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一)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一)

《道德經》

第四十章:

  現行句讀: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句讀重判: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翻譯:就這樣來回的生滅,這就是大“道”的規律,大“道”的功用看不到,這就是“德”。

所有的萬物是大“道”的有,這大“道”的有歸於無(有就是無,無就是有)。

(注:本章前一句結合文義是對第三十九章的總結;後一句應是第四十一章的開始之句)

第四十一章:

現行句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lei:二聲);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yu:二聲);大白若辱;方無隅;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句讀重判: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lei:二聲)!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yu:二聲)。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翻譯:上等根器的人聽聞“道”後,依“道”而行;中等的,可有可無;下等的,一笑了之!沒有這一笑了之人怎麼能體現大道的珍貴呢!所以建言:悟“道”之若有若無。若有“道”可得那離“道”已遠。若有“道”可以修那不是“道”!大“道”之“德”如虛谷,無法呈現,無法言說,至真不變。大“道”難以表達,無邊無際、無法衡量,大音希聲、無法形容,“道”無法名狀。只有“道”生養萬物成就萬物!

(注:大器晚成,這裡指無法衡量。晚,莫也;成,量詞,古代指一定數量的土地)

  第四十二章:

  現行句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句讀重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翻譯:“道”的本性具“德”,“德”本性有道有德,有道有德就是有“道”、有“德”、有“道德”。有這三者才能生養萬物。萬物有陰有陽,陰陽相虛而和合。人們之所以有過失,就是孤寡不榖(有偏好,也指孤陰不長,獨陽不生)。所以“道”這樣詮釋:失去才能得到,得到就會失去。“道”是人們應該效仿的,也是我效仿。很多人在求“道”途中死去,而我得“道”將被效仿。

(注:衝,虛也;王公,道也;教,效仿也。強,蟲也;梁,橋也。強梁,指斷橋。)

第四十三章:

  現行句讀: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句讀重判: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譯:至上的柔,是無所障礙虛空之極,無有出入的間隙!我以此而知,無為是有益處。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很少能夠達到!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一)

樓觀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