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檢查,3.5萬家醫藥行業CSO公司成打擊重點!

全國大檢查,3.5萬家醫藥行業CSO公司成打擊重點!


藥企的合規任務不會因為新冠疫情的發生而消失。


01“絞殺”戰全面佈局


四月,因為一則通告,醫藥行業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月初,吉林省稅務局通過官網發佈通知,稱兩家中藥材公司的資金流動異常,經判定這兩家公司屬於“空殼公司”,專門違法虛開發票。


隨後,安徽省馬鞍山市4月13日公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51家公司“中標”;其中34家與醫藥行業相關企業被證實虛開發票,虛開金額高達1.6億。


無獨有偶,4月15、16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也公佈了一批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企業信息,涉及企業688家,虛開金額高達41億。


縱觀全國,稅務部門突然對醫藥行業的監管收緊,行業風險加大,虛開+偷漏稅的刀把子懸在空中。


對於醫藥圈來說,2020年最為動盪的一年,前後經歷了各種政策的整治。反過來看,2020年可能也是未來5年裡最好的一年,不管對於藥企還是推廣代理商,稅務稽查風險進一步加大,未來兩年註定是暴風驟雨,絕不是危言聳聽。


02稅務稽查越發嚴格,CSO注意了


砍掉藥品中間環節,已經成為醫藥行業最大的呼聲。


兩票制、營改增、帶量採購等各項政策使得製藥企業改革力度空前,自2016年起,藥企合規問題逐步隨著制度改革力度的深入而至2020年步入深水區,引發合規問題的暴雷和做空事件紛至沓來。


此前,以康美藥業涉嫌財務數據造假,步長製藥、貴州益佰等藥企因銷售費用過高遭證監會問詢等事件頻頻爆出,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大檢查也即將上演。


據醫藥CSO聯盟整理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14萬家的醫藥CSO企業僅10萬家存續,有25.4%的CSO消失。


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即“合同銷售組織”,是近年來國外頗受歡迎的商業機構組織,他可為客戶在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和市場營銷方面提供全面的專業幫助。在中國新醫改及當前核查出廠價的大環境下,CSO對中國製藥企業的良性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鑑作用。


CSO的合規,是一項複雜的業務交易結構與財稅專業轉換和設計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尋找低稅率開票及政府財政獎勵的問題。需要重點關注的是虛開的稅務風險。


稅務稽查除了嚴打CSO之外,還會重挫CSO的上下游商業,例如藥企、廠家、代理商、經銷商等等。


03合規是營銷的緊箍咒


合規,是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


短短兩年時間,涉及醫藥行業的專項檢查多達十項之多,醫藥行業的財稅問題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這些專項檢查,既包括九部委

“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活動、食藥總局“整治醫療器械企業經營行為”專項活動以及2019年財政部對醫藥相關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也包括了省級地方藥監局“醫療器械監督檢查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檢查合力。


不少藥企在2019年同時被列入“77家穿透式專項檢查”“903專案”名單,且至今沒有結案或結論,然而嚴查並不會隨著疫情好轉而終結,所以,藥企如果沒有開展合規體系的建設,那就應趁早進行。


藥企合規應從“行為合規”“財務合規”兩方面來建設合規體系,而行為合規主要涉及商業賄賂風險,在合規建設中把屬於“商業”的行為規避其可能存在的風險,整合到財稅風險規避的證據環節進行把關,阻止行為和財稅雙重風險進入企業。


藥企合規體系的建設要改變由業務鏈末端的“證據”入手的傳統思想,轉為由業務梳理入手,真正從業務鏈源頭入手來建立完善的合規體系。


直營和招商兩種業務模式所面臨的合規壓力是有區別的。對於直營團隊,合規問題爆發會導致商譽受損,造成區域市場、終端的禁入,最終造成銷售損失,企業越大,商譽受損帶來的潛在銷售影響就越大。對於招商團隊,主要風險是 CSO 虛開導致的輸入型風險,造成補稅和禁入。在做合規建設時,自營團隊要做銷售體系合規,招商團隊要做 CSO 合規管理。


業務開展方式是一個戰略性問題,戰略問題要有戰略組織和方式來解決,大部分藥企做合規建設是由財務和法務主導,都在票據和財稅面打轉。或者聚焦在管控風險和危機處理上。這樣的效果不好,主要是因為財務無法穿透銷售,無法影響銷售方式。我們需要

統合銷售部門、財務部門、法務部門,最好有專職的合規部來推進合規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