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春江花月夜》似乎是每个高中生必修的课文,估计每个老师在介绍这篇文章的时候,说的都说这首诗,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那时候的我们,懵懵懂懂,也懒得去深究这背后的原因,只知道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能够应付考试就行了。直到毕业之后,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接触到这首诗时,脑海里突然冒出当年背过的一句话,“孤篇压倒全唐”。

在那个繁华盛世,有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难道就没有一首诗能够与之媲美吗?“孤篇压倒全唐”的赞美是否过誉?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不管是诗人还是诗歌,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概括。

但究其根源,“孤篇压倒全唐”这个赞美的提出,我们甚至找不到谁是第一个做出这样赞美的人。这句话最早是什么提出来的,好像也查无来源。

那世人到底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呢?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再难找出这样一首触及宇宙、生命本质的诗来。正是因为有这种对生命本质的触及,所以’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感悟,才完美契合了大唐的精神、盛唐的气象。”所以,在《春江花月夜》中能让人看出盛唐时代的气势。

并且在这首诗能让后人有多层次的理解和探索,理越辩越明。这首古诗超越个体意义上的离别愁恨情感的抒发,进而从更高层次诗意的观照人生,也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富,所以有人认为孤篇压全唐。

除此之外,《春江花月夜》还是一首宫体诗。有人说,关于人生的永恒意义或是宇宙与渺小这类的思想的诗歌,其实还有很多,有屈原的《天问》,也有苏轼泛舟的《赤壁赋》。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倒全唐的存在?

但是,张若虚把宇宙与永恒这样的观念意识引入到“宫体诗”中,这是独一无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也因此,闻一多先生也曾经评价过《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或许,就是这样种种的赞美,才有了后来“孤篇压倒全唐”的说法,关于这样的说法,你们认为准确吗?大家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