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1919年5月4日,在東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在沉重的民族危機的催迫下,中國發生了一場以消除矇昧、啟發理智為目的的新文化運動。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這場中國近代史上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猛烈地衝擊了封建舊道德和舊文化,一批為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積極探索的先進知識分子,銳意革新,從文學革命到思想革命,在教育、學術和文藝等方方面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101年後,我們的青年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各個智性勃發、血脈賁張,為濟世救民,奮勇逆行。他們說:“我們的國家,我們守護!”


百餘年間,我們國家青年的力量,從未有一絲改變。


今日,大家的朋友圈或許都被B站何冰老師《後浪》的演講刷屏。


這條視頻,是B站聯合新京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由上海勝加馬曉波團隊帶領製作的《後浪》,分為B站和央視播出兩個版本,央視播出在新聞聯播前兩分鐘。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就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享用。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 、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很多人,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而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向你們的大氣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有一天我終於發現,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生活,你們也在啟發我們怎樣去更好的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就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音樂、電影所表現的青春就不再是憂傷迷茫,而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那麼,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五四運動前後,留學生的故事


五四運動爆發期間,傅斯年在《新潮》、《新青年》等刊物上談論倫理革命、文學革命、個性解放。運用政治、經濟、文學、歷史等各種知識,以學霸特有的方式來進行大批判,成為新文化運動當仁不讓的學生領袖。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圖片來源:Google | 傅斯年


後來的他被推舉為五四遊行的總指揮,在運動中帶著同學們吶喊口號,振臂高揮。那一年,他23歲。


傅斯年參加了全國的官費出國留學考試,先後在倫敦大學、柏林大學求學。學成歸來後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把我‘震’上了寫作道路。” 冰心曾不止一次這樣幽默風趣地談起自己與五四運動的淵源。


1923年,冰心進入燕京大學學習,畢業後,她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同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


三年後,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19至1920兩年間,在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的推動下,我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達到高潮,先後共有20批來自18個省的1700多名學生抵達法國學習。

留學期間,他們組織革命活動,向國內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嚴濟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鴻、錢三強、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也都隨此潮在法國學習和工作過。


周恩來作為留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五四運動前曾赴日本求學,臨行前他在贈同學言時寫下“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那時候我們的革命先烈們心懷國家,只為穿過槍林彈雨,共創一片太平盛世。


在後來的第四代留學的學子中,他們全部回國,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中有很多烈士遺孤和革命後代,身上寄託著中國共產黨人建設一個新世界、新中國的殷切希望。這批留學生後來大多數成為國內經濟建設的骨幹力量,有的則步入政界,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百年之後,這股青年的力量依舊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些後輩。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認真生活,沒有定規,我們是橫衝直撞活出獨一無二的年輕人,燃燒著火去成為自己想象的最美好模樣,迎接著自己無限的選擇權。


我們為什麼選擇出國留學?


“你為什麼選擇出國留學?”

“很多人都會問我出國五年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英語不是文憑,對我而言就是兩樣東西:


一是一種把我放到任何國家,任何我誰都不認識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種名車豪宅已經動搖不了我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而我認為這兩樣足以讓我受益終身。”


社會階層是由教育、職業、收入三個方面決定的。 受教育程度部分地決定了人們的收入和職業,並進而影響著人們社會地位和購買行為。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越來越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等人才。疫情的發生也讓大家看到了世界一體化的逐步加強!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人類永遠都是命運共同體。未來世界的發展,對國際型人才也會越來越友好。


2019年中國大陸赴英留學人數首超12萬,如今的留學再也不是夢想。學生在學習高階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收穫新思維和放眼看世界的視野。


歸根結底,無論我們選擇去哪個國家留學,都要制定好詳盡的計劃。從根本上講,出國留學的目的,一定是獲得更多技能。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高效利用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高級的技能,才能在日後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青年節快樂 | 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當然,同學更要從職業目標、自我提升、體驗新的文化或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要結合個人志向和發展方向(最終從事的行業和崗位)選擇留學目的地。


當有一天我們學成歸來,願我們能擁有勇往直前的底氣。有不卑不亢,應對一切的坦然。能夠學會獨立,並享受孤獨。在未來,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致敬青年的力量,祝願所有青年心裡有火,眼裡有光,做一直奔湧的後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