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點文化知識】典故篇——“洗兵雨”

大家好我是墨墨,從今天開始我們開闢一個欄目——“每天一點文化知識”,從小點出發,每天更新一點文化方面的知識,希望大家能喜歡。

《贈鍊師禱雨》

(明)高啟

白頭道士騎一鶴,手把青蓮下寥廓。

人間又見海田枯,十丈黃塵沒城郭。

昔年服事茅長君,能役鬼神呼風雲。

下為群生掃旱沴,雨工驅起如羊群。

陰雷填填天欲怒,靈飆吹旗紫壇暮。

書入重關虎豹開,璧沉古井蛟龍護。

須臾甘澍何滂沱,十日不雨應無禾。

祠官空為大雩舞,覡女羞作迎神歌。

明朝師歸定何許,雲裡懸珠火如黍。

更煩夜起把天瓢,翻作東南洗兵雨。

典故出處

《六韜》:武王問散宜生:“卜伐紂,吉乎?”曰:“不吉!鑽龜,龜不兆;數蓍交加而折;將行之日雨韜車至軫;行之日幟折為三。”散宜生曰:“此卜四不祥,不可舉事。”太公進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韜車至軫,

是洗濯甲兵也。”

釋義:武王伐紂,進行占卜,但是散宜生說有四次天兆都是凶兆,不宜出征。但是姜太公認為,出征之時感動上天,天降大雨,是上天洗滌甲兵,助武王出征。

《說苑·權謀》:武王伐紂……風霽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嗇。散宜生又諫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灑(通“洗”)兵也。”卜而龜熸。

釋義:與上段意思差不多,不過是武王自己言下雨為天洗兵。

【每日一點文化知識】典故篇——“洗兵雨”

典故意義

“洗兵雨”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典故,常用於邊塞詩戰爭詩中。

指發兵之時上天降雨,後用此典故形容軍隊出征,或者戰爭告捷

相關變體

由洗兵雨變形而來的,還有洗兵洗甲洗兵甘雨洗兵馬雨洗兵淨洗甲兵洗淨兵戈等,都是同樣的意義。

代表詩詞

1.《隴西行》其二

(南北朝)蕭綱

隴西四戰地,羽檄歲時聞。

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勳。

石門留鐵騎,冰城息夜軍。

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雲。

沙長無止泊,水脈屢縈分。

當思勒彝鼎,無用想羅裙。

2.《平蕃曲三首》之一

(唐)劉長卿

吹角報蕃營,回軍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築漢家城。

渺渺戍煙孤,茫茫塞草枯。

隴頭那用閉,萬里不防胡。

絕漠大軍還,平沙獨戍閒。

空留一片石,萬古在燕山。

3.《聞甘州等處捷報有喜》

(明)于謙

露布星馳上玉京,三邊戰氣一時平。

人間玉石銘勳業,天上銀河洗甲兵。

羆虎有勞鹹進秩,烽煙無警可安生。

從今海宇風塵靜,廟算應知出聖明。

4.《望海潮·插天翠壁》

(清)張景祁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關險扼東溟。沙嶼布棋,飈輪測線,龍驤萬斛難經。笳鼓正連營。聽回潮夜半,添助軍聲。尚有樓船,鱟帆影裡矗危旌。

追思燕頷勳名,問誰投健筆,更請長纓?警鶴淚空,狂魚舞月,邊愁暗入春城。玉帳坐談兵。有獞花壓酒,引劍風生。

甚日炎洲洗甲,滄海濁波傾。

【每日一點文化知識】典故篇——“洗兵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