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冷歷史觀在前文《 》中分析了為何世界上北方的國家/地區普遍比南方要富有、先進,即主要是因為地理、資源等原因所導致。該文幸得到很多讀者關注,並在評論裡留言,留言中提到的最大問題是:為什麼中國南方省份普遍比北方富有,與世界截然相反呢?

從歷史角度看

其實這個問題從歷史角度看非常好理解,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前半部中,北方是遠比南方發達、先進的。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地處南方的楚國雖然擁有諸國中最大的疆域,但卻長期以“蠻夷”自居(楚王熊渠曾對外宣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這是因為當時整個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得到開發,楚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境內很多人口都是“披髮左衽”的少數民族,楚國境內大多數地方的開發程度遠不能和中原地帶相比。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戰國諸國疆域示意圖

而且即便是楚國,統治疆域也未能達到如今廣東、廣西、福建等嶺南地區,當時中國南方很多地區被刀耕火種的少數民族佔據,這些少數民族數量眾多,分散各地,被稱為“百越”。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通過大規模軍事征服首次將嶺南地區納入了中國版圖。由於大量秦軍及北方移民留在嶺南與當地人互相通婚,大大促進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百越民族地圖

中國南方另一個大發展時期是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由孫氏家族所建立、統治的吳國,以江南地區為根基努力發展,整個地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大開發。不過由於開發時間尚短(吳國前後歷四帝,共52年),仍遠不能和發達的中原地區相比。

甚至到了唐、北宋時期,中國南方仍不如北方富裕,嶺南地區更是典型的偏遠之地,由於開發程度較低,很多地方被稱為“煙瘴之地”,成為封建統治者流放犯人、貶謫官吏的理想之選。但是隨著更多的北方人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這個中國南方的開發程度越來越高,加上本來就資源豐富,經濟水平也越來越好。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中原人(以客家人為代表)南遷路線示意圖

中國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開始趕上並超過北方發生在南宋時期(1127-1279年),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原來的中原政權被迫南遷,大量的人才也來到了南方,尤其是後來南宋首都所在的杭州(臨安)及附近地區,更是成為了整個中國最為富饒、繁榮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詩句就出自那時。

自南宋以後,北方由於連年戰亂、災荒、環境破壞、人才流失等原因,基本上就沒有在經濟發展方面超過南方了。因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南方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超過北方是近八九百年的事情。

從當前角度看

無論歷史上怎樣,現今的中國確實是南方普遍要比北方富有,這又是為什麼呢?冷歷史觀認為主要還是地理方面的原因,因為說到勤奮,中國南北方的人們其實是差不多的,畢竟現在南方人的先祖也大都是從北方移民過來的(少數民族比例較少)。況且現代社會下人們的流動性大大增加,也大大減弱了地區之間人群之間的差別。那麼地理的因素是怎樣影響到南北方富裕程度的呢?冷歷史觀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

1.南方氣候溫暖、水資源豐富

一般來說,只要有充分的陽光和水資源,即便是再貧瘠的土地,也有條件長出茂盛的植物,而這正是南方的優勢。南方水資源之豐富,是北方大部分地方無法比擬的。水資源的貧乏導致了北方容易因乾旱致災,也限制了北方種植農作物種類方面的選擇,其中水資源相對豐富的東北地區還可以選擇種水稻,大部分華北地區卻只能選擇種小麥、玉米等莊稼。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水資源的差別會越來越小,但短期內還無法彌補南北方在水資源方面的差距。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中國降水以及南北方水資源分佈圖

從氣候角度來講,由於冬天的存在,北方主糧只能一年一熟(如東北)或兩年三熟(如華北),溫暖的南方卻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如海南島),因此在農作物產量上北方就難以與南方相比。在人們辛勤程度差不多的情況下,由於氣候和水資源方面的差別,就足以導致中國南北方農業產量方面存在兩倍左右的巨大差距。

此外由於氣候溫度方面的差別,導致南方晚上的商業活動遠比北方發達,在北方大多數人都已經回家休息的時候,南方的夜晚生活才剛剛開始。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如此一來,北方在從事商業活動方面的時間又比南方少了一大截,經濟發展比南方慢也很容易理解了。

2.南方沿海地區多

中國海岸線漫長,但南北分佈並不均勻,北方靠海的地區只有遼寧、河北、天津、山東及江蘇北部,南方則有廣西、廣東、海南、福建、臺灣、浙江、上海及江蘇南部。這不僅意味著南方捕撈業遠比北方發達,也意味著在與國際的進出口貿易中,南方也佔盡了優勢。擁有更多的沿海地區意味著進出口規模更大、生意更好做、機會更多,自然也會更加富裕。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中國地理區域示意圖

3.南方地緣優勢明顯

在國際貿易方面,北方地區除了海岸線不佔優勢之外,在地緣方面也遠不如南方地區。與中國北方接壤的有俄羅斯遠東地區、一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蒙古國、朝鮮等,這一地區不僅相對貧窮,而且遠離世界貿易的主要路線;而南方地區則大為不同,不僅緊鄰中國的香港、澳門及臺灣這些富裕、發達的地區,還處在世界貿易的主要路線上。正因具備這些優勢,南方地區在改革開放的一開始就甩了北方一大截,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5大經濟特區全部都在南部沿海,如今的4個一線城市則有3個在南方。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世界海運航線示意圖

此外,華僑、華人在南方經濟發展方面的貢獻也可歸為地緣方面的優勢。正是南方特殊的地理優勢,福建、廣東等地都有比較悠久的移民的歷史和境外資源。當這些華僑、華人選擇回祖國創業的時候,必然優先選擇自己的家鄉地區。

當然,南北方富裕程度方面的原因還有很多,但地理因素必然是最具決定性的。即便是歷史上北方人南遷的行為,也主要是因為地理、地緣方面的原因。


很多讀者在前文《 》的留言中還提到為何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甚至南非等處在南半球的國家也非常富有和先進呢?其實答案也與中國的情況近似,這些國家在西方殖民之前都是非常原始、鬆散的原始部落文明,而當來自北方歐洲的移民帶著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來到這些資源豐富的地方之後,經濟發展必然會如虎添翼般地騰飛起來了。其中南非由於黑人人口比例較高(約80%),實際上一直都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曾一度接近)。而阿根廷則是世界上唯一由發達國家變為發展中國家的特例。

至於為什麼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在東南亞地區中一枝獨秀,是因為除了新加坡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地緣優勢非常明顯外,勤勞、重視教育的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的大多數(約75%)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位讀者提出的問題也值得探討:黑人被販賣到美洲大陸以後,幾百年接觸盎格魯撒克遜的白人文明,為何目前黑人族群依然讓人感覺比較落後和懶惰呢?冷歷史觀認為黑人被販賣到美洲大陸之後,實際上長期未能融入所謂白人文明,種族隔離、歧視的問題直到上個世紀中葉才真正好轉。但就這短短的半個多世紀,美國黑人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湧現了大量的體育、影視、政治明星。對比美國和非洲的黑人可以明顯看出來他們在很多方面已經存在了巨大的區別了。


總體來說,地理決定論可以很好解釋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的成因,也可很好地解釋為何中國歷史上北方比南方發達、後來又被南方超越的情況。冷歷史觀認為隨著世界範圍內人口流動的日益頻繁和科技進步,地理原因所造成的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甚至最終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