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文章开始前,先普及几个名词或概念:

邮轮母港:广义来讲,邮轮母港是为大型邮轮进出提供所需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补给、废物处理、维护与修理等)的基地型港口。同时作为所有游客出发和到达的集散地,船员和游客都在母港聚集和中转,母港需要为他们提供全程的吃喝住行的综合服务,同时,母港所在地一般也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

例如迈阿密的罗德岱堡港口,可提供多达10数艘邮轮同时停靠、上下物资、人员,完善的基础设施,严谨有序的管理,精准高效的服务,让迈阿密港口在全球货运及客运港中拥有当之无愧的领先地位。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可同时停靠十多条大型邮轮的迈阿密港口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迈阿密港口

访问港:也成为“干线挂靠港”,这类港口一般而言拥有较为完善的消费区域、景点,是可以为游客提供岸上游的地方。各邮轮公司一般会根据不同母港位置、母港基础设施、母港辐射区域来部署邮轮,同时提前1-2年完成航线规划,也基本确定了访问港及访问次数。

从港口功能来看,母港和访问港为所在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有着天壤之别,访问港更多的是要依靠游客消费带来的本地旅游经济效益,而母港聚集了更多的游客,带动了更多上下游产业发展,母港是访问港整体效益的10-14倍,资料显示,2017年迈阿密母港从邮轮本身以及游客各类消费中,获得150亿美金的经济利益,同时创造了50万个就业机会。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迈阿密罗德岱堡港口,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中国正在积极建造母港的城市有: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青岛等城市,下文就从各港口的地理位置、辐射区域的人口和经济方面稍作分析。

辐射区域的人口和经济方面:

目前来讲,邮轮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相比较于国外成熟市场,中国邮轮母港建设出发点更侧重于邮轮产品的推广与销售端,当地政府的政策倾斜、配套资源、本地旅游资源等权重较低,更看重的是核心辐射区(以母港为中心,半径300km)内目标客户群的消费潜力。任何一个新兴母港的建设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同时,邮轮公司作为主要载体,部署一艘邮轮在某个母港,最大考量也基于市场潜力和利润率。

2019年开始,也是国际豪华邮轮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第一个十年间,各邮轮公司最主要的策略是培养、开发以港口半径300km范围内的市场,通过旅行社代理、电视广播传播媒体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硬广的强推,让国人从了解邮轮开始,逐步完成体验邮轮、分享邮轮。自2008年开始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呈几何倍数增长,市场规模从小到大,出游人数从最初的的几百几千人次,达到目前每年几百万人次。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随着各大邮轮公司进驻中国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邮轮出行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以2013年皇家加勒比游轮海洋航行者号举例,其当时9月份天津港市场平均价格在220美金/人/晚左右,5晚的航程阳台房每人收费超8000元,作为当时全亚洲最豪华的邮轮,可以说价格给力,当然,彼时邮轮的服务质量、餐饮水平、娱乐活动等等各个环节要素的体验,也甩现如今绝大多数邮轮几条街。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年旅行支出一般不会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三口之家需要花费2万多元体验一次的邮轮旅行,基本上要求家庭收入达到20万或以上,那么在2013年月薪一万的人群主要分布在哪里?一线城市例如北上广深、还有各省会城市。自然而然,靠近港口300km范围内的这些城市常住居民,是各邮轮公司需要开发的第一梯队。

为什么是300km呢?邮轮基本上都是早达晚发,上午8点左右靠港结束上一航程,然后下客,整理客房,上下物资。中午左右开始下一航程的登船工作,傍晚左右驶出港口。300km的距离,无论自驾车或大巴、火车到港口交通不超过3小时,游客完全可以做到启航当天出发,抵港当天回到家。无需付出其他时间或住宿成本。

300km在各港口的辐射范围是怎样的呢?

天津港:立足华北,辐射整个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大半个河北省、山东省,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这个市场谁都不敢丢,再加上天津直辖市,客户基础相当优秀。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上海港:立足华东,辐射整个上海市、南京在内的半个江苏省、大半个浙江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收入水平,在国内无需多言吧。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吸金能力放眼全国都比不过它。这么潜力巨大的市场,是各邮轮公司胜负成败的关键之地,得华东的天下!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广州港:立足华南,2016年开始发展邮轮业务,辐射广东省、港澳。广东省作为连续多年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以广州和深圳为首的经济活力在全国首屈一指。尤其目前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使广州港的未来发展出现更多可能。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经过十年发展,以中国当前邮轮市场情况和普及度,300km范围的市场宣传带来的转化效果已大幅下降,再加上高铁覆盖越来越广,500km至1000km范围内的客户群体,已经是每一个邮轮公司都要全力争取的对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受地理位置因素、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邮轮价格不断下跌,近两年9月份的市场平均价格,也仅仅在100-120美金/人/晚。那么就意味着家庭出行预算可达到1万元,即可选择邮轮产品,以不超10%的家庭支出占比来算,年收入达到12万以上的家庭,也成为了邮轮产品潜在消费群体。可以说邮轮产品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市场占有率可以做到更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么各个港口从500km至1000km覆盖到哪些范围呢?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中地区大部分,以及江西等内陆的省份市场,各大港口几乎都可以覆盖到。对于这些省份的消费者来说,无论从哪个港口登船,交通成本都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往返至各港口需要支付的交通费用在500-1500元/人之间。所以这些客户群体有了更多选择,各港口或邮轮公司需要做更多针对他们的便民、优惠措施来吸引客户。

港口配套及地理位置方面以及航线规划:

