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導語:我們稱詩經以後的三百多年間是理智思維發展的時代,這個時候正是古典哲學,歷史散文繁衍生息的機會。

"時勢造英雄",不免便蹦出幾個歡脫之士,有美男子之稱的潘安,宋玉外,還有與其同時代的另外一位大詩人——屈原。在那個激烈變化的社會包裹中,文化自然也是"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各家都執有自己的一方之辭,大家都以不同的立場觀點,用盡心力,據理力爭。

從當時的政治,經濟到哲學據理力爭。展開激烈的門別之爭,而溫文爾雅,陽春白雪的詩歌已經無法滿足文人們龐大的慾望了,很快就在文學歷史的舞臺漸漸消沉。但即使詩壇被冷落了,但詩歌強大的生命力仍然徐徐待發。他在老子,孔子,莊子,荀子諸子哲學時代豐富的思想基礎上,在文學作品逐漸言語化的散文時代,利用民間樂理在南方開闢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而這其中便有這樣一部代表作品——《楚辭》,而它的代表人物便是我們端午佳節祭奠的那位人物——屈原。

一、南北方文化的交流

(1)地域統治影響文化發展

瞭解歷史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楚國的祖先據說是黃帝的後裔,西周時期,北方的君主們都把楚國看作南方的蠻族,可能這跟當時的統治者有關係,楚國的統治者是周文王的武將,被分封到楚地。所以楚國的王室後裔多英勇善戰,在春秋那個尚武的時期也有春秋霸主的地位。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屈原

基因學的強大我們不得不承認。因為有了強大的母國,楚國上下一片和詳。同時長期使用長江水的楚國人不但容貌秀麗還心思細膩。長期生活在長江邊上的他們也孕育了細膩的人格思想,所以我們仔細研究當時的楚國詩詞不免會發現它不但有北方民族的直接爽朗,還會有南方民族的溫文爾雅。

(2)文學素養的天堂

楚國在江淮地域一帶,很早就與殷商的文化發生淵源,殷商減亡之後,它的文化也隨意之一分為二,一半在北方周人的手下融合發展,一半則在宋楚之地南方保存完好,楚國雖然被稱為蠻族,但是它的文化卻是當時文化的中心,當然這與當時楚國的國力和其在諸國之間的關係也脫不了干係。其在西周時期極力擴張自己的地盤,到了春秋時期,軍事政治上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這也使得昔日被稱為荊蠻的楚人開始揚眉吐氣,而證明一個人高水平高素質的事物是什麼呢?當然是文學了,所以當時的諸國中,楚國是文學氛圍最好的國家,也是文人們最嚮往的天堂。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宋玉

二、詩經與楚辭

(1)詩經與楚辭創作方法的異同

詩經與楚辭在創作方法上都偏向與詩歌的形式,風格方面,雖然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益,思想內容上也都傾向於"無邪"。但楚辭更多地偏向屈賦,也就是說當時楚國的詩詞更多地與屈原的作品十分相似。楚辭中所描繪的那些神話故事和文人典故,並沒有準確地歷史記載,也許就是作者為了提高作品的浪漫情懷而編撰出來的唯美愛情。但詩經不同,詩經裡所有的故事都是當時朝堂或鄉野中已經發生的故事,編撰者用一種更加浪漫的手法把這些故事描繪出來,但所記載的都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楚王好細腰

楚人多崇尚鬼神之說,楚辭雖然在某些思想內容和形式上接受著北方文化的影響,但它仍然明確地保存著南方文化的特性和風格。非常考究想象的豐富,文采的華美,形式的變化和濃厚的宗教情調,尤其是濃厚的宗教情調和大量的神話傳說的應用,楚人十分信奉巫術文化,不管是歌舞和習俗中都有所體現。這一點可以從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探究,端午節吃粽子,燻艾葉,划龍舟這些紀念屈原的習俗都是從南楚傳過來的。

(2)鬼神文化的極端崇拜

楚人崇尚鬼神是出了名了的,除了十分注重祭祀文化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到處看到鬼神文化的身影,本來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儒家文化的洗禮,鬼神文化已經相較於周朝來說更為淡泊了,但一向開明的楚國,卻在鬼神文化這一塊固步自封,死板保守,巫術迷信宗教風氣十分流行。我認為,這一定與當時楚國的統治者有一定關係,楚國的統治者因為祖輩世代出自武將,自然男性特徵也比尋常人要明顯許多。但作為統治者被人在背後議論難免上不了檯面,所以用巫術迷信來為自己塑造一個高大偉岸的形象,也不無不妥。反而為自己的缺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楚地巫文化

