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譯為“點對點”借貸,通過P2P網貸平臺,資金端和資產端快速連接,借貸雙方可快速確立借貸關係並完成交易。

這種網絡平臺借貸的過程,本質是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脫媒,它擯棄了銀行這一吸存放貸的傳統媒介,通過建立一個網絡平臺,實現借款人與出借人的自行配對。

互聯網時代的第一代P2P的探索者們,懷著美好的信念而來——服務傳統金融沒有照顧到的長尾人群,提高借貸效率。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在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場裡,英美的P2P行業能迅速糾錯,被納入監管體系,而中國發展到最後卻雷聲陣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羅馬人說:Nihil sub sole novum(太陽底下無新事)。正如金融這個古老行業一般,一切都是歷史的重複:P2P在中國的爆雷潮中,不乏一些明顯的旁氏騙局,但是依然有無數人跳進了坑,這樣的事情又能否減少一些?

中國的先哲告訴我們: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從P2P發展的歷史軌跡中能否找到答案?找到答案後,我們又能否哀而鑑之,莫使後人復哀後人?

一 P2P起源與在英美髮展簡史

01 小額信貸的初心

02 英國P2P:互聯網時代的啟蒙者

03 美國P2P:成熟市場之下的 “業界典範”

二 P2P的中國異化史

04 中國P2P啟蒙時代

05 中國P2P異化簡史

06 P2P爆雷潮

三 為何中國P2P雷聲陣陣,美國卻沒有

07 為何中美P2P結局千差萬別

四 P2P爆雷給投資者的啟示

08 P2P爆雷啟示錄

01 小額信貸的初心

P2P必須從小額信貸之父尤努斯說起,因為他某種程度上代表P2P最開始的初心。尤努斯出生在孟加拉國的寶石加工場主家庭,少年時代的他並沒有因為家境殷實而沾沾自喜,相反,他目睹著國家的愚昧和貧窮,非常同情自己的同胞。

在一次鄉村調查中,尤努斯發現一些赤貧的婦女,只需要一點錢來購買原材料,然後便可以通過編織竹凳,去換取微薄的收益補貼家用。但是她們很多人都沒有錢,於是紛紛向高利借貸機構借款購買原材料,但這樣手工收益的大頭都被高利貸攫取了,再辛勤的勞作也難以改變她們的處境。

當尤努斯提出給窮人貸款時,銀行經理大笑:“我做不到......”

於是尤努斯把自己身上的27美元借給了42位貧困的村民,以支付他們用以製作竹凳的微薄成本,免受高利貸的盤剝。當時他的想法只是為了給這些貧苦的人減輕一點壓力。但沒有想到,所有村民都按時還了款,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尤努斯獲取諾貝爾和平獎後接受採訪 圖片來源:網絡

尤努斯從中得到啟發,並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於1979年,在國有商業銀體系內部創立了格萊珉(Grameen Bank,意為“鄉村”)分行,開始為貧困的孟加拉婦女提供小額貸款業務:給每個貧苦婦女貸款幾十美分、幾美元,讓貧困人群能夠真正掌握主動權,去投資、生產,最後擺脫貧困。

2006年,尤努斯由於出色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也使他被稱之為“小額貸款之父”。

P2P從業者推崇尤努斯為P2P鼻祖,很多人自稱尤努斯的信徒。中國P2P行業,就曾出現過一股各種網貸平臺CEO爭相拜訪尤努斯並與其合照的風潮,大家標榜自己做的是普惠金融,以求給平臺增信。

但是實際上,格萊珉銀行並不具有複製性,尤努斯“窮人銀行”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充分利用了孟加拉國獨特的國情:

第一是宗教因素,古蘭經中有強調穆斯林要遵守借貸的契約,並且通過後世學說,督促債務人履行契約,歸還債務,否則,在後世就要受到安拉的懲罰;

第二是信貸聯保模式與孟加拉國婦女極低的社會地位非常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孟加拉婦女的地位極低且上升無望,因此她們更加重視彼此之間“互助”和“擔保”的意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本質還是一個“社會企業”,並不以盈利為第一目的。

很多國家第一批P2P模式的創業者,最開始也是懷著“普惠金融”的信念而來,期望藉此服務傳統金融沒有照顧到的長尾人群,提高借貸效率。但發展的過程中,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問題。我們接下來以英美和中國為例,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02 英國P2P:互聯網時代的啟蒙者

