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平生——坡仙蘇軾二三事

我國曆史上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群星璀璨。但是,我最喜歡的,唯有坡仙——蘇軾蘇東坡。

一蓑煙雨任平生——坡仙蘇軾二三事

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甚至美食,各方面都能才華橫溢的,古往今來,唯有坡仙一個。更難得的,是他隨遇而安的胸襟,他對親友的真心真情。

①東坡來了

1079年烏臺詩案爆發,蘇軾因言獲罪,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不會諂媚,不會溜鬚拍馬,不會拉幫結派,不會看人下菜碟,只會實事求是。這樣的人,總是不讓人待見,總是經歷坎坷。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幸好當時是宋朝,相對來說,政治比較清明,不殺士大夫和言事人,蘇軾才保住了性命。不成想,這卻有了千古東坡的名號,和文學創作的高潮。

一蓑煙雨任平生——坡仙蘇軾二三事

1080年,蘇軾到黃州赴任。因為是被貶,工資非常低。更要命的是,工資裡很大一部分是土特產。每月領了工資,我們的坡仙得先去做銷售,才能拿到錢。

老婆,兒子,傭人,一大家子人,柴米油鹽醋醬茶,蘇軾的工資不是月光,是到手幾天就光。幸好附近兩個州的太守是坡仙的粉絲,經常給予資助,才能勉強度日。

困難關頭,好友馬夢得給他籌集到幾十畝蒿草叢生,荊棘遍地的荒地,讓他春耕秋種。

這塊荒地的位置在黃州城東舊營地東面的半坡上。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被貶的時候,寫過一首詩《東坡種花詩》。蘇軾是白居易的超級粉絲,忠州、黃州兩地均為詩人貶謫之地,又碰巧都在兩州城東位置。

於是,蘇軾就給這塊荒地命名“東坡”,自稱“東坡居士”。從此,蘇軾成了坡仙,名垂千古。

他脫去長袍,摘去方巾,一身農夫的打扮,帶領兩個兒子過和邁躬耕隴畝,揮汗如雨,自力更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坡仙蘇軾二三事

自此,他以農夫自居,以農夫的過活為樂。與農夫不同的是,他每每把自己的生活態度插播在詩詞文章裡。心平,氣和,怡然自得。

因為人們沒有烹飪技術,當地的豬肉沒人吃,非常便宜。經過研究,蘇軾發明了“東坡肉”的做法:少水,多酒,慢火,燉至肉質酥爛而形不碎,汁濃香糯而不膩口,成為千古美談。

②藝術創作爆發啦

繁華有繁華的煩累,荒僻自有荒僻的孤靜。經歷了政壇風浪的東坡,心田積蓄了更為深刻、飽滿、獨特的失落與孤獨,憂傷和絕望,正是這種含淚的情感,給了他極大的創作激情,形成以詩以文,胸臆直出,以此來解脫心理的壓抑。

另外,此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讓無官一身輕的蘇軾“返影入深林”,飲酒樂甚,扣舷而歌,有了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

他流連忘返,“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勞其筋骨,豐其詩腴,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創作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如《卜算子》《念奴嬌》《滿江紅》等等。

1082年三月七日,東坡和幾個朋友相邀去黃州城外三十里處的沙湖遊玩。

江南早春的天氣,本自陰晴無常,出門時東坡囑咐小家童攜帶雨具,但上路後風和日麗,一片澄明,家童貪玩,就先行一步,東坡與友人一路談笑,被落在後面。

不料,突然陰雲密佈,狂風驟雨,打得一邊的竹林嘩嘩響。同行幾個奔跑著找地方躲雨,狼狽不堪。

唯有東坡先生獨樹一幟,他手持竹杖,腳蹬芒鞋,坦然從容,不畏風雨,一面大聲吟嘯,一面闊步向前。

待到下午,一行酒足飯飽踏上歸程之時,雨散雲收,斜陽復照山頭,回望來時風雨蕭瑟處,早已晴空如許了。

一蓑煙雨任平生——坡仙蘇軾二三事

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人生無常,風雨難免,隨他去吧。看開了,想透了,風風雨雨就都無所謂。

生活中,所有的風風雨雨,都可以變成一首詩,一種美,一種人生的豪情!所以,這才是照耀千古的坡仙!

這一年,坡仙46歲,走過萬水千山的他用這首詞,發出了人生宣言。

③千古一東坡

幾個月後,蘇軾和朋友一起去赤壁泛舟遊玩,先後寫下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篇。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歷經坎坷,生活困苦,生活的種種磨難,卻成就了他創作的高潮,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千古名篇!

一蓑煙雨任平生——坡仙蘇軾二三事

蘇軾的偉大,不僅僅在於絢爛奪目的才華,更在於他的精神和思想,在於他的風骨,他的真誠,他的良知,他的浪漫,他的豁達淡然!他是凡人中的聖人,他也是聖人中的凡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先賢已遠,

我們學不了他的才華,起碼,我們可以學習他的真誠吧——真誠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活出人生的精彩,亦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