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老家河南的豫劇

說起老家河南啊,咱們就不得不說說老家的豫劇了,咱河南老鄉個個都是戲迷,走在河南,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公園廣場都有豫劇愛好者在唱戲,鬥戲,聽戲。豫劇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發源於河南地區,流傳在河南及其周邊地區。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21世紀後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鼎盛時期,全國包括西藏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幾乎都有專業豫劇團,超過三百個,業餘豫劇團更是不計其數。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直到1947年秋,洛陽、開封、蘭州、西安四地報界方以此稱謂專指河南梆子。

豫劇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陝西、甘肅、新疆、臺灣、安徽、青海、四川、江蘇等十幾個省區,是我國最有影響的劇種之一 。

說老家河南的豫劇

旦角黑白


說老家河南的豫劇

旦角


說老家河南的豫劇

臉譜

在腔調劃分上,豫劇屬梆子腔系,豫劇劃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流行於豫東南的稱“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建國後,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調”,又稱“現代戲流派”。

2006年5月20日,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