英國的Zopa是互聯網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P2P公司。

英國是一個銀行業集中且壟斷的國家,一共有5家大型銀行,這種壟斷增加了個人與企業的貸款難度,貸款的手續繁瑣、速度慢、門檻高,使得個人和企業對銀行貸款越來越不滿,而民間有很多資金也缺乏投資渠道。

這樣的背景之下,大西洋彼岸的Ebay(電商平臺)的繁榮給了幾位英國人靈感,他們想到,是否能通過網絡將借貸雙方直接聯繫起來,走一條新型的借貸之路?於是,在2004年這幾個年輕人在倫敦創辦了全球第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Zopa,並於2005年3月上線業務。

Zopa最開始的定位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借款人可以列出金額、利率、期限和用途,投資者根據借款人給出的信息搜索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Zopa 給自己的定位是撮合服務的信息中介,通過向雙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盈利,自己不設立資金池,也不賺取利息差,也不承擔風險。

為了保證安全,Zopa對借款客戶實行實名認證、考察信用評級、強制借款人每月還款。為降低借款人不能或不按時還款的風險,把每個出借人的資金平均發放給50個借款人。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Zopa曾經自豪地宣稱: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的第一都是美國人的,但是第一個P2P平臺是屬於英國人的!自首個 P2P 網絡借貸平臺出現以來,P2P這種新型的借貸模式從英國向世界各地傳播,但P2P真正意義上走向成熟並發展成業界典範,是在美國!

03 美國P2P: 快速發展之下的“業界典範”

成立於2006年的Prosper是美國的首家的P2P平臺,在成立的短短9周內,會員數就達到10萬。Lending Club 緊隨其後於2007年出現。Prosper和Lending Club也是美國P2P行業的標杆,理清這兩家公司的歷史進程,基本就能對美國的網貸行業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在P2P發展初期,Prosper和Lending Club都認為自己所出售的收益權憑證並不屬於傳統證券的類別,因而無需專門到聯邦證券與交易委員會登記,聯邦證券與交易委員會也沒有對 P2P 網貸進行金融監管。

2007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大量高風險借款人轉向個人網絡借貸。美國早期的P2P網貸其參考的信用評級標準過於單薄(如Prosper僅僅依靠於FICO評分)導致很高的貸款違約率,這使得 P2P 網貸平臺違約率持續居高不下。

2008年,隨著次貸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強勢介入P2P行業,加強監管。聯邦證券與交易委員會對Prosper發出了暫停業務的命令。經過不斷溝通和磋商,直至 2009 年 7 月,Prosper才重新向放款人出售收益權憑證。

接受美國聯邦證券與交易委員會的監管,是美國P2P網貸行業發展史上的重要變革。雖然SEC的監管讓Prosper和Lending Club進入了低潮期,但SEC 對P2P行業的進入門檻也做出限定標準,其中高昂的保證金和資質要求,讓網貸行業註冊成本和合規成本大大提高。這攔截了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大部分玩家,也間接為Prosper和Lending Club成為P2P市場的兩大巨頭埋下了伏筆。

2008 至2014年這期間,為挽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經濟,美聯儲先後推出了四輪非常規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也迎來超低利率以及整體強勁的信貸宏觀環境。這些都進一步推動P2P行業高速發展。

2012至2016年,Prosper和Lending Club貸款增速平均每年實現100% 的增長速度。在2015年,Prosper和Lending Club兩大平臺總的借貸規模已經超過100 億美元。

與此同時,對於資金方來說,隨著線上借貸平臺能夠提供的回報越來越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大舉進入美國P2P網貸行業,甚至還出現了一批專注於P2P投資的投資管理公司和以及P2P類ETF產品。機構對平臺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強。

和風細雨之下, Lending Club 於2014年的最後一天上市,Lending Club上市的主承銷商摩根大通當時給Lending Club定的“上市故事”為“A New Asset Class”:一種新的資產類型——個人債。Lending Club當時受到了眾多投資人的追捧,上市首日暴漲56% 。

