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宮廷繪畫也有重大突破,唐明皇廣招藝術人才奉於宮廷,授予官職,同時也集中了一些畫工,形成強大的宮廷繪畫力量。而兩宋時期的翰林圖畫院,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據可依的宮廷繪畫機構,在繪畫史佔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影響。唐宋的宮廷畫師獨具代表性,讓我們以唐宋兩個朝代為例,瞭解古代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下,作為伎術人員的宮廷畫師的政治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隨著皇家對繪畫的需求,專門建立了宮廷繪畫機構

1、唐代宮廷繪畫機構——“集賢殿書院”

唐初宮廷中未有一個專門的繪畫機構,善畫、善書與善詩詞之人一同被放置秘書省、史館等一些修史藏書部門,如《歷代名畫記》載“楊寧、楊升、張首,以上三人並善畫人物。寧以開元十一年為史館畫直。”唐代中後期,由於繪畫的發展與統治階級的愛好,唐玄宗開元十三年設置宮廷繪畫機構——“集賢殿書院”。

與我們所熟知的繪畫機構不同,集賢殿書院的最初職能是誦讀和考辨史籍,後期才設立畫直,建立直院。而直院不僅作為繪畫的場所,還包含了書法、造筆以及拓制等任務,集賢殿書院與史館平級,都歸於中書省下管理。

唐代的繪畫機構,畫師比較分散,組織形式相對粗糙,職責也不是非常明確。然而,這一時期的宮廷繪畫機構在穩步地向前發展,機構職能逐漸豐富,畫院存在的條件已經出現並有走向穩定的發展趨勢。

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2、宋代雍熙元年興建翰林圖畫院

北宋赫赫有名的翰林圖畫院,隸屬於入內內侍省(宋朝官署名)的翰林院下,與天文、書藝、醫官四局並立。史上有據可考的翰林圖畫院直到雍熙元年才被創設起來。

《宋會要輯稿》記載“翰林圖畫院,雍熙元年(984)置在內中苑東門裡,鹹平元年(998)移在右掖門外,以內侍二人勻當。待招等舊無定員,今待招三人,藝學六人,抵侯四人,學生四十人為額。舊工匠十四人,今六人”宋代翰林圖畫院機構規整,體制完備,人員分工明確,相對於唐代來說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畫師社會地位低下,也因個別統治者喜好而受重視

1、唐代統治者重視繪畫以及從事繪畫的人員

《文獻通考》記載“我開元、天寶之中,一歲貢舉凡有數千,門資、武功、藝術、胥吏,眾名雜目,百戶千途,入為仕者又不可勝紀。”可見在唐代從事雜目的人數不斷增多,“藝術”更是佔有一席之地,伎術出身的人才甚至有機會參加吏部考選,入仕為官。

這種官制的選撥制度說明繪畫以及從事繪畫的人員正在逐漸被統治者所重視。

這些以繪畫才能而為官者,其品秩從九品到二品不一而足,小零小敲者有,位高權重者也有,比如文宗朝的張幼彰,官品正二品。玄宗朝的吳道玄,官品從九品下。可見唐代統治者允許畫師佔據高職位,也願意給與畫師更高的政治地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朝代畫師為官的例子並不多,比如南唐並未有帶官畫師的記載。這或許可以解釋為畫師為官與個別統治者的愛好息息相關。總之,繪畫在唐得到了切實的發展,畫師的身份也得到了提高。

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吳道玄壁畫

2、身為伎術官的畫師,轉官難,地位低

雖然許多統治者比較喜歡書畫,然而身為伎術官的畫師,大多地位比較低的。伎術官雖為文職,但是卻與儒學之士有著天壤之別。伎術官要想轉官會受到多方面限制。

如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有一詔書下傳:“詔翰林醫官院、司天監、天文、圖畫院諸色人等,凡該恩澤改轉,自有體例。近多妄進文狀,並告託皇族、國親、形勢、臣僚,乞改轉官資、服色。”

由此詔書,一方面可知,朝廷對於伎術官轉官的態度。另一方面,伎術官遷轉之難可見一斑,居然需要“告託皇族、國親、形勢、臣僚,乞改轉官資、服色”。幾句話把伎術官低下的地位以及謙卑的態度描繪出來。仁宗時期情況如此,愛畫的徽宗也不併例外:“徽宗雖好畫如此,然不欲以好玩輒假名器,故畫院得官者,止依仿舊制。”(《畫繼》)

3、宋高宗酷愛書畫,畫師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

南宋畫院基本承北宋制,新朝伊始需要大批粉飾太平的繪畫,再加上高宗酷愛書畫,畫院畫師地位和待遇,比之北宋時期又有了一定的提高,院畫師的伎術官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尤其是‘賜金帶’(金飾的腰帶)的特殊待遇,在畫院歷史上更是史無前例的事。

