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瀏陽安定胡氏

衡山始遷祖(1世):(宋) 胡季,行十五。因兵亂自豫章徙衡山,後從衡之瀏遷居至西鄉社衝(今湖南瀏陽)。

季公派下支祖(10世):(明) 胡邦希,字輝煌 ;胡仲珣,字貢卿。

字派(1世起):

季道文志凱,大廷尚應希,其景輝盛朝,興代世永昌,明星光炳耀。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光裕堂重修《胡氏族譜》主要載胡邦希公後裔。

本支派行(26世起): 家國顯忠良,善德承先烈,宗功慶久長,定期傳萬祀,榮華紹書香。

胡邦希世系:邦希公派下房祖(12世)衍為五大房。

胡季——胡道珍(字正卿)——胡文貴(字達甫,稍闢業於白石,抅居邑城北隅)——胡志寬——胡凱正(娶餘氏玉英,葬南鄉西岸)——胡大鯨(字元首,號鳳岡,隨舅氏寄居南鄉,晚徙高車,葬南鄉羊角山)、胡大嵩、胡大春、胡大韶——胡廷琳(字石崖)——胡尚良(字養吾)——胡應明(字正楚)——

胡邦希(字輝煌)——胡其漣(字遇斯)——胡景魁(字位佔,撫子,老大房)、胡景謨(字位元,長房)、胡景作(字次山,號松軒,二房)、胡景玉(字天佐,三房)、胡景朝(字天燦,四房)——


胡應臺世系:

胡大韶(字舜音,號南崗,以子廷黼貴,贈工部都水司)——胡廷黼(字元素,號渭川,嘉靖己未進士,南雄府知府,崇祀鄉賢,娶黎氏,)、胡廷黻()、胡廷【黹 畐】——胡尚臨(字康孟,號小華,戊寅填廩,辛巳援例成均,後以子應臺貴,贈尚書)——胡應臺(字徵吉,號泰六,兵刑二部尚書,生子七)、胡應召——胡伯玉(字韞卿,安順府知府,陞威靈道副使)、胡仲珣(字貢卿,河南寶豐縣知縣)——胡其濤(字蕭靜)——


胡應臺,字徵吉,號泰六,兵、刑二部尚書,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年二月二十四日卯時生,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趙秉忠榜第三甲第71名同進士出身,授中書舍人,擢兵科給事中,轉吏科。以直忤時相,出為江西按察司副使。歷升太僕卿,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丁未,廵撫應天,振肅風紀。萬曆四十八年(1620)晉兩廣總督,威名益著。召為南司寇,天啟元年(1621年)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兩廣總督;因忤逆宦官被奪職。懷宗朝起用為南兵部尚書。崇禎三年(1630年)由兵部尚書轉刑部尚書。崇禎七年(1634年),以親老歸養。崇禎十七年(1644年)聞國變,憂憤卒,年七十一。

胡應臺祖父胡廷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丁士美榜第二甲第77名賜進士出身,授戶部主事,轉工部員外郎,遷都水司郎中,官南雄知府,出知南雄,便道還裡,疾作,卒;叔祖父胡廷黻,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舉人,應順天鄉試中式,官刑部司務。

《實錄》四十七年七月丁未,胡應臺巡撫應天。

《萬曆戊戌進士題名》胡應臺,湖廣瀏陽軍籍。

《熹宗舊紀》天啟三年五月辛未,兩廣總督胡應臺,進西洋練習火器者,撫應天。當萬曆四十六七八年,按許宏綱泰昌元年,尚督兩廣,應臺在其後。

《江西志》應臺,萬曆右參議。

《一統志·本傳》應臺,瀏陽進士。歷太卿,巡撫應天,總督兩廣。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進士 胡廷黼、胡應臺

胡廷黼,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丁士美榜進士,戶部主事轉工部員外郎,知廣東南雄府,見人物誌。

胡應臺,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趙秉忠榜進士,歷官兵、刑二部尚書,見人物誌,舊志官兵刑工戶四部尚書,今從本傳刪。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舉人 胡廷黼、胡廷黻、胡應臺

胡廷黼,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舉人,見進士。

胡廷黻,萬曆十年壬午科舉人,應順天鄉試中式,官刑部司務,通志重見嘉靖元年壬午科,今仍舊志。

胡應臺,萬曆二十五年丁酉科舉人,見進士。

胡廷黼,字元素,幼穎異,長好修力學,年二十隨父遊京都受業京山高岱,有文名。嘉靖壬子領鄉薦,己未成進士,授戶部主事,釐倉儲積弊,聲動京師。轉工部員外郎,時建皇極殿,以勤勞賜金幣,遷都水司郎中。隆慶改元上謁陵郊祀,頒賞接與焉。居官遇事幹為,元宰有機務輒與共議,移文疏稿多出其手。嘗奏罷蘇杭監造歲省費數千金。出知南雄,便道還裡,疾作,卒於家。以孫應臺貴,贈資政大夫,兵刑二部尚書,祀鄉賢。(舊志)

