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李時珍、金聖嘆都曾經三度落榜,卻為何最終名揚天下?

他們為博功名,十年寒窗,皓首窮經,然終無所獲,他們幡然悔悟,另闢蹊徑,卻成為另一個領域的佼佼者。

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選拔官員重要制度,許多人金榜題名,從此平步青雲。但也有一些人科場失意,卻青史留名。韓愈、李時珍、金聖嘆便是其中的代表。

韓愈三度落榜卻成為文章鉅公

公元795年,是唐德宗貞元十一年,這一年,韓愈信心滿滿,參加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結果又名落孫山。說來韓愈的科舉之路,實在是坎坷不平。

韓愈出身官宦人家,可惜到韓愈這一代時,家道中落,父親早死,韓愈早早就成了孤兒。他發奮讀書,想要通過科舉改變家族命運。可惜造化弄人,他一連三次參加科舉都失敗了。

原來當時科場上流行駢體文,而韓愈更擅長古文。韓愈第四次參加科考,這次終於換了一位偏愛古文的主考。韓愈得以高中進士。

韓愈、李時珍、金聖嘆都曾經三度落榜,卻為何最終名揚天下?

韓愈畫像

按照唐代的制度,韓愈要想走上仕途,中進士只是個開始,真正要做官還得參加吏部舉行的博學宏詞科考試,結果韓愈又失敗了三次。

他非常失望,終於離開了京城長安,投靠了節度使。縱然後來重新回長安任職,也是起起落落,幾度被貶。

可能正是由於這種坎坷的經歷,讓韓愈有了更多的體會與思考,從而讓他在文學領域大放異彩,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鉅公”“百代文宗”。

李時珍三度落榜卻成為一代名醫

公元1556年,李時珍終於如願以償,入朝為官了,但做的可不是他曾經夢想的文官,而是醫官。

曾經,科舉入仕是李時珍最大的追求。他6歲便開始背誦四書五經,14歲便考中秀才。這給李時珍的家族特別是他的父親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李時珍一定會接著中舉、中進士,然後進入仕途。

可惜在接下來的三次科舉考試中,他都失敗了。第三次科考,還因為太過用功,致使身體虛弱,得了骨蒸病,差點就此死去。

韓愈、李時珍、金聖嘆都曾經三度落榜,卻為何最終名揚天下?

一代名醫李時珍

可能正因為這次經歷,李時珍心灰意冷,他的父親也不再逼他參加科考。從此李時珍棄文從醫,他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僅僅四年時間,李時珍就可以獨立行醫了,後來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成為當時的名醫。

那一年,楚王的世子得了抽風病,遍訪名醫,都無法痊癒。結果李時珍只用了一味藥方就把他治好了。楚王為此非常看重李時珍,讓他在楚王府裡任職。後來皇帝下詔尋訪天下名醫,楚王推薦了李時珍。

這時李時珍才得以入京為官。

金聖嘆三度落榜卻成為文壇奇才

說到金聖嘆,許多人可能會想到他點評的《水滸傳》,不少人因為金聖嘆的評點讀懂了《水滸傳》。

金聖嘆不僅評論寫得好,而且文章也是一流,就連順治皇帝看了他的文章也讚歎:“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就是這麼一位古文高手,卻因始終堅持做自己,三次科考落榜。

有次,金聖嘆參加科舉考試,試題是“西子來矣”,要求考生根據西施出使吳國的歷史加以評說。按理說,金聖嘆飽讀詩書不可能不知道西子就是西施。但是他故作糊塗,在答卷上寫到:“開東城,西子不來;開南城,西子不來;開北城,西子不來;開西城,西子來矣!西子來矣!”考官閱罷大怒,批了“秀才去矣”四個大字,金聖嘆便落榜了。

韓愈、李時珍、金聖嘆都曾經三度落榜,卻為何最終名揚天下?

狂傲不羈的金聖嘆(畫像)

還有一次,科考的題目是“吾四十不動心”。金聖嘆一連在考卷上寫了三十九個“動心”。考官納悶,問他是什麼意思,金聖嘆說:“孟子說自己四十不動心,那三十九歲之前他肯定動心了。”

考官無語,金聖嘆自然又沒考中。

正因金聖嘆如此堅持做自己,甚至不為科舉折腰,他也最終成為被後人稱頌的文學大家。

韓愈、李時珍、金聖嘆,這三位科舉考試的棄兒,在科舉之外,走出了另一條路,可見一個人貴在能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否則縱然滿身的才華也是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