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八年前,80後IT精英鍾波放棄了在MStar百萬年薪的職位,在成都創建了自己的極米科技有限公司。十幾位來自深圳的技術男,在成都的一幢“一碰一身灰”的小房子裡開始了研發無屏投影和空氣投影的產品。

五年前,大家熟知的音樂人高曉松毅然來到杭州,投入阿里這個快速擴張的互聯網公司的懷抱,成為阿里音樂的董事長。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職場人才流動每年都有新的趨勢和方向,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業在不斷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的過程中,也生出了各自的亮點和強項,吸引人才投入潛力行業大軍和新興城市的懷抱。

而2020年,在面對疫情的特殊時期,中國多中心人才格局會更加明顯,行業競爭力和特徵也會更加突顯。哪些城市正悄悄地成為大家趨之若鶩的工作地點?哪些行業具有高潛力和競爭力?哪些行業高薪又急需大量人才?作為職場普通一員,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並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和棲息地?

(一)大數據來說話

小麥找來了脈脈數據研究院的大數據分析,很有參考價值,先來看一下吧!

首先,從人才流入淨流量來看,哪個城市最高呢?深圳第一,杭州領先北上廣躍居第二。杭州替代廣州,與深圳、上海、北京共同坐穩人才流入第一陣營。廣州與成都組成第二陣營,其他諸如西安、長沙、鄭州、武漢等等新一線城市共同組成第三陣營。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再來看看北上廣深的人才都流去了哪裡呢?長三角的蘇州、杭州、珠三角的東莞、佛山,都有效承接了中心一線城市的人才溢出。而北上廣深本身也承接了一部分尖端人才的流入。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那不同城市的就業競爭度如何呢?你是否該投身到你心儀城市的崗位競爭中呢?就業競爭度數據來自求職人數除以招聘總數。就業競爭度越高也意味著找工作越難。可以看到北京的就業競爭度還是非常高的,大體量的人口相對有限的工作機會形成巨大的就業壓力。而杭州去年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業競爭並沒有那麼激烈,說明了供需兩旺的局面。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另外,數據也顯示,35歲以上離職者選擇工作城市,生活氣息濃厚的成都超過了北上廣深、杭州等城市名列前茅。

我們再來看看,哪些崗位是各城市急需而熱招的呢?從2018和2019年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2018熱招崗位在金融、教育培訓、房產等行業都可見到。而2019年所有城市熱招崗位前三名都聚集在了IT互聯網行業。字節跳動、小紅書、拼多多、B站等也成為新一代吸引求職人的互聯網公司。而如今對技能要求更高的研發、產品相關崗位人才更為熱門。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二)及時調整職業規劃,邁出人生一大步

如果要跳槽跨界、重新調整職場規劃,如何判斷並作出決定呢?

不管是30歲或是40、50歲,在各自的行業遇到天花板,整裝待發,重新調整航行的方向也是很多職場人遇到的重要課題。

2019年轉行的前幾大去處分別為生活服務業、IT互聯網、房地產建築業、金融業與製造業。疫情下備受關注的醫療醫藥行業也有蓬勃發展的趨勢。預計未來國家將出臺更多政策,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醫療醫藥行業。

可以看到“破圈”也成為職場人的一大選擇。只有破圈才可能突破瓶頸、找到更大發展空間,併發揮自己的潛力。很多職場人意識到未來一年,找到好工作會變得更加困難。不少職場人開始調整跳槽預期,接受不漲薪跳槽。這也是供需關係、市場變化、自我定位綜合調整之下,出現的理性變化。

那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在過程中有哪些實用的方法,避免走彎路呢?小麥也在這裡幫大家總結了幾點:

第一、 制定長期夢想和短期(18個月)目標。據統計,從2010年至今,美國人從18-44歲之間會換11次工作。進入一家公司,一步步往上,在那裡工作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有一個比喻很恰當,“職業生涯是

