已成常态)


上市房企作为这个市场的弄潮儿,它们最清楚自己的天花板在哪⾥。

二是从政府层面。


首先,大的宏观层面,在经过了中美贸易战的"捶打"后,中国从上到下几乎形成了⼀个共识——要搞科技、要搞实体、要真正实现产业升级。


之前那⼀套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是肯定不能要了,只有科技才能强国,只有产业升级才能兴国。


只要是想做事的地方政府,必然会紧守这样一根弦。这一点从浙江、苏南最近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越是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支持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这次疫情也凸显了⼀个国家产业链优势的重要性!什么都不如实体经济重要!)


其次,就监管层面而言,在经历了二十几年与房地产打交道的风雨,在与各种巨无霸开发商过招的过程中,上面已经真正摸清楚了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限价。


目前传递出来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政府需要拍地获得收入,地价不会降,但是又通过压缩房企利润,来限制房企扩张。


⼀轮⼜⼀轮的定向降准,⼀次⼜⼀次的强调限价,想要告诉房企的是:房地产可以搞,但是房企不能暴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房企选择多元化的原因)。


深度 | GDP下降6.8%,为什么我们坚持房地产不可能再出现暴涨局面


三是从个体层面


今年以来,我们去⾛访了四五个楼盘,⼏乎每个楼盘的⼩姐姐依然会和你说:赶快下单,不然还要涨。


客观说,房价肯定会随着其他物价向上波动,这是经济规律,但是绝对不会再次出现暴涨的局⾯。


从个体层面来说,就是没钱——不仅是底层没钱、中产没钱、即便是中产以上也在收紧钱包。


有人可能会拿前⼏天南京"神盘"华新城来反驳:你看,华新城那么贵,还有那么多⼈买。


确实,我们身边就有好⼏波⼈去华新城摇号了。


不好意思,我们想说:南京是两省省会!苏皖两地的⼟豪都集中在这⾥了。(可能上海杭州的土豪也在往这跑)


可是全国有几个南京?几个上海?几个深圳?


⻜⻥财经是写上市公司的,今年以来我们遇到最多的案例是,企业主认为将钱放在银行更安全。


他们的基本逻辑是:新冠疫情下,全世界都在波动中,留足现金更安全。


更深层次的逻辑是,目前这批有实力的中产及中产以上人士,相比2008、1998年的时刻, 更理性,也更冷静了。


或者说我们的国家人民更成熟了。(美国是在经历了几轮经济周期后,国家才成熟,⽼百姓才成为现代公民的)


所以,GDP下降6.8%不可怕,猪⾁价格上涨122%也不可怕,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冷静和成熟。


【最新消息】

4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为房地产市场定调。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意见总体没有改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