胡應臺,字徵吉,廷黼孫,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兵科給事中,轉吏科。以直忤時相出為江西按察副使,旋改督學,復內擢歷大僕卿,巡撫應天。執法不阿,已總督兩廣,值白漕起義,擊傷代巡陳,應臺以單騎撫定,威信大著。召為南京刑部尚書,忤璫奪職歸。崇禎三年起南兵部尚書改北刑部,旋以喬允升獄忤帝鐫秩視事。(喬允升傳)未幾,錢龍錫坐袁崇煥殺毛文龍事下獄,明年中允黃道周疏救之貶會早,應臺復乞宥龍錫,劉斯琜繼言之,獄得釋。(錢龍錫傳)時用法嚴,諸 藉興羅織陷善類,應臺持成憲力爭多所平,反外戚周奎子鏡為金吾指揮家人殺人,吏不敢問,民 登聞鼓下其事,刑部論抵,帝震怒,問主筆者同列皆懼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 胡廷黼、胡應臺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 宦績 胡廷黼、胡應臺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廕襲 胡大韶、胡廷黼、胡尚寧

胡大韶,以子廷黼封奉政大夫。

胡廷黼,以孫應臺贈資政大夫。

胡尚寧,以子應臺封資政大夫。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廕襲 胡伯玉

胡伯玉,以父應臺蔭中憲大夫,舊志任貴州安順知府,考明安順為州,不得有知府,或府字訛,通志列薦闢。


由小說而談胡應臺二三事。

孤君道的小說《雄霸大明朝》第289章 升賞風波 有“剛到京師的兩廣總督,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下派的胡應臺就被人說動,為錢龍錫求情 ”。“胡應臺這回入京,一是親自押解廣東鑄造的紅夷大炮入京接受勘驗,第二就是因為廣州民變這件事要正式給朝廷親自述職,講明白;第三就是有人劾他貪汙,才導致廣州米價不穩 ”。

小說中所提之事都是有史料依據的,只是作者把胡應臺的幾個事歸集到一個時間段裡,比如,胡應臺為錢龍錫求情之事發生在崇禎四年五月,胡應臺在崇禎三年由兵部尚書轉刑部尚書,見《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書胡應臺等乞宥龍錫,給事中劉斯琜繼言之,詔所司再讞。乃釋獄,戍定海衛。”

崇禎三年庚午三月,戊子,南京兵部尚書胡應臺疏奏,國家當此多事,恆苦錢糧不敷,與其額外議增何如額中核實本部額設定數有二料銀八萬七百餘兩,黃快丁銀一萬人千餘兩,以備年例上供黃馬快舡修造差價之用。有草塲租銀一萬三千五百餘兩,以備各營火藥軍器操賞修理丁劄之用。有馬價五千二百餘兩,以備營伍騎操馬匹之用。有會同館馬伕銀三千餘兩,以備謁陵出表奉差往來驛逓之用。有柴直銀二萬五千二百餘兩,以備各衙門值堂柴薪之用。共計額設銀十四萬五千六百餘兩。萬曆年間,每歲所入在於十萬之外,用度有經故數十年間積至九十餘萬,自遼黔有事以來,助餉募兵觧過七十餘萬,近年藩封借鑄又費一十餘萬,積藏為之一空。天啟以來,所入日少,每歲不過七八萬,以充常用,猶然不足,況有以備不虞乎?

自臣到部見總庫冊載存銀尚有十四萬四千四百餘兩,其中用過未銷借過未補者,尚居十之六七,實存庫銀不過四萬八千六百餘兩耳。一一查核,挨年逐項各求著落,不敢因循故套。但事在本部者,臣得實實舉行,獨外觧不至。雖行文守催,穎禿舌敝,其如州縣之不應,何也。如工料一項額設八萬,而觧到不過三萬三千逋欠,如此經費當從何出,今將外觧自天啟六年起,算至崇禎二年止,工料銀共二十三萬四千一百一十九兩零,馬價銀共欠一萬七千七百六十六兩零,柴直銀共欠五萬二千八十六兩零奇,合之三十萬有奇,豈皆逋負在民必有徵,在官而不觧者。有州縣觧府士府觧司而不轉者,有起觧在途而不到者。寧得任其侵隱而不問乎?請嚴敕各省廵撫,將天啟六年以後錢糧通限一年內觧部照萬曆十三年例備造完欠文冊諮部本部,年終摘出欠多官員指參住俸勒限完至九分報部核實,方許給由升取,庶有司稍加警惕,不至以舊額付之罔聞也。章下所司覆行。

