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鬆——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洛杉磯時報(LA times)近日整版報道了“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MAD馬巖松,正在洛杉磯留下自己的印記”一文。

同時另一篇回顧了MAD近年來的作品:朝陽公園廣場、鄂爾多斯博物館、夢露大廈、康萊德酒店、中國木雕博物館、哈爾濱大劇院、黃山太平湖公寓、比佛利山莊·花院、義烏大劇院、亞布力論壇永久會址、衢州體育公園 11個項目。

本文節選了部分精彩內容。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建築界的波巴·費特?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MAD馬巖松,正在洛杉磯留下自己的印記

採訪:SAM LUBELL
報道:洛杉磯時報

黃色和紅色的起重機,一排排拖車和醒目的金屬“船體”,看上去就像受傷的“千年隼號”星際飛船在修理之前與叛軍艦隊匯合。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攝影:Hunter Kerhart

在冠狀病毒疫情結束之前,如果你剛好漫步在洛杉磯博覽園附近,很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這是由MAD建築事務所設計、總投資約10億美元的洛杉磯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施工現場的場景。


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MAD馬巖松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大多數洛杉磯人都知道這裡最終將建成曲面的、閃耀的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未來將展出盧卡斯豐富的敘事藝術收藏,例如電影紀念品,以及超過一萬件與電影相關的藝術作品,如漫畫、插畫、繪畫、攝影、流動影像、雕塑等等。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馬巖松與《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探討方案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建築的設計者——總部位於北京和洛杉磯聖塔莫尼卡的MA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馬巖松。


事實上,馬巖松在中國是一個獨具影響力的建築設計師。在那裡他設計建成了超高層、大劇院、博物館、公寓等。但無論在這裡還是那裡,他都像盧卡斯故事中的一個安靜而神秘的角色(我想到了波巴·費特),在背景中徘徊,低調卻擁有巨大的能量。

而這正是馬巖松想要的,他是一個寡言少語,習慣用圖像和思想來為自己表達的人。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星球大戰》角色波巴·費特(Boba Fett)


盧卡斯博物館:漂浮在洛杉磯上空的一朵雲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外立面是彎曲的玻璃纖維板,同時像高架橋一樣高高地抬升,形成了綠化的廣場和通往博覽會公園的新通道。

設計將感性、有機的元素植入盧卡斯博物館中,例如彎曲的木牆、室內植物和起伏的綠色屋頂。但是大部分的拱形大廳將覆蓋光滑的白色石膏,使其更加的輕盈和空靈,創造進入雲端的氛圍。遊客們可以乘坐圓柱狀觀光電梯進入上層展覽空間,有點直上雲霄的感覺。

儘管許多人將設計比作太空飛船,但馬巖松認為,它看起來就像一朵無形的雲,盤旋在城市上空。它與周圍地區或整個城市的建築物沒有建立各種對話,而是連接到該地區的廣闊範圍:丘陵,山脈,山谷和海洋。馬巖松喜歡這樣的想法,當人們看到建築物漂浮在洛杉磯的上空時,他們會想知道:這是什麼?

“一點也不像我們的現實,”他說,“這種陌生感和神秘感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好奇的人,無論老少”。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自然與我們的精神世界緊密相連。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種感覺,我們就能夠忘卻物質世界對我們的束縛。——馬巖松

馬巖松看待建築的方式更傾向於把盧卡斯的博物館,像他所有的作品一樣,當成一個環境,一個場景,而不是一個建築。

“當我想到建築時,我總是想到電影,”他說。他總是對電影產生的能量感到興奮,就像大自然一樣,能夠激發情感,幫助我們逃離。這只是他與電影製作人盧卡斯以及洛杉磯之間深厚關係的眾多解釋之一。洛杉磯不僅根植於電影的逃避現實,也根植於馬巖松所說的“絕對自由”。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與其他城市不同,這裡文脈最緊密的建築是那些看起來和現有建築不一樣的建築。一個很好的實例就是,MAD在比佛利山莊設計的住宅社區——比佛利山莊·花院。這個項目在2014年吸引MAD來到了洛杉磯。花院沿洛杉磯威爾希爾大道而建,在某種程度上融合了花園、起伏的山丘,植物外牆,尖頂房屋這些元素。

