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面对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哪里的民众最淡定?

日本人。

防疫最理想的境界,是告诉民众不要惊慌,有症状先在家隔离,等严重再去医院——但是,由于人性的局限,当政府这样说的时候,通常会导致人们惊慌地跑到医院。

但日本人大概是最不可能出现这种恐慌的人群,他们沉默,他们忍耐,他们相互信任。这是日本在抗疫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原因。

要弄懂日本为何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他们二战后的转型了解一二。由于二战时的敌对关系,中国人对日本的兴趣,更多体现在明治维新到二战(他们是如何强大的)时期,对二战后的日本,实际上非常陌生。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2020年2月2日,东京街头,日本人普遍戴上了口罩。 /nakashi

走出《菊与刀》从“拥抱战败”到“日本第一”

当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除了电视剧,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就是《菊与刀》了。

这本书本来是二战时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一个课题,目的是研究日本人的“国民性”,为美军和美国政府服务。

《菊与刀》处理的主题是“战争中的日本人”,本尼迪克特的一些观察影响深远,比如日本人独特的“报恩于万一”,她还提出日本是一种“耻感文化”(和基督教传统的“罪文化”相对应)。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作者: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商务印书馆,1990-6

这本书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震动,可以说,《菊与刀》与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一书,奠定了不少人中国人的“日本观”。

中国人最感兴趣的课题,其实是“日本人如何崛起”,尤其是它的第一次崛起。这方面,最值得看的书无疑是唐纳德·基恩的《明治天皇:1852-1912》。

这本书全方位又充满细节地讲述了日本现代化关键的几十年。明治作为一个闭关锁国几百年的国家的国王,在位期间,日本从远东的蕞尔小邦变成了世界强国,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该如何评价他的成就?作者说,明治天皇最大的成就也许是在位时间比较长。日本的现代化转身,背后是一整个民族的努力,明治更多是一个见证者。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作者: [美] 唐纳德·基恩,译者: 曾小楚 / 伍秋玉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18-7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基恩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日本专家,他深深喜爱日本,晚年移民日本,一直到2019年去世。/Aurelio Asiain

更值得我们探寻的,可能是日本的第二次崛起,也就是二战后,日本到底是如何在很短时间内,重新成为世界强国的。

《拥抱战败》记录的就是二战刚结束那几年发生在日本的事情,该书很像如今的“非虚构”风格,讲述了日本人在废墟上的生活,以及如何在美国的“指导下”,制定宪法。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作者: [美] 约翰·W·道尔,译者: 胡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8

到1958年,美国人心中,日本还是极端落后。这一年,傅高义从哈佛拿到博士学位后,去日本从事“田野调查”。

傅高义的美国朋友建议他不要去小店里买菜,因为日本人都是用粪便施肥,没有美国的“化肥蔬菜”卫生——这个认识当然是错的。

实际上,傅高义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日本。20年后,他的《日本第一》出版,成为学术领域的超级畅销书。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副标题: 对美国的启示

作者: [美] 傅高义,译者: 谷英、张柯、丹柳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3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1958年的东京街头,前方是建设中的东京铁塔。

中国人印象中,日本是一个“没有反思”的国家,这是极不公正的。二战后,对日本侵略行为反思最到位的,是丸山真男。

1946年,他发表了论文《极端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极端国家主义也翻译成“超国家主义”),此篇的影响力与重要性,远远超过《菊与刀》。这篇论文后来收录进《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2018年引进了中文版。

丸山真男认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最深层的是原因在思想上。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建立了天皇为绝对中心的体制。天皇高于法律,从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其他人的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要看和天皇的距离。

所以,日本没有发展出欧洲人的“主体性”,最终导致一种“无责任体制”,即便是东条英机这样的战犯,也认为自己没责任,是天皇的光芒照亮了他。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作者: [日] 丸山真男,译者: 陈力卫

商务印书馆,2018-3

可以说,日本在战后的崛起,始终伴随着各种角度的反思。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日本评选战后20年最有影响的20篇论文,丸山真男这篇以绝对优势排在首位,可以看出他对战后日本思想界的影响。

如果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是福泽谕吉的话,战后丸山真男通过对福泽渝吉的再阐释,成为日本再次崛起的“思想担当”。他的立场始终是“民主主义”的,这也是战后日本最重要的价值观。

日本学术界发明了一个词“丸山谕吉”,很多学者要打破“丸山谕吉神话”,证明他们成了必须迈过的大山。其实“丸山谕吉”这个词正好代表了日本崛起的两个阶段:

明治维新的“强国之路”,让日本先后战胜了大清和沙俄,但是在二战时却走向毁灭;二战后,日本最终完成一个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福泽谕吉(左)与丸山真男。

二战之后,一败涂地的日本,是如何走出民族主义漩涡的?

今天日本的高信任社会是怎么回事?

现代日本人的世界观究竟是什么?

推荐阅读新周刊硬核读书会的深度解读和书单推荐: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点击上图,直通现代日本

硬核读书会是新周刊旗下的读书公号。

“有些书为了大众而写,另一些书创造属于自己的大众。”

硬核读书会为读者盘点不必读的畅销书,推荐过硬核考古、另类生活、谍海风云、架空小说、人类战疫、十大好书等书单,每一期都有趣、有料、有态度。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疫情中的意大利人:他们提高了全世界的审美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点击上图即可阅读

意大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场疫情,让中国人心目中对这个遥远国度的印象,又增添了一些注脚。

那些奋战的医者、引吭高歌的阳台艺术家以及出门开小差的市民,

共同构成意大利色彩斑的社会图景,也各自成为意大利人多元国民形象的一部分:

他们艺术修养极高,对音乐、文学、舞蹈、绘画具有天生的热情;他们自由奔放,行事总是不疾不徐,又不温不火,太多心思都花在一杯浓缩咖啡和一身笔挺西装上;他们热爱社交,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之间,也少有东亚式的拘谨。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意大利人总是一副不大靠谱的花花公子形象,意式思维的表亲是地中海那一头的西班牙。

穿过所有偏见和传闻,今天的意大利人到底是怎么练成的?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点击上图,获取意呆利书单

别做历史梦了,大唐的外国人经常被歧视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唐王朝的开放与包容,向来为后人称道,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还原了长安城内群贤毕至、华洋杂处的盛况,那时的外国人在唐王朝境内到底生活得怎么样了?

这些外国移民中,既有富商大贾,也有普通小民;既有印度归化人罗好心这般做到“神策军正将”高位者,也有常见于唐人诗歌与传奇的昆仑奴一类的底层人。

对胡人们在大唐挣到的巨额财富,唐王朝有时候会很眼红。

按唐代律法,“海商死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诣府,则没入”,海商死了,三个月没有妻儿来衙门认领遗产,遗产就归官府所有。

孔戣做岭南节度使的时候,觉察出了“三个月”期限的微妙:“海道岁一往复”,波斯海商的死讯传回本国,本国的亲属再坐船来到唐王朝,往往要一年的时间,三个月的期限无异于是奔着没收胡商资产而去。

长安居大不易,想在唐王朝挣外汇,难。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点击上图,获取唐朝书单

硬核读书会相信,

阅读应该是自由的,

它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让人爱恨交加的日本,你可能从没读懂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