但Lending Club的光華只有一剎那,這個大洋彼岸的中國P2P行業同仁們眼中的“教父”,從登頂神壇到跌落人間只用了一年。2016年,Lending Club被爆有價值2200萬美元的貸款涉嫌內部交易。醜聞事件惡化了公司的信用形象,首席執行官辭職,大舉裁員12%,股價應聲大跌34%。至此之後,其股價就一直跌跌不休。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Lending Club上市以來股價走勢圖 數據時間:2014.12-2019.10 圖片來源:

2015年以來,美國的網貸市場開始進入冰與火之歌的局面。

一方面受美聯儲2015年12月開始加息的影響,美國資本市場回報率繼續走低,金融市場的動盪造成機構資金迅速從P2P流出。大量P2P網貸資產開始被賣掉,P2P網貸資產證券化的活躍程度也大幅降低。Lending Club這樣新興的美國網貸平臺生存艱難。

另一方面,以高盛、花旗、富國為代表的傳統金融巨頭開始進軍個人信貸市場。傳統銀行有著良好的品牌效應、更低的資金成本,還有相對成熟的風控、運營等後發優勢,讓他們開始搶食這一市場。

整體而言,美國如今的P2P行業貸款規模雖然位於很高的水平,但是增長速度不斷出現回落,這一方面是由於貸款需求量的不斷萎縮;另一方面則是更加嚴厲的監管趨勢。

美國的P2P發展被業界視為典範,一是其證券化模式; 二是成長過程中,監管重視並及早介入,立下規範。正因為這兩點,美國P2P借貸行業保持很高的活躍度卻沒有亂象叢生。

04 中國P2P啟蒙時代

P2P在中國無疑是帶有驚恐與悲觀色彩的一個詞。它原本是歐美國家的舶來品,但進入中國以來,P2P慢慢走出自己的特色,發生質變。

實際上在2007年以前,中國雖然沒有P2P的概念,但是民間借貸自古就有了,銀行業以外的金融借貸很多都被視為高利貸。與"P2P"這個詞一樣,高利貸在中國也是一個帶有陰影的詞,它的背後前有楊白勞為還高利貸拿自己的親生女兒抵債,後有溫州老闆為了躲避高利貸崩盤,甚至集體跳樓的故事。

但是P2P最開始進入中國時也是帶著“普惠金融”的理想主義而來,只是在朝理想主義接近的過程中,一點點崩壞異化。這中間有生不逢時的無奈;有泥沙俱下劣幣驅逐良幣的遺憾;更有連環爆雷的驚心動魄。

2007年前後,中國P2P進入萌芽期。此時,互聯網金融行業伴隨全球金融創新的浪潮湧入中國,網絡借貸平臺作為金融創新的一種典型,也在這一時期跨入國門。

2006年宜信首先將P2P這一概念引入並實踐。2008年,上海拍拍貸創立了國內第一家小額信貸網站,接著國內的P2P像雨後的春筍一樣冒出來。

在國內P2P發展的初期,2007至2011年間,進入這個行業的很多都是互聯網領域來的跨界創業人士,他們既沒有民間借貸經驗也沒有相關金融操控經驗,大多以借鑑國外為主。因此這一階段,大部分的P2P以信用中介的模式存在:借款人基於授信額度在平臺發佈借款標的,投資人自己篩選進行投資。

由於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並不健全,風控模型的建設需要大數據基礎, 國內P2P行業的先行者必須面對歷史數據的空白這一難題,所以很難做到客觀鑑定借款人的資信,再加上沒有形成英國那樣的行業自律協會,平臺與平臺之間數據並未共享。

諸多漏洞之下,早期的很多P2P平臺被老賴、騙子跨平臺瘋狂薅羊毛,當時出現了很多借款人在多家網絡借款平臺同時借貸的問題。其中,天津一個網名叫坦克的借款人,在多家平臺借款總額高達500多萬,這筆借款最終因逾期成為各個平臺的壞賬。但整體而言,整個中國P2P行業在2007到2011年處於“緩慢的發育狀態中”。

05 中國P2P異化簡史

2012至2013年,是中國版的P2P走向變異的第一階段。

這一時期,央行採取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貨幣市場利率飆升,流動性高度緊張,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從銀行貸不到款的中小企業陷入錢荒。與此同時,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管制,利率開始市場化。

以餘額寶們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收益率驚人,一度到了7%,各種“寶寶”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中國人民“財商”。

