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給中國電影觀眾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

出給中國電影觀眾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

今年高考作文題一出來,倖存者偏差刷屏。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因信息不足而導致的認知偏差,這種偏差存在於無形,又無處不在。

現在人們習慣於藉助媒體來獲取各種信息。媒體充當著公眾的耳目,讓我們的視角延伸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但與此同時,媒體也存在很大的侷限性。因為媒體從來都是以吸引人為宗旨,就算是報道中形成了偏差,也不需要負責。但是對於受眾來說,卻是一葉障目。

出給中國電影觀眾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

為何國產電影長久以來一直受到觀眾詬病?

就拿最近上映的《後來的我們》來舉個例子吧。有網友稱《後來的我們》是國產電影無下限的又一部里程碑。為什麼稱它為國產電影的“里程碑”呢?


因為這部電影熱度作假,票房造假,評分作假,捆綁營銷,幾乎每一項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是的,這些問題是許多國產電影或多或少存在的問題。但卻不能憑著這些弊病,對國產電影一概而論。

現在的國內電影市場,商業大片衝擊市場,小眾精品卻無人問津。能上院線的電影清一色都是商業大片,這些商業大片本身就有強大的資金用來宣發,媒體也習慣於借勢炒作,這些電影經過媒體的大肆宣傳報道,不斷充斥著觀眾視野,而一些資本力量相對較弱的電影,不得不在電影市場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但是現在國內真的沒有好電影了嗎?

事實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出給中國電影觀眾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


調查去年電影大數據。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記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而2017年在影院上映的新片數量,包括進口片在內,總共是474部。


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半電影上不了電影院,國產電影整體的題材與種類,並沒有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那麼單一。究其原因,內容本身的侷限性,資本任意運作,電影市場亂象,使得有將近一半的國產電影無緣與觀眾見面,可悲的是,這其中不乏真正的好電影。而那些有幸登陸院線的國產好片,口碑只好和票房之差,也必須令人反思。

《萬箭穿心》被很多人評為2012最佳國產電影,不僅在網上一陣好評,還入圍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北京國際電影節首屆“天壇獎”主競賽單元等獎項,可惜票房上卻成了炮灰。


《魁拔》是近年來中國動漫的良心之作,製作組歷時幾年,併到日本取經而完成的。可叫好不叫座,第一部只有三百多萬票房,第二部也被喜羊羊電影給打敗。《鋼的琴》在網上有著號稱“零差評”的好評,可見此片口碑之好。看完這部電影后內心深處總有種淡淡的感動,另外此片同樣入圍了多項電影節,也同樣繼承了叫好不叫座的趨勢。

還有許多電影遭遇了類似的命運,如《太陽照常升起》、《心迷宮》、《推拿》、《海洋天堂》等。然而以下這些好電影根本無緣院線。比如揭開一段隱秘往事的《村戲》;今年清明被撤檔,被稱為20年來最佳恐怖片的《中邪》;還有斬獲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血觀音》。

電影是藝術品,不是快消品。隨著觀眾水準的提高,真正的好作品會越來越多的被關注到。總有一天,國產電影的質量會變得精良,而低劣的撈錢作品終將會被淘汰。



出給中國電影觀眾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

出給中國電影觀眾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往期精彩回顧▼

映·訪|ta慢慢侵入我們的身體,讓我們銘記——致我們已經逝去的高考

映畫保衛局特別篇|復聯3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冬》:世界不寂寞,寂寞的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