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这两天,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各大社交平台,都被B站一部名为《后浪》的视频给刷屏了。如果从激励和引发思考的角度来说,这部视频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视频里的内容实在无法引起我的共鸣,我只觉得,

这个视频所呈现出来的生活以及价值观,只是B站年轻人的生活和价值观,甚至是B站中极少数年轻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并不能代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真的可以尽情享用吗?

视频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科技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紧接着视频配以的内容是:

用IPAD 和苹果Pencil来“自由学习一门语言”,请问有多少年轻人可以自由拥有这样的设备去学习一门语言?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去“学习一门手艺”,请恕我都看不懂这个是什么手艺。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去“欣赏一部电影”,这里的画面是中国BOY欣赏鬼畜视频的画面,这就是我们年轻人该欣赏的吗?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以及“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有多少人连旅行都不见得能随心,更何况遥远的地方?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对此我想说,B站你所呈现的,是只有有钱才能尽情享用这些成果,如果我没有足够的经济去负担,一套设备,一份学费,一张机票,都有可能让我不那么“尽情”。

真的有很多人从小就可以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吗?

接下来视频里的话更引起我的不适“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很多人是多少人?中国网民规模达9亿,做一下简单的减法,就知道还有5亿人不上网,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而你B站所说的很多人是多少人?

我觉得更客观的事实是,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没见过世界,但从不知道远方的同龄人体会了怎样的世界。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又是很多人,这是在拿我们当傻子吗?像这种在童年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明确目标的人,真的很多吗?童年的喜好真的到了长大后还是一成不变的吗?能不能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用极端个例代表普遍现象?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真的被打破了吗?我们真的拥有选择的权利吗?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时代赋予我们的,更多的是可供选择的机会,而不是选择的权利。并且这些机会,不是年轻人所独享的,任何有想法的人,都可以抓住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选择的权利”永远只属于少部分有钱有闲的特权阶级、中产阶层,自古以来这条定律都不会改变,更多的人是被生活拽着向前进。

另外,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也不可能被打破。科技技术的出现,导致阶层之间更大的断裂。越是有钱有资源的人,越容易接触这个世界上最新最全的事物。二八定律一直适用。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在这段视频演讲中“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这句话被特别放大了出来,紧接着,B站的帅哥美女UP主们轮番登场,展示“这就是你的生活”,我们来看看他们展示出来的是怎样的生活: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我想说,B站剪辑的大量头部UP主们的视频,真的是真实的“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吗?

我不禁自问,这些是我热爱的吗?是的。它们已经是我的生活了吗?抱歉,这不是我的生活。甚至很多我都没有尝试过。我只能说,这是我向往的生活。

你们展示的年轻人的生活,我更倾向于将它称为“KOL的生活”。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金句,在我看来真正是实打实的毒鸡汤!

你们一边宣扬年轻人要敢于表达自我,一边又将嘲讽与否定定义成弱小,这样矛盾的话也能说吗?我们赞同赞美与鼓励,同样我们也不会鄙视嘲讽与否定。你们所说的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不可能获得一片赞誉,有道理的嘲讽与否定是成长进步过程中的一剂良药。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进步,也是因为在不断的否定中得以不断发展。

所以,我作为年轻人,当我看到丑陋的,不好的事物,我仍然选择嘲讽与否定,这是我的态度,我不愿意被贴上“弱小”的标签;当我遇到值得赞美与鼓励的事物,我也不会吝啬,同样,我也不会因为说了几句赞美与鼓励的话,就觉得自己多么的内心强大。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只是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


《后浪》之感:我是年轻人,但是,抱歉,B站你不能代表我

视频演讲的最后,何冰老师说“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确实,对于同龄人来说,大家同处于同一时代的洪流,然而有的人在河里乘游艇,遥遥领先的同时还能欣赏两岸的风景;有的人在河里只有一艘小船,时刻担心不被风浪所倾覆的同时,努力追赶着游艇;而有的人甚至只有一个救生圈,奋力地挣扎,努力着为了活下去。

写在最后的话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仇视有钱人,或者输出负面的能量,只是想说,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不应该被定义为视频里的那样,在我看来,视频中展现的统统都是“文娱生活”,攀岩,冲浪,跑车,派对等等,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年轻人的生活,就像我在文章开头中说到,只不是是少数“KOL的生活”罢了。

不希望你被资本包装的热血和励志点燃,一味地追求视频里那些“年轻人的生活”,其实只要你心中有奋斗的目标,热爱生活,哪怕每天朝九晚五,我同样觉得你依然是这个时代的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