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學習外國家長,使用快樂教育的方法,可以嗎?

忠貞之志


其實家長們一定要先弄清楚什麼是“快樂教育”。


很多家長似乎對“快樂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認為什麼都任由孩子決定,讓孩子開心之外什麼都不管的教育叫做“快樂教育”。事實上,快樂教育哪有家長們想象的那麼容易,哪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背後,沒有一位負重前行的父母呢?



前段時間,有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兒子過來做學習規劃,孩子成績很不錯,只是有些輕微偏科,在我們跟父母孩子面談的整個過程中都非常輕鬆幽默,家長表示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到了後面父母單獨溝通環節時,孩子走出去會談室那瞬間,父母馬上認真緊張了起來。他們說“其實我們是很緊張他的學習的,只是不想給他壓力,沒在他面前表現出來而已的!”這讓我對這對父母感到肅然起敬。


相比於那些整日嘴裡說著“我都是為你好!”的父母,相比較於那些孩子成績一落千丈卻還喊著“快樂就好”的父母,這對父母給孩子的愛是無私也是負責理性的。


一、讓孩子找到“有意義的快樂”

在父母們呼喊著要解放孩子天性,給孩子減負,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前,希望父母可以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 ——“什麼是快樂”。


孩子每天過得無憂無慮、玩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些都是快樂的,開心的。但是,人的一輩子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什麼長大了的我們會在狂歡的散場後感到空虛、落寞?為什麼我們長大後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非常艱辛?我並不是否定這些有趣的事情帶來的快樂,但是,這一定不是人僅有的快樂。



有意義的快樂源於我們對於生活的掌控感,有一句話叫做,想要有多自由就要有多自律。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生活在象牙塔中,一旦脫離了父母,沒有生活技能的孩子對生活談何掌控?一旦離開了父母,他們便會像失重一般,無法立足,又談何快樂呢?這也就是為什麼龍應臺會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做為家長,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快樂的,哪怕未來不能成龍成鳳也沒關係,安平一生已經非常好了。但是這個世界,有太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平安康樂,但是最終獲得的人也大都付出過辛勤的汗水。


為什麼法定人18歲才算成年,這正是因為,18歲前孩子的心智、自控力都不夠成熟,所以18歲以前,孩子做錯事,監護人也是有錯的。很多弘揚快樂教育的家長秉承的一大原則就是讓孩子決定一切。



我之前遇到一個學生,18歲後看到自己同學藝術了得,彈鋼琴拿了很多含金量極高的獎項,於是質問她的媽媽“媽媽,為什麼當初你不讓我學鋼琴?”孩子的媽媽說“是因為當初你說不想學!”


孩子還能說什麼呢?18歲成年後的她後悔沒有學鋼琴,但是這位媽媽呢?如果當時媽媽再堅持一會兒,如果當時媽媽換一種方式引導她去學,也許就沒有18歲後,孩子的這份後悔了,也許這個時候孩子會在領獎臺致辭時說“感謝媽媽當年的堅持!”


二、有技巧地“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源於西方《斯賓塞快樂教育》一書,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他強調順隨孩子的天性發展,以“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斯賓塞弘揚的快樂教育並不是“任由孩子自己發展”,而是要做孩子生活的引路人。斯賓塞攢錢給小斯賓塞買了一輛腳踏風琴,他告訴小斯賓塞“這是一架有魔力的琴,只要你不斷用腳踩踏踏板,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鍵,他就會奏出動聽的音樂。”小斯賓塞立馬就被風琴吸引住了。在小斯賓塞厭倦了彈琴後,他沒有馬上訓斥斯賓塞,而是循循誘導,給予小斯賓塞表現機會和成就感,讓他自己重新坐在了風琴前。

家長們千萬不能把“快樂教育”當作偷懶的藉口,怒吼的方式可以讓孩子順從,放縱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停歇,但是隻有溫柔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成才。


快樂教育要做到以下這幾點:

1. 遵循孩子的天賦

孩子天生聰明好學,他們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尤其0-6歲敏感期是孩子的學習能力爆發的階段,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天賦,遵循孩子本身的天賦對孩子進行引導,幫助孩子發揮天賦優勢。


比如,孩子本來就性格開朗,語言能力好,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進行語言學習等,如果孩子喜歡,給孩子提供更多鍛鍊說話的機會。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兒童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7年中,有一種孩子是我覺得特別難帶的,那就是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沒有任何自主學習慾望和能力的孩子。現在家長們總是抱怨陪孩子寫作業非常痛苦,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沒能被調動起來,孩子不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所以總需要父母持續監督,催促才能完成作業。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耍,也沒有誰會喜歡對自己而言枯燥無趣的事情。創造條件,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家長可以通過遊戲的方法引導孩子進行學習,可以像斯賓塞一樣,藉助一些溝通技巧,比如鼓勵,給予孩子成就感等方法讓孩子持續前進。


3. 關注孩子的情緒

研究發現負面情緒會影響人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之前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其實學習能力挺不錯的,但是就是比較膽小自卑

,在跟隨著全班同學一起做遊戲回答問題時總是可以第一個答出答案,但是一旦老師單獨提問,她就會像忽然失憶一樣,完全懵掉,如果老師催促她,情況就會更加糟糕。


孩子在負面情緒當中進行學習,效率是很低的,所以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跟孩子保持溝通。



Sunny說親子教育


沒有金鋼鑽

就別攬瓷器活

國情

校情

家情

各有其特點

是否有必要這樣幹

將外國家長的做法

照搬照抄

結果

往往是畫虎不成

反變貓

一味地全盤接受

常常弄得滿目瘡痍

最忌人云亦云

喪失思考

故,誤了孩子的終身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您是一位有愛心的家長,衷心希望您的孩子能快樂成長。

追求快樂,是人生的真諦。

教育孩子如何追求快樂原則,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關心的話題。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經倡導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為什麼要學習外國的家長,進行快樂教育呢?

究其原因,是因為社會導致,我們的教育讓孩子失去了許多快樂!

現在的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家長們就鐵了心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開始給孩子增加各種“營養”,學習名目繁多的各類功課,讓孩子不堪重負,有苦難言。孩子確實樂不起來啊!

如果我們家長,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激發點,帶著孩子做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他們一定樂此不疲,其實孩子們有一顆快樂的心,比什麼都好。

國情不同,傳統不同,教育方法也應該有差異,應該隨著時代要求,環境影響而有所選擇。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外的快樂教育固然好,可是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有獨特的國情環境,也有他們的人才成長與選擇的標準,而國內的這些因素與國外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味照搬他們的做法,要整合自己身邊現有的教育資源,應對宏觀教育環境,給孩子做出合理的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閃亮的星,如何讓他們璀璨奪目星光灑滿天空,要針對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不同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造就了孩子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徵。如果我們只是一廂情願地選擇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而將來孩子迎來的可能是現實嚴酷的打擊,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樂觀,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意義,直至懷疑人生!

快樂教育的時候,要有與之匹配的苦難教育,否則,孩子獲得的營養就是不健全的。

總之,我建議:您可以對孩子實施快樂教育,但要結合孩子的成長環境,個性特點,而且要輔之以吃苦耐勞的品質教育,循序漸進,終身發展。

人生沒有返程車票,希望孩子過得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