“我們能否保留當下城市密度、高層和城市結構,但讓自然的精神成為它們的核心?” 馬巖松認為這將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城市靈魂的重要註腳。


“盧卡斯的選擇和馬巖松的設計一樣大膽,他們有共同之處。”

盧卡斯在2014年的一次競賽中選擇了馬巖松來設計他的博物館,當時他計劃把博物館建在芝加哥。芝加哥版的設計方案猶如一片漂浮在基地上的白色山巒,頂部似金屬的皇冠,在城市的湖邊冉冉升起。不幸的是這個計劃,和盧卡斯早些時候嘗試在舊金山Presidio國家公園建造的另一個傳統項目(由達拉斯城市設計集團設計),因為種種原因被取消。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MAD前員工回憶說,盧卡斯和他的團隊在看到馬巖松在芝加哥的方案時就被深深打動了。“當他們拿著模型進來的時候,他們說:‘是的,就應該是這樣’”,“盧卡斯的選擇和馬巖松的設計一樣大膽,他們有共同之處”,他說。

當博物館在芝加哥遇到阻力後,盧卡斯決定無論他在哪裡建造,他都希望馬巖松參與設計。儘管背景迥異,但盧卡斯和馬巖松在某些方面卻出奇地相似。

他們都是將情感注入作品的大師,都傾向於將詩意的過去和富有遠見的未來作為靈感的來源,而不是停留在世俗的現在。他們都具有果敢以及無畏的氣質,這也是他們在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上取得成功的關鍵。而且,與其他決策人相比,他們顯得安靜而低調。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他本能地理解我在做什麼,”馬巖松這樣評價盧卡斯,“有時候我不需要用語言來解釋,他就能感覺到。”

馬巖松和盧卡斯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盧卡斯在看到鄂爾多斯博物館後,將他列入候選人名單。馬巖松說,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他多年前在《星球大戰》中看到的一艘沙漠飛船。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他寧願設計10個偉大的作品,也不願建造1000個庸常的項目。”

馬巖松承認他可能有點疏離。“有時客戶認為我突然的沉默是在生他們的氣”。他在會議中,有時會陷入沉思,一言不發,彷彿眼前發生的一切與他無關。

“我不知道為什麼藝術家們需要描述那麼多,我覺得我的作品可以為我解釋一切”,他補充說。

他習慣在安靜的空間裡,深入地思考,這與他的“明星同行們”截然不同。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對設計上的挑戰,馬巖松顯得有些“執拗”,他經常花大量的時間去反覆推敲沒有經過實踐的想法和技術,但是又能在必要的時候捨棄,這是難能可貴的。

公司的新員工通常要麼在入職幾個月後就辭職不幹,要麼永遠留下來,加入這個努力工作的“家庭”,學習和適應隨時隨地琢磨和思考馬巖松真正希望表達的設計意圖。

“他幾乎是我見過的最冷靜的人之一。我多年來一直坐在離他四英尺遠的地方,幾乎聽不到他提高嗓門的聲音”,一位MAD員工說。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道:馬巖松——盧卡斯博物館背後沉靜的力量

“我不想重複,我總是想探索新的東西”,馬巖松說。

“馬工習慣用草圖來表達他的想法,”MAD副合夥人弗洛拉·李(Flora Lee)說,“我們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這是項目來回修改的初始階段”。

“他寧願設計10個偉大的作品,也不願建造1000個庸常的項目, 團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有機會去做一些偉大的事情。在建築行業,你很少有這樣的機會。”MAD前員工這樣評價馬巖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