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分餐制勢在必行

【倡議】群眾用餐無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

今天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群眾用餐無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近日陝西省委文明委制定下發了《陝西省“文明餐桌”實施行動方案》,商南縣委宣傳部也向全縣消費者、餐飲單位發出《推行文明用餐倡議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發生家庭用餐和外出聚餐的病例,用餐陋習造成血的教訓,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可見《方案》和《倡議書》的現實意義,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既是這次疫情帶來的現實啟示,也是餐桌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

商南人好客大方,遠近聞名。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呼。招待客人吃飯,講面子,愛排場,七大盆八大碗,十三花。造成舌尖上的浪費。商南人去外地做客,接待單位、接待人只上幾個菜,不剩菜,不剩飯,吃好吃飽就行。我們嫌人家吝嗇不大方,覺得沒面子。實際上,外地人的待客用餐習慣才是應該提倡的,值得商南人學習。文明用餐,節約用餐,不僅是健康的綠色消費生活方式,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愛護。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分餐制勢在必行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商南人文明用餐習慣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下面舉幾個實例,表明商南人推行文明餐桌行動是能被接受、行的通、做的到的。

1、十幾年前因家屬工傷致殘,家裡僱請了來自老白玉的幹部遺屬曹大嫂。曹大嫂特別愛乾淨,一日三餐桌上都擺公筷、公勺,發現有一人不用公筷,那盤菜她就不吃了。飯後清洗餐具從來不搞“一鍋粥",都是單碗單洗,單獨存放,下頓飯專人專用。

2、一年夏季,十幾位朋友去一個朋友家聚餐,桌上擺上黃瓜、豆芽、豇豆、土豆絲,別無它菜。另外有蒜泥、五香粉、小磨香油、醬油、醋。朋友們各自拿碗,使用公筷公勺夾菜拌麵。這頓涼麵吃的非常舒服,至今難忘。

3、三年前我們去四皓酒業喝酒,公司餐桌上擺放的筷子,杆是杆,頭是頭,客人使用時自行安裝。雖然說麻煩點,但衛生環保,健康時尚。企業食堂能做到,為啥單位、家庭不這樣做?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分餐制勢在必行


4、孫子從外地回家,大人總是帶著專用的開水壺,碗筷勺,專人使用,用畢單獨清洗消毒,單獨存放。小孩能夠做到的,大人為何做不到?

5、一次,我們去一家火鍋店聚餐,桌上放有多把長長的公筷、公勺,但有個別食客就是拿自己用過的筷子在大鍋裡撈菜。有公筷公勺為啥不用?這頓飯有一個有修養有學識,有良好衛生習慣的老先生,沒有胃口吃下去。

6、幾年前我縣召開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參會代表、委員都用的是自助餐。大型會議能做到,為何朋友聚餐,家庭集餐做不到?難道說你比代表、委員高貴一些嗎?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分餐制勢在必行


7、從中央到基層,一人一個玻璃瓶。現在人們在家、出門都有專用的水杯。相信實行分餐制,文明用餐成為好習慣,已為時不遠了!

鄉親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讓“公筷公勺”標配餐桌,

讓“分餐分食”蔚然成風,

讓“光盤行動”深入人心,

讓“餐飲安全”更有成色,

讓“拒食野味”成為共識,

讓“文明用餐”成為習慣。

讓精神文明建沒更有內涵,提升溫度,更有力度。

讓商南人民提高整體素質,心想事成,健康長壽。

讓“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成為商南大地亮麗的名片。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分餐制勢在必行


孔少艾,男,年逾花甲,中共黨員。商南縣民政局四級調研員,原商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老宣傳工作者,愛好文學和新聞寫作,文學寫作新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