庚寅,調胡應臺為刑部尚書,轉韓策為刑部左侍郎,陞凃國鼎為刑部右侍郎。

而胡應臺作為兩廣總督,時間是在天啟年間。天啟元年(1621年)至天啟四年(1624年)胡應臺以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兼任兩廣總督。

瀏陽安定胡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胡應臺

天啟二年 紅夷大炮銘文

第一,關於天啟二年胡應臺押解的紅夷大炮,一說:“天啟二年,兩廣總督胡應臺押解二十二門打撈的英國火炮回京。目前還留有兩門當年的實物。炮身鑄有盾形徽章和後加的刻款:“天啟二年總督兩廣軍門胡 題解紅夷鐵銃二十二門第六門”,“第十四門”。徽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炮徽。”一說“紅夷鐵炮為英國製造,明天啟二年兩廣總督胡應臺購自澳門,並解送至京,設置於北京城垣之上,為中國最早引入的西方大炮,原有十一門,經多次戰爭,現僅存二門。”一說:“明天啟元年七月,明廷正式派張燾和孫學詩為欽差,持兵部檄文往澳門聘請炮師和購買火炮,澳門當局將之前繳獲的英國制式紅夷大炮中的一些賣給明欽差。在兩廣總督胡應臺協助下押解回京。 於天啟三年四月運抵北京。將其中11門紅夷大炮置於北京城牆上,另外11門被兵部尚書董漢儒調往山海關,後又運至關外的寧遠城”。天啟六年寧遠之戰,袁崇煥率軍用紅夷大炮重創後金。此戰是後金發動侵明戰爭以來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努爾哈赤本人對之鬱忿成疾,8月後便死去。

為什麼這裡說法會不一呢?這其中有研究者認為西方不可能把當時先進的紅夷大炮賣給中國,所以紅夷大炮是從沉船打撈上來的。據傳當時一艘名為“獨角獸號”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行駛至廣東沿海時遇颱風沉沒,船上配有數十門紅夷大炮。在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時任肇慶推官的鄧士亮主持打撈起了22門紅夷大炮。

第二,天啟四年七月十日,兩廣總督胡應臺奏雲:廣州民變,由於米貴,毆擊知府程光陽,辱及巡按。斬殺為首者五人,乃定。是什麼導致米貴呢?走私,晚明時的兩廣總督,往往就是庇護走勢的頭目。所以在胡應臺任兩廣總督時,就有評價他“自筮仕以來,天下好官做盡,賄取盡,邪人、正人被其殺盡、騙盡,便宜討盡。”所以就有第三,張繼孟彈劾胡應臺貪汙。見《明史•張繼孟傳》“後又劾南京兵部尚書胡應臺貪汙,帝並不納。”

“帝在位十七年,刑部易尚書十七人。”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換了十七位尚書,這十七人中,得以善終的只有胡應臺一人。胡應臺再召不赴。


胡應臺故事一則

今瀏陽龍伏鎮達峰村達峰片紅門組建於明隆慶二年的紅門樓袁氏有胡應臺坐堂的故事,據傳袁萬昆之孫,袁大俊次子袁忠直,其女兒袁子英的丈夫就是胡應臺。袁忠直的原配喻氏,一生不曾看見過大官升堂,很是遺憾。為此,她特意向女婿胡應臺提出,希望能在自己家中讓女婿演示一番。為了喻氏的這個心願,紅門裡特意修建了與胡應臺官職相對應的“官廳”,供其“坐堂”之用。

《清瀏紅門裡居序》“族著紅門,由來尚矣,詎侈美名哉?始於嵩亭(大俊)、嶽山(大傑),原於萬昆祖也。昆務樹德,席豐厚,生歿於西樓……時已歲歉頻仍,老弱輾轉者,指不勝屈。嵩嶽二公感而相喟曰:民不聊生矣,盍賑諸。於是慨然繼昆公之志,捐數千粟,活數萬人。郡縣擊節為請於上,旌以匾額曰:恩光尚義。賜之紅門。而建以樓。至隆慶二年(1568年)門樓適成,而名由此立……”

當然這只是瀏陽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事實上胡應臺是否有娶袁氏女子為妻還存疑,因為據瀏陽安定堂《胡氏族譜》載,胡應臺夫人僅四位,分別是譚氏、廖氏、戴氏、蔣氏,並無袁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