一些從事民間高利貸的投機者從中看到了商機,他們將P2P網絡借貸平臺結合本土民間借貸模式進行了一次“改造升級”:針對的借貸方主要為中小企業,採取線下審核項目,線上進行融資,要求借貸方出具足額抵押物,這樣風險控制就進行了升級。

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和資金加入,這些平臺向出資方承諾保障本金和利息。一旦貸款放生違約風險,網站承諾“自身平臺或擔保公司為出資人墊付本金”。

這個時期的P2P走向了一種中國特色P2P“創新”模式,“承諾保障本金利息的模式”向“理財”融資的道路偏離。

2013,也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由於這一領域是監管真空的狀態,P2P行業的進入門檻極低。有利可圖之下,整個行業進入野蠻生長階段。

這個時期,P2P平臺數量迅速增加,高峰時期幾乎每天都有大量P2P平臺成立。此時的P2P行業有許多高息平臺年化收益動輒高達30%以上, 採用高返利方式吸引投資者, 自帶“龐氏騙局”特點,快的公司早上成立, 下午跑路,一家成立到倒閉僅兩天的P2P公司也能騙到幾十名投資人。

同時,2013年P2P行業迎來第一波爆雷潮—騙子公司跑路。2013年當時爆發了轟動深圳整個網貸行業的“網贏天下集資詐騙”的案例。

2013至2014年,財富效應之下,“大量從事民間借貸、小貸公司、銀行以及融資擔保行業的從業者湧入P2P網貸行業,進一步的“變異創新”:有些缺少資金的公司乾脆就自己設立 P2P 網貸平臺,作為自己融資的工具。

設立者通過在自己的網貸平臺上發佈虛假的借款信息,獲取投資者的資金,然後將資金用於自身的生產經營, 這種模式已經進入P2P 網貸的自融高息模式。有些網貸平臺甚至還發展出典型的非法集資類型——P2P 網貸平臺自己歸集資金用於投資,成為一種準金融中介。

一些 P2P 網絡借貸平臺通過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給放貸人,使放貸人資金進入平臺賬戶,產生資金池,資金池的資金再用於追逐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

到這一步,異化為資金池的P2P,已從信息中介轉化為信用中介,由間接融資轉化為直接融資。

由於自融高息加劇了平臺本身的風險,很多采取這種模式的網絡借貸平臺出現資金流斷裂的問題,導致到期無法償還本息,這一期間集中爆發了提現危機,每月都有多個平臺出現跑路的現象。

2015年下半年,P2P網貸行業爆發了規模巨大的一次倒閉潮, 期間超過1000多家平臺倒閉。其中涉及90萬人的E租寶事件成為當時的典型案例。

當E租寶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査封時,其涉案金額髙達近750億元。為了毀滅證據,E租寶當時將1200餘冊證據材料裝入80餘個編織袋,埋藏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外某處6米深的地下,專案組動用兩臺挖掘機,歷時20餘個小時才將其挖出來。

這次事件終於挑動了監管的神經!

06 P2P爆雷潮

E租寶事件之後的2016年,P2P進入監管元年,監管的大錘之下, 2016至2018年整個P2P行業都處於大進大出的洗牌期。

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緊接著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網信辦四部委聯合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網上一度盛傳97%的網貸平臺將要被淘汰或轉型。“P2P已死 ,有事燒紙 ”成了當年的流行語。事實也確實如此,行業洗牌不斷加速,一些違規、經營能力弱的中小平臺陸續被市場淘汰。

2017年底至今: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下行的影響,小微企業生存環境開始惡化、債務違約也不斷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P2P 爆雷潮;與此同時國內開始金融去槓桿,收緊流動性。一些資金緊張的P2P投資人開始贖回資金,平臺償付壓力提升;再加上備案整頓期內,合規成本提升。

以上種種,讓資金鍊壓力高度依賴資金池的平臺開始命懸一線,開始爆雷。隨著爆雷潮開啟,風險溢出後顯著影響投資者信心,出借人恐慌潮下,資本集中抽離,現金流不夠強大的P2P被擠出,整個P2P行業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情形之下,P2P爆雷潮連綿不絕。