方格架,而不是豎梯”。豎梯會限制人的行動,不是往上爬就是往下掉。而方格架則不同,你可以從不同的路徑爬到頂端,路線有無數條。方格架可以為你提供更寬廣的視野,而不是隻盯著上一個人的屁股。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很多事業有成的人開始也並沒有清晰的規劃,大家都在尋找讓自己興奮並感興趣的工作的路途中。所以,建議大家有一個長遠的夢想,比如,在職場能獨擋一面,或是有一定的空閒做自己的事情,或是從事創造性工作並獲得大獎。這些夢想讓你不忘初心,不會偏離航道。

而同時,再給自己制定一個18個月內的短期目標。比如,要在一年半內學會兩項技能,或者考下一張證書,或是成功跳槽到心儀的行業。這些短期目標會幫助你迅速行動,並朝著遠大夢想一步步靠近。

第二、 事業選擇的第一要素是看成長潛力。成長潛力包含了

個人成長和公司成長。選擇一份工作時,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否讓你不斷成長。有些公司看似龐大而知名,但卻人浮於事、勾心鬥角、流程冗長緩慢,在這樣的公司中個人成長會非常緩慢甚至會倒退。

另一方面,也要看公司和行業是否像一艘火箭般迅速上升、穩步發展。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去IT或高科技行業工作,在每一個行業都存在能激發你潛能的工作。在比較成熟的行業,比如教育、醫藥行業,可在企業或行業內部尋找“火箭”,比如正在擴張的部門或團隊,或對職業技能有更高要求的職位。比如,同樣進行私立診所的創業,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地方和資源匱乏的地方,創業的結果會完全不同。尋找有“火箭”潛力的區域進行創業,決定了最終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第三、 不要過度關注級別而錯過了極好的機會。有時換一個地方會在級別上略有下降,或在薪水上沒有提升。但如果新單位有發展潛力並能提供不斷成長的平臺,那千萬不要僅僅為了級別,或過往的榮譽,而錯過了極好的機會。

小麥的一位朋友,在律所做到了合夥人,但她意識到自己更喜歡做營銷工作,也剛好有一個公司願意請她去從事營銷工作,但級別會比在律所有所降低。她猶豫很久,最終還是選擇放棄這個職位,她的理由是不想“退回到3年前”。但是,如果“退回到3年前”可以讓她加速發展10年,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如果這是她最喜歡的工作,又可以得到不斷地成長,那就不能被過去所束縛,錯過了這個機會。

第四、 不斷改善自我,隨時做好接受挑戰的準備。很多人害怕挑戰,或不敢做自己沒有嘗試過的事情,都是因為擔心會產生不良的後果,或結果不如人意。而一次又一次躲避挑戰,只會讓人的競爭力下降,慢慢被職場淘汰。

舉個例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人特別健談、愛表現、愛主導,而有些人則過於被動、消極、膽怯。假設在一場重要談判中,過於健談者發現自己說得太多,導致對方不願意談下去,那隨時調整自己的談判方式、學習溝通技巧,把自己往傾聽者、同理心的方向矯正,才會在今後的談判中越走越順。任何職業都是如此,不斷改善自我、不斷矯正,做好準備,時刻可以接受迎面而來的和問題、挑戰、和機遇!

哪些行業高薪又缺人?再不調整你的職業規劃就晚了

在行業升級日新月異、市場需求飛速變化的今天,不管在哪個城市、哪個行業,機會都留給有準備的人。

有一位女作家Alice Walker曾說過:“放棄自己的力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認為自己毫無力量。”不要等著別人給你力量,接受風險、敢於破圈、選擇成長、挑戰自我。面帶微笑而從容地調整職場規劃,勇敢地順著“方格架”登上職場的頂峰。


·歡迎關注【小麥升職記】,升級認知,升職加薪,成為一名持續成長的職場精英。
·如果你喜歡小麥,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