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上,科举考试是寒门子弟能够报效国家和飞黄腾达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了唯一的一种方式。在万历四十四年,科举考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场考试当中,有一名非常年轻的学生,专注的答着考卷,像是文思泉涌,弹指之间便完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在放榜那天,榜单上就有这名年轻学子的名字。之后他便任职江西清史司主事的职务。这名年轻人就叫做洪承畴,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在未来,明朝的官场上,因为这位年轻人的出现,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洪承畴画像


一、科举考试成就他当官梦想,因才能脱颖而出

他在进入官场以后,很快就凭借着个人的才能,从那朝廷当中众多的官员中脱颖而出。前前后后升了很多次官,可谓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在崇祯元年时,陕北那边因为出现了一些天灾人祸,致使出现了农民起义。那时候的陕西三边总督所采取的方式就是以安抚为主,剿灭也在同时进行着。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有很多人抓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漏洞,在他们打不过明朝军队的人时,就会开始投降,但是在一次脱困的时候,就又立马反过来开始对明朝军队进行攻击,这导致明朝的军队一直在跟他们来来回回的斗智斗勇,这导致一直都没有剿灭他们。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崇祯皇帝感觉情况不妙,急急忙忙地将主帅给换掉了。这时候接替当时主帅的人就是洪承畴,他拿了主帅的位置,负责对付农民起义的军队。在他上任以后,马上改变了之前所实施的政策,开始集中火力,全面的进行清剿,对于起义的军队开始了疯狂的清剿。

就是这样简单又粗暴的方案,支持缴费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那些农民起义的军队被他打的可谓是满地找牙。最为有名的应该就是潼关一战,那时候他所采用的政策调兵遣将得当,致使李自成大败,这也一下子让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队陷入了最低落的时候。

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李自成

围剿农民起义军之后有了很好的成绩,这让他很快便得到了皇帝的信赖,也就是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他直接被任命为了蓟辽总督。这个位置可谓是直接掌管了明王朝的生死,因为他所在的位置是关宁防线,如果这个地方防控不好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有人侵犯,以至于明朝灭亡。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边并没有当年剿匪的时候那样顺利,因为所取得的胜利是非常少的。就在松锦一战中,他直接就成为了别人的俘虏。要知道那时候明朝可是倾国之力打造了他手下的那些精锐,在那场战争当中全部死伤殆尽,从这之后也再没有任何的能力抵抗清军的南下。


二、被皇太极俘虏,归顺清朝开始了效忠之路

在他被俘以后直接就被押送到了皇太极的军营当中,皇太极对他可谓是十分看重。所以也是派出了很多人去劝说投降,但是他也是一个十分有气节的人,宁可绝食也不肯投降。就是看着这种已死迅捷的驾驶,导致皇太极觉得他真的是宁死不屈,无论开出什么样的条件都不为之所动。

但是皇太极依然没有放弃,再一次派人去劝他投降。这次所派之人在刚刚见到他的时候,并没有提投降的事情,而是非常自然的与他聊起了家常之事,没想到两个人在聊天的过程当中,有一块灰尘落到了他的衣服上面。这时他便无意识地去将灰尘浮走,这时投降的人看他便暗中点了点头。

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洪承畴投降

在回到皇太极身边以后,那个人就对皇太极说他不会死,因为他特别爱惜自己的衣服,又怎么不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呢。这便是劝说之人劝说他的一段往事,后世之人对于这段往事也是有所加工的,便成为了劝说他的一个传说。

不管是不是真正的情况,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投靠清朝,在到了皇太极的手下做事以后,就开始对付自己曾经的君主,也就是明朝。其实有一件事情还是比较讽刺的,在他投降的时候,崇祯皇帝一直以为他已经在那次战争当中殉国了,在明朝境内,还为他准备了非常盛大的葬礼,认为他是一个报国之人,在死后应该有更多的荣誉。

可是谁又能料到,这边正在祭祀的时候,就传来他已经从多尔衮带了数10万的军队来攻打明朝。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来不及追究他投降的过失,因为此时大顺军队已经攻到北京城了,战火一直在延续,就是在这时候上演了君主死亡的悲剧。在此之后风云也是变幻莫测的,李自成兵败以后,清朝便入关了。这江山变成了别人的,但是在南方人民的抗清朝的斗争也是在不断的进行着。这时候清朝有命令洪承畴成为了五省的经略,所负责的就是南方人民对于清朝的抗击。

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洪承畴 剧照

在那一时期,南方的战场上有一名名将,名字叫做李定国,也因为他的出现,清朝军队一直没有占什么优势,在这场战争当中,他前前后后一共收复了3000里河山,与清朝的实力是不相上下的。而这个时候洪承畴所提的建议便是消灭他们,没有考虑过让他们投降,而是想尽办法对付南明朝的军队,一点儿都不念及曾经的旧情。不仅仅是这么说了,他还身体力行的去做了,大量的捕杀反对清朝的人,他也在不断围剿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升官,可谓是踏着人们的鲜血升了官。

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李定国


三、帮助清王朝剿灭南王朝上手沾满鲜血,最后落得凄惨下场。

其实清朝能够很快的问鼎中原,是离不开他的大的助力的,他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同时也让清朝的人开始警惕他这个人。毕竟王朝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相信叛徒,虽然是曾经的叛徒,但是这足以证明人品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在剿灭抗清朝人的时候,清王朝觉得他还是有用之人,因为在抵抗反清朝人的时候,它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表面上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

但是当那些人全部被消灭以后,清王朝夸赞着他是开国第一功臣,但同时也对他有些刻意疏远。就在1655年,他为新的主子操劳了半生,双手沾满了满族人的鲜血,但是他仍然是在孤独当中死去的。在他死去以后清王朝在他的碑文上所写的内容就是在告诉人们他曾经是一个背主负恩之人。在他死后那些表面的和气也不给了。

牺牲气节留住了性命,洪承畴大半生为清朝效力,落得这般下场!

△洪承畴征战一生


结语:

没想到他最后迎来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最为让人悲伤的一件事情,是他没有办法获得清王朝的人信任,同时也没有办法融入汉人的社交圈当中。就连他自己的母亲也因为他投降了,不认他这个儿子,而且放出话说只要你活着就不能进这个家门,死了也不能够进祖坟。

他的这一生可谓是机关算尽,最后希望能够剃发留辫图一时的安稳,但是没想到却是如此下场。不知道,他在最后独自一个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当初投靠清朝的决定?这种选择换来了现在如此的下场,可能很多人在临死之前都会有所后悔吧。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