2018至2019年上半年到達爆雷高峰期。2018年6月中旬,唐小僧爆雷引燃了P2P網貸行業的新一輪動盪。隨後,包括聯璧金融、牛板金、草根投資等在內數百家平臺,在2018年6月至9月短短數月內集中爆發風險,一時間“雷潮”席捲整個P2P行業。動輒“百億級”“千億級”的 平臺“爆雷”,網貸擠兌輪番上演,債權轉讓驟增,無數投資人在P2P平臺上的資產一夜歸零。

2019年,大的P2P平臺輪番出事或爆雷。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3月團貸網爆雷之前的,有行業“鼻祖”之稱的 P2P 行業頭部平臺紅嶺創投宣告清盤, 留下 184億的“窟窿”待填;網貸一哥”陸金所宣佈退出P2P,宣告P2P進入凜冬。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P2P的爆雷潮也是P2P的由亂而治、整頓規範、深度清理的開始。在監管趨嚴和市場整合的內在需求下,小平臺爆雷、中平臺清盤、大平臺轉型成了當前國內整個P2P行業的現狀。


07 為何中美P2P結局千差萬別

從2013年到2019年上半年,僅僅在5到6年的時間裡,國內P2P就完成了一個從繁榮走向衰敗的輪迴,留下一地雞毛。而大洋彼岸的美國P2P行業則並沒有出現我們這樣的問題,這裡非常有必要問一句"Why"?

原因可以分兩個維度來看:一方面是國情不同;另一方面是美國金融市場更為成熟,且在P2P發展的初期就開始監管。

美國P2P是一個小眾市場

美國的網貸P2P一直都是個小眾市場,且網貸的發展初期就開始監管。根據費埃哲公司2016年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美國使用P2P貸款人群不到1%,中國卻超過了500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3.8%)。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國存在較多的私人銀行,本身就可以較好地滿足各種借貸款需求,包括個人借款和小企業貸款,而且美國投資人的投資渠道有很多。

而長期以來,國內銀行存款利率上限沒有放開,整體利率比較低,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金融市場不發達、居民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投資者出於資金保值、升值的需要,紛紛尋求更高的資金回報率。這樣的背景之下,國內的P2P理財市場經歷了井噴式增長,當危機爆發之時,影響也更大、範圍也更廣。

美國市場以投資機構為主,國內多為散戶

美國投資市場是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市場,整個市場以機構為主導。P2P這一小眾投資領域也不例外,其資金端也是以B端機構為主導,整個美國的P2P市場中大概70%—80%資金出借方來自於共同基金、家族基金等機構。

拿LendingClub來說,截至2018年底,它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高達94%,且前十大投資者出借金額佔比高達58%。機構主導的市場就可以容錯,可以有違約,可以出風險,因為是通過市場有效配置來獲得穩定性的收入。

中國P2P資金端以自然人投資者為主。P2P行業的投資門檻則很低,往往百元千元即可起投。因此,許多居民將P2P作為自己理財的主要渠道,截至2019年4月底,陸金所和宜人貸的最大十戶出借餘額佔比分別為0.35%和0.52%。

這種以自然人為主的“散戶”市場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不專業,P2P行業的盡職調查需要相當的專業水準,很多在金融市場混了十幾年的人都無法有效的辨別風險;第二個是不經濟,個人投資者辨別風險的成本過高,比如說需要專業團隊來盡職調查的事情,個人投資者幾乎不具備操作的條件。

美國有足夠成熟的外部條件

美國目前的風控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且有足夠的數據支持,美國P2P平臺的風控模型多是基於 Capital One 評分卡模型的優化(Capital One:第一資本金融,被譽為國內消費金融黃埔軍校、消金第一“黑幫”的美國第十大銀行)。數據方面,美國的徵信行業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系統主流的FICO評分系統已經能覆蓋到大部分人群,網貸的風控在此基礎更加成熟。

而中國的情況則完全相反,完全依靠大數據和徵信系統也是過於理想化。首先是個人徵信覆蓋的範圍有限。央行的徵信覆蓋的人群不足一半,此外行業數據還沒有聯通。

P2P項目風控不好操作,有些平臺壓根沒有項目審核和風控能力,無法正確衡量評估項目風險,甚至於平臺本身遭遇連環詐騙,比如之前爆雷的投之家。簡單來說就是新股東收購了平臺,然後再用平臺融資圈錢,平臺本身對監管不到位,從而遭遇詐騙爆雷。

