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季孙,食采于潘:中国潘姓的历史和演变

潘姓系黄帝子孙。受姓始祖季孙公,是周文王十五子,名高,封于毕,史称毕公高。毕公高之四子季孙为荥阳侯,食采于潘。季孙卒,其子孙得以潘为姓。

就此,潘姓乃姬周之后,从黄帝到季孙的世系传承可沿用周王朝的世系,根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周本纪》,总结世序如下: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嫘祖为黄帝正妃,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帝喾……帝喾元妃姜原生周后稷,名弃……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

始祖季孙,食采于潘:中国潘姓的历史和演变

潘氏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自始祖至今,已传一百多世,三干余年。后裔遍布海内外,名人辈出,巨儒相望,艺文荟萃。

潘世祖先世居荥阳中牟县,后因战乱、灾荒等缘故,从中原迁往南方,先迁往江西,再从江西分流至湖南、广东、贵州、广西等地。

宋神宗时吕子进的《潘氏族谱序》曰:

潘氏世居北燕,其后南迁荥阳,亦有不离幽蓟者。唐末避难,复自荥阳而迁。支分派别,族大以衍。如湖州别驾者迁家泉州南安县,今子孙为温陵人;如古田令武原者迁莆田,今子孙为兴化人;如著作郎纲者迁福州,今子孙为长乐人;文穆处常之子孙则居金陵,中书令祐公之子孙则居江宁;郑王美之子孙则居开封;银青光禄大夫文振之子孙则居福州之怀安;金紫光禄大夫文焕之子孙则居福州之闽县;文亮文绶之子孙则居饶州;尚书承祐之子孙则居豫章。永兴军住者武原之次子崇钧、兴国军住者虬之四男也,或因事而迁,或有故而迁,旁诸枝蔓,无得而详。

始祖季孙,食采于潘:中国潘姓的历史和演变

《谱序》具体说明了潘氏在中国大地上的迁徙流变,并详细指出了潘氏在各地的始迁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潘氏族谱材料。

具体来说,45世若思公自中牟迁居抚州临川县,为江西始祖。

78世任公于南宋末年勤王抗元,在崖山兵败返回江西项山,闻元定鼎天下,绝食而死。后裔为纪念任公的忠贞不移,在江西寻乌建祠纪念,并尊任公为一世。

80世法明公,生琴、瑟二公,由寻乌项山迁居福建石壁村。后因兵乱,琴公偕弟于元朝入广东长乐(今五华)开基创业,共尊为广东始祖(一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