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松風畫會”

在恭王府居住期間,溥心畬參與了很多書畫雅集,結交各界名流,並以擅書畫享譽京城。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心畬


當時舊京有一個由宗室組成的“松風畫會”,發起人除他之外,還有溥伒、溥儒、溥僴、關松房、惠孝同等,參與者包括陳寶琛、羅振玉、袁勵準、寶熙、朱益藩等遺老。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伒


遺老們時常聚在一起彈古琴、彈三絃、賞古字畫、聊天。

然據時人回憶,松風畫會雅集,溥心畬參與不是很多,其中緣由可能在於溥氏藝術成就遠在松風畫會諸人之上。

“出手驚人,儼然馬夏”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心畬繪扇面

1930年,溥心畬和夫人羅清媛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辦了一次畫展,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讓世人領略到了這位清朝遺民藝術的風采,他亦被譽為“出手驚人,儼然馬夏”。在此期間,溥心畬結識了畫家張大千,二人交往漸趨頻繁,由於他們均為稱著一時的畫家,因此就出現了“南張北溥”的說法,他們的交往一支持續了到溥氏的去世。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心畬與張大千


張大千大風堂每得名畫,畫籤均交溥心畬題寫,可見大千居士對溥氏的推重。

皇族中繪畫成就最高者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迫於生計,溥心畬忍痛出售了家藏的一些書畫名跡,其中包括易元吉《聚猿圖》、顏真卿《自書告身帖》、韓幹《照夜白圖卷》、陸機《平復帖》等。

抗戰爆發後,他拒受偽職,作《臣篇》以明志,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1945年,溥心畬受邀南下,在南京、杭州遊歷數年。溥心畬早年生活優渥,家藏書畫名跡甚夥,往來之士均為一時之名流賢俊,民國時他即以擅詩、書、畫,享譽藝壇,也成為皇族中繪畫成就最高者,開一代之新風。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心畬繪山水圖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

溥心畬繪畫以山水為主,以宋元為宗,清靈淡雅,有濃郁的書卷氣;其書法也頗有造詣,據與之有過交往的後輩啟功講,“心畬先生的書法功力,平心而論,比他畫法功力要深得多”。時人對其更有“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之美譽。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儒款識及印章


皇族書家

作為皇族出身的書家,溥心畬自幼在書法上受到了比一般士人更為嚴苛的訓練。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溥心畬行楷書七言聯


據他回憶,“束髮受書,先學執筆、懸腕,次學磨墨,必期平正;磨墨之功,可以兼習運腕,使能圓轉。師又命在紙懸腕畫圓圈,提筆細畫,習之既久,自能圓轉,書譜所謂使轉也”。至於取法,他“始習顏柳大楷,次寫晉唐小楷,並默寫經傳,使背誦與習字並進。十四歲時,寫半尺大楷,臨顏魯公《中興頌》、蕭梁碑額、魏《鄭文公石刻》,兼習篆隸書,初寫《泰山》、《嶧山》秦碑、《說文》部首、《石鼓文》,次寫《曹全》、《禮器》、《史晨》諸碑”,並“習雙鉤古帖,以練提筆。時家藏晉唐宋元墨跡尚未散失,日夕吟(臨)習,並雙鉤數十百本,未嘗專習一家”


“衡山(文徵明)以來第一人”舊王孫溥心畬的藝事

成親王行楷書


同時,成親王永瑆書法也成了他學習中的必修課,這也是當時一般旗人子弟都必須遵循的書學傳統。從溥心畬所處的時代和身份來看,他接受了清代宗室教育。(未完待續)

(作者鄒典飛系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京派書法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