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困惑中成長


散文:在困惑中成長

在歲月的迷宮裡闖蕩了20多年,在人生的長河中漂流了20年,暮然回首,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事情令自己困惑,可以說困惑二字幾乎無所不在.人們常說:“青春是美麗的。”我卻不太贊成這個觀點,若真的如此,那麼,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令我們困惑的事呢?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孩童時,我一直渴望自己快些長大,渴望著成熟,更渴望獨立,直到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我才彷彿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

從此不再與兄長一起下河下塘洗澡,也不再害怕因作業沒有做完而被母親罵·····還記得以前總是與兄長瞞著母親,到離家較遠的池塘裡洗澡,只為了享受在水中自由漂浮的瞬間快樂,在下水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與“包圍”自己的水已經融為一體,睡的溫涼慢慢的滲入我的每一寸肌膚,我覺得那就是一種美的享受,也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還記得一次因數學作業沒有做完而被母親臭罵一頓,那一刻,我只有低著頭,“恭敬”的聆聽母親的訓斥,母親經常一副極為嚴肅的樣子,但是我知道她是一個非常慈愛的母親,她之所以大聲的罵我,只是為了我能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只可惜當初的我不能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還總是埋怨母親對我的管教過於嚴格,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是多麼的無知。

為什麼成熟就那麼難呢?

曾幾何時,我脫下童裝,換上了大人的著裝,走在大街上,人們向我投來的除了異樣的眼光還是異樣的眼光,那成熟的衣著終究掩飾不了幼稚的臉龐,我只好狼狽地往家跑。

曾幾何時,被烈士們無懼犧牲的精神所震撼,於是我決心做一個受人敬仰的英雄,卻有生活中的小事打倒,久久不能爬起。

曾幾何時,一個人在寂靜的山坡上放聲高歌,於是我向往一種恬靜閒適的生活,卻又被現實生活中的瑣事所困擾,心情難以平靜。

從此,我刻意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的行動給了我“成熟”的詮釋。原來成熟並非是表現在一個人的臉上與衣著上,也絕非是一蹴而就的速成品。

散文:在困惑中成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曾經,為同學請自己幫忙而欣喜若狂,寧可上“夜班”也要讓同學滿意。曾經,為了一道數學題目而廢寢忘食,苦思冥想,為了別人的一句嘲諷,帶著“包羞忍恥是男兒”的豪情壯志,在子夜挑燈之後,繼而“聞雞起舞”。曾經幾個人經常在一起爭論學校的那個女孩最漂亮,非得評選出校花來才肯罷休。曾經為了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而傷透腦筋,但是大家都明白“高山流水,伯牙摔琴”,同學之情,朋友之義貴比真金。可大人們總是對此不屑一顧,還勸我們“別犯糊塗······”

可是我卻不這樣看待,我們的青春正是有這樣一份執著,一份熱情,從而使我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我想大人們的不理解或許是因為我們的青年人有時過於“火”了,過於任性了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難免有一些自命不凡,孤芳自賞之情。總喜歡評頭論足,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太白;到“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孟浩然;到“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的陸游;再到“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毛主席·······

當然,我也比較喜歡評論一下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比如,李清照曾寫詩讚美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杜牧卻認為“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我個人比較贊同杜牧的觀點,對於項羽生活的那個時代,我經常搖頭嘆氣,無奈的嘆道:夫戰,詭道也,何須婦人之仁”每當看到別人為了爭論項羽而吵得口乾舌燥,唾沫橫飛,我就一言不發,不是我對項羽的事一竅不通,而是歷史已經成為過去,對於歷史人物不能單單以自身的主觀情感而評論,必須尊敬歷史史實,切莫妄加評論;而我也喜歡普普通通的我,還是一如既往的“一心只讀聖賢書。”

散文:在困惑中成長

其實我們不應以一個“理論家”的身份去教育他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缺點,你又何需“夜郎自大”,大家最好坐在一起,心平氣和的談論一些事,這樣,必能集大家的智慧,有所廣益。

記得老舍先生曾經說過:“驕傲自滿是一座可怕陷阱,而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的”。《禮記》也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說法;古人云:“強而驕者損自強,弱而驕者亟死亡”。我們應該學會做一個傾聽者,厚積薄發,如此,不但是尊重了他人,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何樂而不為哉!

一個個難題已經解開,心中自然舒服了許多。其實,靜下心來想想,人人都害怕困惑;然而,若沒有困惑,我們的人生也就沒有了頓悟時的喜悅。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杯清茶,杯中的茶葉沒有增加,而開水卻在不停地替換,開水替換的次數多了,這杯清茶也就越來越淡而無味了。孟子曰:“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困惑並不可怕,就看你如何去對待它。

我們的人生之路還在繼續向前行,而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能沒有困惑,若沒有了困惑,我們又怎能學會成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