在讲到各港口位置优势或劣势之前,先简单讲下邮轮在航行过程中的几个点:航速和燃油。

目前服役中的大多数邮轮,多用燃油来驱动和发电,其中重油使用不在少数,重油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炼油产业的残余产物。炼油机产出汽车用的汽油和柴油之后,剩下的基本都是废料产物。这些废料产物就叫剩余燃油或者重燃油。重燃油由于硫含量很高,污染环境,所以从环保角度来说这种油不好。但是因为重燃油比其他燃料便宜,所以航运产业一直偏爱它。未来将会有更多LNG(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的邮轮,清洁能源应用和环境保护工作还是各邮轮公司非常关注的。扯远了。。。

大型邮轮无论在停靠或航行阶段,都要不停燃油维持电力供应,当然,部分港口(上海港、天津港)提供岸电系统(专供邮轮停靠期间的供电系统),停靠期间更环保更节省成本。

那么航行阶段,航行速度和油耗关系如何?例如家用轿车,一般来讲1.6L排量的家用车,时速保持在80-100km/h区间均速行驶过程中,最为省油,高于130km/h或者低于60km/h行驶时,油耗会增加1.5至3倍。一般来讲,大型邮轮的设计最高时速一般不超过25节(46 km/h),经济航速也就是最省油的航速一般是8-12节(18km/h)左右,所以邮轮在进出港口、高速前进时油耗最高。即便以经济时速航行,每小时燃油费用也超过1万元,时速超过20节,燃油成本陡增。所以,

邮轮公司比你更不想出现临时改变航线、取消停靠、延长或者缩短航程等等一切改变原计划的东西出现,什么台风啊,海啸啊,地震啊,邮轮公司比你还烦,因为原计划的行程,就是成本最低的行程。

为什么邮轮多是以5天4晚或者6天5晚航程?

其中一个因素咱们都知道,没时间!!年轻人哪敢请假太长时间?再说了,敢请单位也不给批啊~为啥?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问。。邮轮公司可以设计10天以上的航程啊,但是卖不出去怎么办?那倒不如短线多跑一次~

第二个因素就是,港口地理位置。

天津港:深入渤海湾腹地,距离韩国本土最近距离约700km,距离日本本土约1367km。距离决定了天津至日本的航线,5天4晚只能停靠1港,6天5晚可停靠2港,且保持较高速航行,高油耗高成本。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上海港:距离韩国济州岛约500km,距离釜山约800km,距离日本冲绳约800km。距离菲律宾马尼拉约2200km。同样,这就决定了上海至日本的航线, 5天4晚完全可以以经济时速完成整个航程,低油耗低成本。

广州港:距离日本冲绳、菲律宾马尼拉、越南芽庄均在1400km左右。如果广州市政府可以将南沙区作为邮轮接待、生活、维护、配套基地规划,再加上番禺的长隆等旅游资源,势必成为亚洲的“罗德岱堡”,个人认为潜力无限~~加油鸭,广州南沙~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举例:邮轮从天津港出发5天4晚的航程,在登船当天下午17点启航,如果需要在第三天上午8点抵达日本福冈,就要以18节的航速,行驶34个小时。停靠10小时岸上游后,就需要返航,同样以18节的航速,再经过30多个小时航行,在第五天上午8点靠港,完成行程。

如果换成上海港至长崎港停靠,那么航速甚至可以降至10-12节,燃油成本只占到天津至福冈航程的1/3。同样去日本的航线,同样是5天4晚,为什么天津港的船票就是比上海贵那么几百块钱?这就是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如果燃油费的增加幅度在 10%以内,那么邮轮票价将不会增加。如果燃油费用的增涨等于 10%,那么邮轮票价也将相应增加 3% (输送、税收和其他添加项除外)。在燃油费用的增加幅度高于 10% 的情况下,邮轮票价将从 3%基准开始成比例地增加。例如:燃油费用增加 15% --> 邮轮票价将有 4.5%的涨幅; 燃油费用增加 30% --> 邮轮票价将上涨 9%。

地理位置带来的更多影响还包括航程规划:

为啥天津、上海出发的航次都是去日本?真去腻了,跑趟菲律宾吧。

各沿海城市争建“邮轮母港”,可惜不是想搞就能搞

好,走一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再靠一次冲绳,往返4400km就需要以18节速度航行132个小时,再加上每个港口停靠10小时,加一起152小时,8天7晚。。如果速度降低一些,可能需要9天甚至10天了,9天停靠2个港,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等等各个角度来看,性价比都不够高。

所以,天津港出发的邮轮最划算的做法是停靠日本、韩国(萨德原因,目前邮轮依然不能停靠),上海港出发的邮轮一样停靠日韩最划算。广州港就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东去冲绳,南下菲律宾和越南,从航线上来讲,广州港的航线真心丰富。而且,日本韩国可停靠港口,基本以城市观光为主,几乎没有什么可度假的海岛游。广州港出发的邮轮,不仅仅可以有马尼拉、胡志明等城市观光,还可以有冲绳、宫古岛、芽庄、岘港、苏比克等优秀的度假海岛可选。

上面提到的港口,是我个人认为有实力真正成为母港的港口。

那么青岛、厦门、深圳港未来出路在哪?

青岛和深圳两个港口位置都处于大型港口的核心势力范围内。港口需要靠各种政策来引进邮轮,然后壮大发展;可是邮轮也是要选港口的,长期部署一条船是需要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市场做基础的。300km或500km的客户源,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到更完善更成熟的港口登船?

所以个人认为,青岛、厦门、深圳港可以做两件事:一、依托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国际邮轮来港停靠、游玩消费,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二、结合本地客户消费习惯,与各邮轮公司和邮轮业务代理共同协作,根据市场情况,每年引进以本地港口为始发港的航线进行市场推广,再逐步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