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松风画会”

在恭王府居住期间,溥心畬参与了很多书画雅集,结交各界名流,并以擅书画享誉京城。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心畬


当时旧京有一个由宗室组成的“松风画会”,发起人除他之外,还有溥伒、溥儒、溥僴、关松房、惠孝同等,参与者包括陈宝琛、罗振玉、袁励準、宝熙、朱益藩等遗老。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伒


遗老们时常聚在一起弹古琴、弹三弦、赏古字画、聊天。

然据时人回忆,松风画会雅集,溥心畬参与不是很多,其中缘由可能在于溥氏艺术成就远在松风画会诸人之上。

“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心畬绘扇面

1930年,溥心畬和夫人罗清媛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一次画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世人领略到了这位清朝遗民艺术的风采,他亦被誉为“出手惊人,俨然马夏”。在此期间,溥心畬结识了画家张大千,二人交往渐趋频繁,由于他们均为称著一时的画家,因此就出现了“南张北溥”的说法,他们的交往一支持续了到溥氏的去世。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心畬与张大千


张大千大风堂每得名画,画签均交溥心畬题写,可见大千居士对溥氏的推重。

皇族中绘画成就最高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迫于生计,溥心畬忍痛出售了家藏的一些书画名迹,其中包括易元吉《聚猿图》、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韩幹《照夜白图卷》、陆机《平复帖》等。

抗战爆发后,他拒受伪职,作《臣篇》以明志,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5年,溥心畬受邀南下,在南京、杭州游历数年。溥心畬早年生活优渥,家藏书画名迹甚夥,往来之士均为一时之名流贤俊,民国时他即以擅诗、书、画,享誉艺坛,也成为皇族中绘画成就最高者,开一代之新风。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心畬绘山水图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

溥心畬绘画以山水为主,以宋元为宗,清灵淡雅,有浓郁的书卷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据与之有过交往的后辈启功讲,“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得多”。时人对其更有“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之美誉。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儒款识及印章


皇族书家

作为皇族出身的书家,溥心畬自幼在书法上受到了比一般士人更为严苛的训练。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溥心畬行楷书七言联


据他回忆,“束发受书,先学执笔、悬腕,次学磨墨,必期平正;磨墨之功,可以兼习运腕,使能圆转。师又命在纸悬腕画圆圈,提笔细画,习之既久,自能圆转,书谱所谓使转也”。至于取法,他“始习颜柳大楷,次写晋唐小楷,并默写经传,使背诵与习字并进。十四岁时,写半尺大楷,临颜鲁公《中兴颂》、萧梁碑额、魏《郑文公石刻》,兼习篆隶书,初写《泰山》、《峄山》秦碑、《说文》部首、《石鼓文》,次写《曹全》、《礼器》、《史晨》诸碑”,并“习双钩古帖,以练提笔。时家藏晋唐宋元墨迹尚未散失,日夕吟(临)习,并双钩数十百本,未尝专习一家”


“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旧王孙溥心畬的艺事

成亲王行楷书


同时,成亲王永瑆书法也成了他学习中的必修课,这也是当时一般旗人子弟都必须遵循的书学传统。从溥心畬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来看,他接受了清代宗室教育。(未完待续)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