美國快速地證券化並納入監管

美國P2P發展初期就快速地證券化,納入監管。接受美國聯邦證券與交易委員會的監管,是美國P2P網貸行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變革。在美國P2P發展初期階段(2008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P2P公司將其發標作為證券登記,接受《1933證券法》的監管,美國有較為完善的監管體系,基本可以覆蓋到P2P行業,在監管機構、監管立法、監管限制等方面均有明確的分工和監管要求。

也就是說,當P2P機構運用投資人的資金向借款人放貸,被視為證券銷售。而在北美地區,任何證券銷售都需要經紀人執照,並向SEC註冊。這意味著進入者的合規成本陡然上升,攔住了很多中小玩家。2008年時,P2P的兩大巨頭之一的Lending Club因為沒有滿足合規要求,因此被勒令關門。關門半年後,根據美國證監會(SEC)的要求進行改造,借了銀行牌照,完善信息披露才重新開業。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如果P2P平臺一旦在SEC進行登記,投資者就成為平臺的無擔保的債權人,發生違約時,由購買者自負盈虧,但是由於美國強大的二級市場,債權人可以將債務人逾期的債券以打折的方式轉讓出去,有效地降低自身風險,很多美國的P2P 的大平臺都推出過這類線上債權轉讓業務。

中國在P2P發展初期是處於一個鼓勵“金融創新”的外部環境中,中國P2P行業亂象出現一兩年後才得到陸續修正。

此外,SEC對於事後持續信息披露規定也十分嚴格,要求P2P網貸平臺對所發行的收益權證和對應的借款信息做全面的披露,並需要對信息變更進行動態披露。SEC還會對P2P網貸平臺的發行說明書及相關材料進行審核,以保障投資者能夠獲得決策的信息。

這從監管角度促使美國 P2P 網貸業務走向合法化、透明化,間接要求其提高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國內則長期處於監管真空,相關的平臺公司透明度不足,信息披露存在不規範的問題。

08 P2P爆雷的啟示錄

每一個百億級理財平臺爆雷背後,總不缺各種傾家蕩產的故事。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做好盡職調查,學會思辨

馬克·吐溫曾說:令你一敗塗地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而是那些你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的事。在接連出現的P2P網貸平臺“爆雷潮”中,投資者缺少風險意識的盲目投資,也是這次事件涉及金額較大、牽涉範圍較廣的一大原因。

很多投資人並不瞭解P2P是如何運作的,更不用談產品的投向、還款來源、風控策略、具體條款等。像唐小僧這樣利率最高能達到 40%-60%的平臺,交易量能高達 750 億元,註冊用戶多達 1000 萬人的現象,也間接說明很多人對於金融產品的一些基本常識還是比較缺乏的,這個行業亟需對投資人進行金融啟蒙教育。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常見的大類資產預期收益範圍與優劣 數據來源:Bloomberg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提到 :所謂的投資,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的就是投機。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盡職調查,全面的的盡職調查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的。

但總的來說,有三大方向:首先,投資者要有合理的收益期望;其次,想清楚投資策略應與什麼樣的【風險管理策略】匹配,也就是考慮投資的風險/回報比率,確定所投的標的的風險在能承受的範圍內,以避免資本遭受持續性的、永久性的本金損失;最後,組合標的間的相關性和風險管理始終是其中的核心,它們就像一張過濾網,可以將95%甚至更多的潛在投資從你的投資組合中排除掉。

就拿合理的收益期望這一條舉個栗子:如果你對各大類資產的年化收益率(如下圖)有個大概的認知,當看到年化收益率高達20%以上的P2P產品,你會不會心存疑惑?如果你做過進一步的深入調查,知道過去100年裡,全球表現最好的資產——標普500的年化回報是9.5%左右,歷史最大回撤是81%,碰到年化收益高達20%的P2P產品,你會不會繞路而行?

