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力強,念頭是我的玩具 覺知力弱,我是念頭的玩具

此文轉自我的老師徐星

與人相處通常是

對自已內在狀態的檢驗

就像一面鏡子,時刻照見自己

越是親密的人

越能檢驗得更通透……


做母親,乃至於你扮演的任何角色,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公公婆婆回了老家,我這個不會做飯的媽,照例帶著兒子來到樓下,坐定,點了兩個煲仔飯,邊等,邊進行著我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對話——

“仔仔,這頓飯吃完你買單哦!” 我心裡特輕鬆的說出這話,心想,孩子自然會滿口答應。


“不,我才不呢!我沒錢!”兒子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自信的我,突然被頂的語塞,胸口有了很不舒服感覺。

“嘿,你個臭小子,你微信紅包裡面,不那麼多錢嗎?" 立馬,我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是說出事實,證明對錯。


兒子似乎已看到,我即將搭起說教的臺子,立馬低頭吃飯,理都不理我。


自尊心受挫的我,更是感到此刻胸口,有個窩窩頭似的堵的難受。立刻升起一念頭:“好歹你老媽,孝順、大方這個榜樣做的還是不錯的,在你這,咋就那麼小氣呢?更別說以後孝順啥的了?……"


好歹我也是個心理教練吧!轉念的能力還是特快的!

這即將要衝出口的話,硬是給噎了回去。


若頭腦提前被植入一個概念,就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如果我們不能對這個思維定式進行覺察、反思,那就會讓自已一直在這種既定的節奏裡遊走,按照自我的慣性和價值取向,對經歷的人、事、物做出好壞、對錯的評判!


而這種自我意識的評判,常常有著偏頗……


因為你往往只是看到現象,而並非真相!


當下一覺察自己隨意評判的習性,馬上閉嘴,迅速回歸調整頻道,

腦子立刻閃出這條萬能格言——

一切的發生必有助於我!一切的發生必有恩於我!


同時,斬釘截鐵地跟自己的內心對話:“你要的是對錯,還是和諧?當下,你是在隨目標做選擇?還是隨了習性做反應呢?”【向自己提問的方式,就是你尋找答案的路徑


只有信念一調整,才能全然的接納。有了無評判、全然的接納,對方才能真正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我耐心等待著、思量著這件事的呈現,是如何有助於我的?如何有恩於我的呢?

覺知力強,念頭是我的玩具 覺知力弱,我是念頭的玩具

回到家,一個小時後,我心情已完全平復,看著兒子游戲玩的正嗨,很隨心地笑著說:“ 仔仔,我很想知道,你微信上那麼多錢,咋說沒錢呢?”


——“那幾百塊錢,還叫有錢啊?我想多攢一點,趕明兒上大學,我就可以不用問你們要錢了!”兒子回答得完全不加思索。


暈,我聽到這話,頭嗡的一響,原來人家只是考慮的角度不一樣啊!

立刻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思緒中,交織著一陣陣激動加慚愧。



經由這件小事,給我的觸動非常大。

我們大多在能力和技藝上下功夫,卻不曾想,思維方式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 心中的糾結不滿、矛盾痛苦,往往都源自我們急於把認定的想法,把心中的假設當成了事實。

延伸至工作中,我們與領導、與同事,與員工、與客戶間的哪一樣互動和呈現,不是我們心智模式的外化呢?


的確,心智模式會深刻影響著,任何一段關係的經營!

家庭和諧=績效 孩子成績=績效

企業利潤=績效 員工收入=績效

是的,你要的所有績效,本質上,都是從各種關係中生髮......


難怪,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影響!


如果說,生命是一個陰陽合一的圓,那麼,大多數人都只活出了一個極狹窄的切角,這個狹窄的切角叫做“我”!在這個角度中,自己總是對的,他人都是錯的;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很難關注到他人的感受......帶著這切片似的意識狀態經驗生命,自然就會有受限的困頓和煩惱;


生活的每一個當下,提升自我覺知,

擴展意識開闊度的過程,就是成長,就是修行 !

期待修得“心能轉境”,讓我們真正成為生命的主人!


覺知力強,念頭是我的玩具 覺知力弱,我是念頭的玩具

徐星簡介 企業特級內訓師、國家註冊執業心理諮詢師、心理教練、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師。

精講課程:《高績效溝通--從心開始》《如何做情緒的主人》

《生命看維度 規畫定乾坤》《績效如何從關係中生髮》

許星老師致力於企業員工NLP定製化培訓、職場心理減壓、情緒管理訓練,以及婚戀情感、親子關係障礙疏導;孩子厭學、輟學、及考前壓力、焦慮、抑鬱等情緒創傷療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