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藏钱处历史上六次被发现,抗战时被日军掠夺,尚有未发现

在中国历史上屡次有大难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把钱藏起来,放入罐中,或者是缸中,从而制造一个又一个的钱窖。不管是个人还是官府都是一样的,都有藏钱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藏宝图,宝藏之类的说法。

而在历史上有一位爱国将领所藏的钱用来抗击外侮,保家卫国的,却被发现了六次!根据传说这六次还没有把这位将领所藏的钱全部发现!尚有钱币和金银不知在何处。

最为可惜的是在1938年和1944年两次被日寇两次所掠夺。

这就是爱国将领南宋抗蒙名将吕文德所藏的用于抗击蒙军的军饷。所以这一带作为水路运输的要道,十分地便利,便成了南宋的军库。也成了吕文德家族自己的藏宝地。


有一藏钱处历史上六次被发现,抗战时被日军掠夺,尚有未发现

吕文德


打仗是要钱的,所以嘛,当然要有大量的金钱,钱多了就得藏起来才安心。所以吕文德就在湖北省这一个地方藏了钱窖,当然不是在一处,而是分开来了。

当时的襄阳也就是湖北一带的地方就是抵御蒙古军入侵的最前线,而湖北黄石这个地方也成了主要藏钱的地方。

正是因为有这些藏钱激励了士气,令蒙古无法南下,延续了南宋的国祚。

这一批钱的年代最早的应为西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的无郭四铢“半两”钱,最晚的为南宋淳佑十二年的“淳佑元宝”钱,其间相距1400多年。

不乏“淳佑银锭”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之类的珍品,而且还有金器银锭等。


有一藏钱处历史上六次被发现,抗战时被日军掠夺,尚有未发现

古钱币


第一次发现吕文德藏就是在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4月),到现在将近六年间总共六次发现了吕文德藏钱。

据清同治7年刊《大冶县志》卷十七记载,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4月),道士袱乡民徐鼐等人,在吕文德宅基地挖地 ,挖出一个地窖,里面装的都是黄金。取走黄金之后,又在窖旁挖掘,竟然挖出了一座古墓。墓中的棺材四角是用小金砖垫起来的,兼有金币等物。《明通鉴》在卷十七中也有记载: “所掘墓乃吕文德妻,非林甫妻。”

在36年后,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又在同一个地方的附近,第二次发现了一个窖藏,里面除了“得钱一窟,方中丈余皆满”的崇宁通宝,间以五铢、半两的铜钱外,还有名贵的朱砂、石青等珠宝。

到了乾隆八年(1743年),第三次发现吕文德藏钱。

最可惜的一次就发生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会战之际的1938年,日军攻占黄石之前,日军派了一个小队专门封锁一切,并且征用了民工前来帮挖取钱财,随后抢光了所有的铜钱,用船快速地把铜币给全部运走并且运送回了日本本土。


有一藏钱处历史上六次被发现,抗战时被日军掠夺,尚有未发现


有说法,历史上六次发现吕文德藏钱,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日军所发现的,因为日军之中有鸟居龙藏等专门窃取中国宝藏的无耻之徒,中国很多宝物都是被鸟居龙藏等人给拿走了。

到了1944年,据道士洑附近的村民反映,被日寇用船满载而去。

这就是第四次发现吕文德藏钱,日军两次掠夺了多少,不得不而知。

更有推测,因为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本国内兴起了佛钟,铜像诸如之类铸化制作战争设备,从黄石抢来的吕文德各代钱币是不是也被日军熔化然后成了日军手中的武器,那就没有记载了。

确实最可惜的就是两次被日军掠夺。本来就是用来抗击外侮的钱币却被侵略者所掠夺,并且用来作他们侵略所需,确实让人痛惜!


有一藏钱处历史上六次被发现,抗战时被日军掠夺,尚有未发现


第五次是1955年5月,黄石市大冶钢厂水利工程指挥所,在西塞山采土场挖出了一缸宋代银锭,计292件,重135.38公斤,装于一个黄釉陶缸内。这批银锭大小不一,其中155件铸有文字,记有重量、来源、用途、地点和铸造人,甚至买主的姓名。有一锭还刻有“淳佑六年”字样,相当珍贵。

第六次则是在1967年11月15日,发现了更为巨大的钱窖,单单方孔铜钱串就有30万斤。可惜当时因为建设需要极缺铜,便把这30万斤的铜钱给全部都铸化为了铜水。

正是因为在西塞山发现了吕文德的藏钱窖,西塞山一带便建设了旅游区。


有一藏钱处历史上六次被发现,抗战时被日军掠夺,尚有未发现


吕文德总共有多少次的藏钱,众说纷纭,有说九处,也有说超过十处,是不是会在不远的将来也给大家带来惊喜,发掘出钱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