徐楊:P2P爆雷現代啟示錄

數據來源:Bloomberg、萬得終端 數據區間:2014.08.01-2019.07.31

不管你採取何種策略、買什麼樣的產品,“盡職調查”都是投資者應該堅守的重要原則。做好盡職調查能幫你理性地看待策略和產品,避免掉一些常識性錯誤。

做好資產配置

很多投資者都知道投資要做好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段子:“跟大咖們學會了分散投資的理財,於是我把資金分散到了十多個平臺,結果現在有維權的地方就能見到我的身影。”

資產分散配置,是抵禦風險的最基本法則。但分散的前提是多元化配置。所謂的多元化,就是不要在投資組合中加入相同的風險資產(而不是同類疊加)。所以你應該做的是:找到與原資產收益相關性較低的資產。這樣才能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獲得更穩定的利潤,以及更容易理解多樣化策略的能力。

上面那段話簡單點來說就是:不要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裡,也不要把籃子放在同一輛車上,最好這些車行駛在不同的車道上。怎麼理解呢?

如果你要最大化保障自己“雞蛋”(財富)的安全,首先需要把“雞蛋”分散投資在銀行存款、股票、債券、P2P、黃金、房產等各類資產中,而非全部配置在某一類高收益高風險的資產中(比如P2P)——雖然你分散投資在多個平臺,但它們歸根結底是在一輛車上,一旦行業風險集中爆發, 同一種類的產品會一起翻車,你就很可能在所有的維權群中都出現。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使你雞蛋籃子所在的車,行駛在沒有交集的車道上。而這樣是為了防止哪條車道發生連環撞車事故,不同車道上的雞蛋彼此牽連。我們舉個正面例子,同時配置股票和債券這種低相關性的產品,就是將資產放在交集概率很低的車道上的一種經典組合。

買受到監管的標準化產品

所謂標準化,是指對資產證券化產品從基礎資產到結構設計、再到風險評級和二級市場交易、最後到發行後風險報告,由市場參與人和監管部門共同推動和制定的一套適用證券化產品的規範,並予以披露。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委託貸款、信託受益權、信託貸款等多種形式資產都是非標產品。

沒有一定程度的標準化,投資人無法對複雜的證券化產品做出有效的風險評估,這就很容易導致始料不及的投資損失。

我們在 這篇文章梳理了“監管”和人性貪婪博弈的百年曆史 。今天無論是證券交易所百年來形成的運行機制,還是各式的監管條例與法律法規,都是前人對歷史教訓的總結後,通過法律法規和監管對“人性做出的規範”。

而那些受監管的交易所標準化產品,替投資者過濾了一道風險。能在這個平臺掛牌的產品,如股票、期貨、期權、ETF,相比非標產品及其平臺,其流動性、信息透明度和可靠性等都更勝一籌,信用風險成本更低。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自己熟悉的、透明度高的、流動性好的標準化產品,不要因為貪心而虧掉了本金,這是恆久不變的投資真理。

寫在最後

本質上,金融是一種做事情的方式。和其他“做事方式”一樣通過創新來不斷提高做事情的效率,然後得以發展。歷史上所有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概念的產生,都是因為能夠提高效率,這本質上都是一種技術的創新。

但金融業除了創新,還有風險,且金融業的每一個風險都是有血有肉的。《孫子兵法》有個著名的典故“守正用奇”說的是:“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在金融領域也是如此,“正”是合法合規,“奇”是創新,但是“守正”在前,“用奇”在後,在這個前提之下,才是出奇制勝的金融創新。這也是美國P2P能夠較為健康發展的一個關鍵原因。

中國P2P爆雷潮中,缺乏投資者教育的投資人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損失,他們需要反思。但是更應該反思的是,金融領域怎樣才能做到“守正用奇”?如何讓每一個金融人謹記“守正用奇”?

1.《互聯網金融犯罪概說》,作者郭華;

2.《P2P網貸與非法集資》,作者彭冰;

3.《金融危機的視角 :P2P 雷潮的 深層形成機理》,作者周宇;

4.《美國P2P網貸的發展、困境、監管及啟示》,作者陳偉,塗有釗;

5. Demyanyk,Yuliya,Loutskina,Elena,Kolliner,Daniel,2017,Three Myths about Peer to Peerloads.

文章內容不可視為投資意見。資本市場有風險,入市投資需謹慎。本文為原創,微信轉載請申請白名單。其它媒體轉載,請事先取得授權,並請註明來自“

(公zhong號)新全球資產配置 | 作者 徐楊”。謝謝支持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