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大郎替主把命丧;二郎无力而阵亡;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一怒当和尚;七郎乱箭透心凉,六郎只身见高堂。” 这是《杨家将演义》中高潮部分“血染金沙滩”中描述杨家七子结局的唱段,许多人应该对此并不陌生。在演义的艺术加工下,满门忠烈杨家将的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增添了一笔悲壮色彩。杨家将的故事许多都是艺术加工了的,然而在近代却有着比杨家将更精彩的故事。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丧于敌手,数千万中国人成了亡国奴。在日寇的侵略和奴役下,许多人为了苟活不惜当了汉奸和走狗,沦为了日寇奴役同胞的爪牙。然而也有一些膝盖跪不下去的,扛起了枪和日本人战斗到底。在东北大地众多的抗日力量中,“中国国民救国军”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其最高指挥官王德林原先是绿林草莽,被东北军招安后成为了一名军人。虽曾是一介匹夫,但也对“四十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感到羞耻。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王德林率部抗命,与退居关内的东北军分道扬镳,孤军在东北与日军周旋。为了壮大抗日力量,王德林开始招纳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加入,并亲自登门拜访请了一个人入伙。这个被王德林将军主动邀请的,是他的结拜大哥戴万龄。戴万龄祖籍山东莱州,清朝时逃荒来到敦化,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地主。早在王德林还在山上的时候,二人便已结义,在国破家亡之际,做弟弟的怎能不来找哥哥共同抗日呢?在王德林表明来意后,戴万龄当即表态,不仅自己入伙,还要带领全家人和兄弟一起抗日。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在普遍的印象中,地主大都是剥削农民、十恶不赦的“周扒皮”。然而戴万龄这个地主,却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大善人,许多穷人都对他感恩戴德。为了支援兄弟抗日,戴万龄果断将自己的资产捐了出来充作军费,又带领自己的6个儿子和家丁去投奔王德林。然而他觉得这样还不够,又亲自出面号召周围的年轻人来加入,对他们晓以大义。在他的号召下,200多名年轻人都成了抗日战士。戴万龄家大业大,日本人得知他在进行抗日活动后,派兵烧了他的祖宅和留守的仆人。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国仇加家恨,戴万龄对日本人已经恨之入骨。王德林将兄弟带来的200多人全部交给了他指挥,建了一个营的编制,年过50的戴万龄成了营长。但是满腔的热血和怒火并不能转化成武器装备,在有备而来的日军面前,装备落后的“救国军”接连受挫。面对逐渐弱小的包围圈和越来越多的伤病员,“救国军”开始陷入了绝境。王德林认为应该保存实力,暂时先往北撤入苏联境内,等实力有所恢复后再与日寇一战。王德林的决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戴万龄说什么也不肯走。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王德林劝不动这位哥哥只能妥协,由他带领伤病员和女人孩子去苏联,还能打得全部留给戴万龄继续战斗。戴万龄一直坚持到全面抗战的爆发,在一次收集情报的过程中被敌人抓获。日本人渴望从他的嘴里撬出“救国军”的消息,然而他到死也没有说出一个字。为了救出被日寇折磨的父亲,老三戴克吉曾带人前来尝试,可惜却中了日本人的圈套牺牲了。戴克吉的5个兄弟也没有给戴家丢脸:大哥克勤战斗时负伤不治身亡、二哥克俭和六弟克政掩护部队撤退时战死、四弟克志在宁安战斗中战死、五弟克远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被发现后遭活活打死。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戴万龄堪比演义中的杨令公,而他的妻子寇氏也不输演义中的佘太君。在学会用枪后,寇氏将一手双枪用得出神入化,全军上下无人能出其右。在他的带领下,戴家的女儿和媳妇们,不仅要照顾伤员还要为他们缝补衣服,几乎承包了“救国军”除作战以外的一切后勤。戴万龄的孙女戴彩云,12岁的时候就利用自己孩子的身份为爷爷传递情报。戴万龄在东北打得火热,王德林退入苏联后也没闲着,在安置好伤病员后,在国际社会和国内到处奔走呼号,为东北的抗日力量筹集各类物资。

抗战“杨家将”:地主带全家抗日,自己和6个儿子全部战死

当国民政府终于决定抗日以后,已经65岁高龄的王德林立刻请缨,担任“光复军”第二路指挥,准备杀回东北为兄弟报仇。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年的奔走让王德林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这位渴望杀敌的老将军死在了进军的路上。随着当年各类资料的不断完善,两兄弟的故事也逐渐得到了证实,国家也认可了他们的烈士身份。杨家将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戴家将”的故事比其更加悲壮,戴万龄和6个儿子全部牺牲,是当之无愧的满门忠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