其次楚國之地多森林,深山,在神話故事中,仙人多居住在仙氣繚繞的高山雲澤中,而楚國地理環境十分偏向此類仙境。而長期飽受南蠻歧視的楚國人自然也想為自己冠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自然便有了漢書地理志上的:"楚地信巫鬼而重淫祀"所以鬼神即是當時時代背景的產物,也是楚人內心的一種心境寄託。所以尋常人唯恐遠之的事物在楚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種無端的信仰。

三、楚辭的特徵

(1)楚國的方言

中國古代,因為地方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方語言,雖然各有不同,但都保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楚辭中大量使用楚國的方言口語,在語言藝術上獨樹一幟,比如詩經中的"思"在楚辭中便以"些"代替。這其實和我國山西方言與閩南話的區別有些許相似,二者表達的都是同一意思,有關於方言口語的例子數不勝數,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就連"離騷"二字,其實也是楚國的方言口語,而詩經和楚辭中都通用的"兮"字也出自方言,所以我們研究一下早期的古文學不難不發現,大多數都是人們口語話的產物,有些經過藝術加工更加地精美,而有些詞藻本來就自來文雅氣質,便不用多做修改,一直延續至今。這也許就是語言的魅力吧。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戰國形勢圖

(2)南方的樂理

除了宗教對楚辭的影響,南方的樂歌對楚辭的影響也十分深重。呂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裡面描述了兩情相悅用唱歌來表達彼此情愫的故事,我國南北方都有唱山歌來互相傳遞感情的故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看來,有些話在當時那個思想保守的年代是很難直白地從尋常人口中脫口而出的,相反,使用音樂或者文章來表達內心的懵懂更加含蓄也更加地浪漫。九歌篇大部分是當時民間的歌曲,是楚國的巫風和南音的結晶,它既保留了當地的民風習俗,也巧妙地運用樂理使楚辭更加地有旋律,聽起來膾炙人口。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楚地歌舞

所以我們仔細研究初次發現它與當時別國的文學作品最不同的那便是它運用了楚地特有的方言和因地域環境而產生的獨特樂理,既融匯貫通了其他文學的精髓,又在當時諸子百家爭鳴的時候保留自己的特色所在,既有楚地巫術的神秘,又有南方樂理的輕快。也體現了在物質財富富裕的基礎上,楚人精神方面有富於幻想與愛美的傾向。這種現象不管是在哲學或是文學上都被髮揮地淋漓盡致,這也許就是楚辭描繪的事物都極其美好的原因吧。

四、楚辭的締造者及解析

(1)屈原的藝術造詣

屈原是楚辭的創造者,在中國文學史壇上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在他之前的詩經,多篇幅短下且作者不詳,和當時零散不規整的詩經論壇不同的是,屈原把文學創作推向了巔峰,就好像達芬奇對於文藝復興一般,屈原在當時的文學論壇中也是中流砥柱的地位,他的作品中展現了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賦。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屈原

這也與他的出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他的生存環境相較於常人來說更容易接觸到當時的文學頂壇,良好的出身使得他學富五車,豐富的想象力使得他的作品富有靈魂,傑出的創作天賦使得他詩作連篇。後期他從政之後對楚國政治的一些看法因為不能直接了當的訴說也被它傾訴在自己的詩作中。所以屈原的作品中不但有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他對理想抱負鬱郁不得志的苦悶。

(2)通過作品看人品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章等,從他的作品內容和發展來看,他的作品主要分為早期和後期,前期是放逐前的作品,主要有九歌等,大都是滿滿的理想抱負和對當時時勢的觀望和看法,到了後期他被流放之後,屈原的詩作更多地就是對一些虛幻無影的崇拜,他的作品中更多地是看似輕鬆的欣賞美人,享受生活,但很多的是無法從政的憤懣和不滿,以及最後自暴自棄的無奈和看著國家滅亡的悲痛。

古典詩歌與散文的浪漫主義結合:楚辭

離騷

結語:屈原此人,若我們說他沒有功利心吧,他卻對時下的政治指手畫足,若我們說他一身傲骨,孑然一身吧,他的所作所為也並不是那麼的乾淨灑脫,但既然生在了那個大時代中,也許他也是無能為力的吧,不如過好自身,當然他代表的屈派詩人為我們留下的作品也夠後世好好研讀探討一番了,逝者已逝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好好發揚他們所留下的傳統,保留當時的美好樂理。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