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於虎之封建“避諱”

猛於虎之封建“避諱”

在封建社會里,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長的名字相同的字或音,都要採取某種方法加以迴避,這就叫“避諱”。“避諱”大約起至周朝,貫穿整個封建社會。避諱的方法有:一是改字,凡遇到需要避諱的字,就改用與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史記》為避漢高祖劉邦之諱,改“邦”為“國”;為避漢文帝劉恆之諱,改“恆山”為常山,改“恆娥”為“嫦娥”。蘇軾的祖父名序,蘇軾則改“序”作“敘”,其弟蘇轍則改“序”為“引”。這是最常見的避諱法。二空格法,遇需要避諱的字,空其格不寫,或用“某”、“諱”替代。三是缺筆法,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將“世”之所豎折改為豎。須知避諱是一極大陋習,然受害最重的莫過於唐代詩人李賀。

猛於虎之封建“避諱”

李賀與韓愈、柳宗元為同代人,適逢盛唐。李賀才華橫溢,少年之時已乃馳名文壇,若考進士,幾無對手。一批別有用心之文人,想了一個避諱的主意阻止李賀考進士。李賀父名李晉肅,“晉”與“進”同音,說李賀考進士,不避父諱,是最大的不孝。此風一出,對李賀而言無疑是天降橫禍。為此韓愈作《諱辯》,以替李賀辯解:提出“二名不偏諱,即“晉”“肅”二字,諱“肅”不諱“晉”,列舉古往今來的例子。同時提出同音不諱,即“晉”不諱“進”。若同音必諱,父名如叫“人”其子則不得為“人”乎!韓愈之論,可謂擲地有聲,然而並不能改變李賀之命運。迫於輿論壓力,李賀始終沒有考進士,年僅二十七歲便鬱郁而死,可謂終生遺憾。李賀在文壇有“鬼才”之稱,雄才大略的毛澤東很少佩服什麼人,然而獨愛“三李”詩,這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毛澤東詩詞中“一唱雄雞天下白、“天若有情天戀老”均是李賀之原句照搬的。這則史實幾乎近於荒誕,對當事人李賀情何以堪!即是今日之思,赤有不忍卒讀之感。

猛於虎之封建“避諱”

避諱之風到宋朝時特盛。有一個叫田登的人為某州之太守,大概與今地級市的官員平級。正月十五放燈,田登自諱其名,“登”與“燈”同音。於是改“燈”為“火”。官方告示雲:“本州照例放火三日。而百姓曰點燈則因不避諱太守諱而犯大不敬之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語由是生也!

猛於虎之封建“避諱”

這則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記載於陸游的《老學庵筆記》。“避諱”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然而始作俑者,又非封建統治者,而是一批阿諛逢迎的無聊文人,此風一開而相沿成習,勝於法律勝過猛虎,實可悲也。

猛於虎之封建“避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