《宋史·輿服》中記載:“帶,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銀、銅之飾。宋制尤詳,有玉、有金、有銀、有犀,其下銅、鐵、角、石、墨五之類,各有差等。”


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宋徽宗柳魚圖

由此可見,“帶”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正月,初步制定出了詳細的規定,“三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上服金帶”,所以從制度上來說,伎術官是不許佩金帶的。然而,進入南宋後,被賜金帶的宮廷畫師比比皆是,高宗朝尤甚,據《圖繪寶鑑》記載高宗朝“賜金帶”畫師有:李唐、楊士賢、李迪、李安忠、朱銳等十多人。

除了賜予金帶來提高畫院畫師地位外,高宗朝畫師被授予官職的人數也大大增加,且品位也明顯提高。《圖繪寶鑑》卷四記有:”高宗朝李唐授成忠郎,李安忠復職成忠郎,蕭照得補迪功郎,朱銳也授迪功郎”這些官位都在六至九品之間。另有馬和之授工部待郎,官從三品,品秩較高。

俸祿是宮廷畫師的的主要經濟收入

1、唐代畫師俸祿低微,屬於低收入人群

唐代,俸祿的內容豐富,有俸錢、祿米等,安史之亂之前基本實行年祿給糧食、月俸給銅錢的雙軌制。但在安史之亂後,由於藩鎮割據、混戰不止,軍費緊張,稅收的錢往往以實物交納,故官員俸祿基本實行月俸制。

月俸雖然以錢計算,但在真正支付的時候,常以穀物、絹帛來填充。唐代畫師的俸祿史料記載甚少,不過可以從同樣地位和級別的伎術官的俸祿推斷出畫師俸祿。如《新唐書》中記載:“針、醫、卜、書”月俸為“兩千八百五十”。由此推斷畫師的月俸大概也在兩三千錢左右。而相對於地位顯赫的“太師、太傅、太保,錢二百萬”(《新唐書》)來說,畫師的俸祿可以說非常低微,可以說屬於低收入群體。

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靖康之變

2、靖康之變後,畫師的俸祿在高物價下不斷縮水

北宋朝畫師的俸祿並沒有具體的史料記載,不過可以從相同身份和級別的其他伎術官中,推斷出畫師的俸祿。《宋史》記載,天文伎術官的月俸錢為:“司天五官正,十三千。……司天監丞五千。主簿,五千。”

那麼宋朝畫師的月俸應該也在六千到十三千之間。這些錢看似已經比前朝多出了不少,不過靖康之變後,米價從宋初的平均每鬥四、五十文左右增至三千文。這樣看來,宋朝畫師六千到十三千錢的月俸,雖然比前朝提高了不少,但是在一路高漲的物價面前不斷縮水,實際的購買力不斷下降,也是使這些錢變得微不足道。

3、畫師通過皇上的賞賜及宮廷外的“兼職’,增加收入

南宋時,雖然宮廷畫師的俸祿收入,比當時朝官少,屬於低薪一族。但是,這些並不能全面的反應南宋宮廷畫師的整體收入情況。

畫師因直接服務帝王,可以經常得到皇帝的賞賜。如蕭照繪壁稱旨,高宗頗為讚賞,賜以金帛。因此,賞賜成為畫師的重要收入。另外,由於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畫師也會選擇在宮廷外“兼職”賺錢。

比如杭州昭應觀“寺有蕭照山水,蘇漢臣畫壁”(《宋遼金畫師史料》),武聖廟有蘇漢臣畫壁。這些寺廟的壁畫,除了奉命繪製之外,也有可能是有人出錢請他們所為。南宋時受戰亂的影響,物價飛漲,不僅民不聊生,就是一般官員的生活也大受影響,特別是俸祿低下的畫師更是首當其衝。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畫師不能僅靠俸祿過活,轉而另尋出路,私下裡的商業活動也增加了部分畫師的收入。

轉官難、地位低,古代皇帝的御用畫師們,地位為何如此“尷尬”?

蕭照 中興瑞應圖卷

總結

隨著我國古代皇家對繪畫的需求,宮廷繪畫機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完善,也催生除了專門為皇上畫畫像,為皇宮畫傳世之作的宮廷畫師。這些宮廷畫師雖然為專為皇室作畫,但是在古代等級制度“士農工商”的影響下,作為伎術人員屬於“工”一級別的宮廷畫師,地位“尷尬”,待遇更是一般。

他們即使是官,但是也只是伎術官,更無法與士大夫階級相提並論的。不過,隨著一些統治者的個人的喜好,在某些時代,畫師的地位和待遇也有所提高,然而這些特殊待遇也只是曇花一現,依然改變不了古代宮廷畫師低賤的社會地位。

參考文獻

1、《中國繪畫史》

2、《中國巨匠美術叢書》

3、《宋遼金畫家史料》

4、《北宋翰林圖畫院及其院畫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