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修井作業工作環境差,夏天蚊叮蟲咬,冬天寒風刺骨,這位油漬佈滿全身的隊長坦言,這個季節是最幸福的時光。

在石油行業系統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鑽井苦,油建累,又苦又累作業隊,冬“煉”三九,夏“煉”三伏,雖然如今的修井作業專業化科技化,但他們依舊是石油系統中最辛苦、強度最大的行業。

隨著去年年末,遼河油田重組改革,遼河工程技術處成為了目前遼河油田公司主體中唯一一家作業單位,而整合後的遼工處涵蓋了所有井下修井業務。與此同時,遼工處的用工總量近6000人、託管礦區群體近1.8萬人,一躍成為遼河油田的大單位。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新華社記者用他鏡頭裡的視角展現一線石油工人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風采。

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國際油價暴跌雙重壓力下,這樣一支“遼河鐵軍”是如何做到疫情防範,提質增效,安全環保,開源節流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前一天,包括新華社、網易新聞等中央媒體,互聯網新媒體來到了遼工處下轄的曙采地區的曙光作業二大隊,特油地區的曙光作業六大隊,儲氣庫地區的帶壓作業大隊和興油地區的興隆臺作業一大隊,通過基層的走訪和採訪將外界疑惑的問號一一拉直。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疫情期間,205隊隊長白玉飛幹起了六年前的老本行,上井頂班長,休息頂技術員。一干就是一個月。

在嚴峻的防疫大環境下,遼工處堅決落實上級工作安排,加強組織領導,壓實防控責任,曙光作業二大隊205隊隊長白玉飛告訴記者,“保證人身安全是第一要素,以我隊為例,上工前一天,必須要確保沒有發燒、感冒、打噴嚏、流鼻涕等一系列症狀,確定過年期間沒有外出接觸人員。現場施工,全程佩戴口罩,並做好消毒殺菌工作。我們小隊有幾名同事因為疫情阻攔在外地,小隊臨時組建成“抗疫情,保上產”活動小組,員工趙丹、孫鑫、李林更是放棄了休息時間,頂班上崗。”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曙光作業二大隊205隊連續8年無安全生產事故,是遼河油田小修作業唯一的安全自主管理示範小隊。

眾所眾知,修井作業伴隨著的是高溫、高壓、高硫化氫等高危因素,如何在企業生產中杜絕事故的發生,曙光作業二大隊很有心得,總支書記閆浩明告訴記者,“在安全方面,秉持著頂層設計是前提,優良團隊是保障,員工能力和主動參與是關鍵,安全活動和工具方法是有效手段,安全第一,井控為天,施工之前,更要將安全井控方面做到萬無一失,杜絕人身傷害和井噴帶來的一切安全環保事件發生。”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修井時,工人們要在地上鋪上厚塑料布,防止油汙滲進泥土,各項工序全部在嚴格監控下實施綠色作業。

相比小修,大修作業的風險等級更高,曙光作業六大隊承擔著遼工處大修的重擔,副司鑽智一桐告訴記者,“安全環保工作是重中之重,從上到下都緊繃安全弦,不落一個關鍵點,不留一絲危險源,我是一名青年黨員,維護安全是我的責任,守護安全是我的使命。”疫情期間,六大隊隊長宋文革更是連續駐井23天頂崗補位,同事都復工後再補休。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帶壓作業大隊帶壓2隊支部書記趙磊坦言:提高時效要落實到每一天每一點,寧可人等井,不能井等人。

整合後的遼河工程技術處,“身份”也發生了變化,與採油單位的關係從之前的“一家人”變成了“甲乙方”,隨之而來的是觀念理念的轉變,不再有保護性和傾向性,用遼工處員工自己的話說,“應對低油價,採油廠低成本戰略,對作業隊伍效益產生大幅度影響,自己的日子必須自己過好。”遼工處的領導也在會議和不同場合強調,“效益是幹出來的、工資是掙出來的”思想要貫徹始終。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有時候為了縮短工期,工人們會主動放棄中午休息的時間,甚至會開展夜班工作。

提質增效也成了當前遼工處,甚至是遼河油田最緊迫的任務,作為帶壓作業的支部書記,趙磊對“提質增效”有著自己的理解,”合理安排組織工序,每口井一開始就進行工序倒排,把每部工序計劃到具體哪天的哪個時間段,這樣施工需要的工具、車輛等,就可以提前準備好,提高生產時效。另外我們在施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夜班作業,趕搶施工進度,縮短施工週期。最後在施工中廣泛開展降本措施,例如在液控管線接頭處安裝尼龍絲堵,減少液壓油消耗。”

90後的興隆臺作業一大隊技術員劉楊更願意用科技創新、小改小革來詮釋提質增效,”我們大隊在2016年成立了創新工作室,集合幹部及員工開拓思維去創新修井工具,合理優化工序來降本增效。大到井下工具,小到一把管鉗。這幾年來共有廠、處級以上創新成果20餘項,共計創效約600餘萬元。就比如我們現場的可調式基墩,應用後能夠節省安裝時間,並提升現場標準化,提高施工效率。“

看這支遼河鐵軍如何“緊日子裡”提質增效 “雙衝擊下”安全環保

在主管生產的副處長王家暖的腦子裡,有這樣兩個數字,全年完成20600口井作業,增效3500萬以上。

面對全球低油價,遼工處也把開源節流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樹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思想,多輪驅動提效率,多措並舉降成本,勇闖低油價“嚴冬”。

主管生產的遼工處副處長王家暖在接受採訪時特意強調了“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在開源方面,要完成年初既定目標,全面完成年度20600口井作業工作量,保證目標收入的來源。為此我們加強生產運行組織,充分發揮區域協調的多重管理職能,充分發揮整體協調和聯動機制,力爭多交井、交好井。從今年初至今,完成修井6088口,交井一次成功率100%。”

“在挖潛降本上,要動員一切積極力量,樹立“掙工資”觀念,提高降本意識,樹立節約挖潛的信心,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上的點滴做起,真正地過起“緊日子”。加強材料費、油料費、修理費和車輛費用的重點管控,能省則省、能減即減,確保降本目標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