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第一批确定开学时间的大学反而要在宿舍先隔离上网课的情况?

来神之腿


对于大学的开学,我是这样认为的:

1、如果各省确诊人数不能降到个位数,大学可以先不用开学(本土病例确诊人数)!

2、如果学校不能做到封闭15天,大学也可以先不用开学!


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想法?

大学就如社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比较混杂,我们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会在旅途中碰到意外事件,也不能确保每位学生能安分守己听话,所以在开学之前就要想办法杜绝这种事发生!


回到题主的问题,第一批确定开学时间的大学反而要在宿舍先隔离上网课?“隔离上网课”,我想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不过换个打游戏的地方,并且在宿舍隔离,你能管控住学生么?

所以大学若开学,个人认为在宿舍隔离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阻挡不了大学生的智慧,更阻挡不了大学生一颗“躁动”的心!

与其在宿舍隔离,不如整个学校进行隔离,直接封校15天,观察15天后就行了,就如现在到某个城市打工一样,隔离15天后确定无恙再解除隔离!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健康码了,回校途中各个关卡要扫码登记,统一使用健康码,这样就不用隔离了,可以自由出入,比较人性化!

总之,大学开学流动性人口较多,还是要想个万全之策再决定开学吧,如果单纯的在宿舍隔离,我想效果并不好啊,毕竟每个学校的宿舍条件不同,我们也无法防止学生“串门”,更无法防止学生们“躁动的心”!


流子佳


第一批确定开学时间的大学,普遍有一个共同的做法,那已经要先在宿舍里隔离观察两周,隔离结束检查没有被感染后才允许恢复自由行走,在校园内活动。在隔离期间先安排上网课,这样一点也不耽误课程。

之所以要这样安排,原因有几方面:

1、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留学生也会返回来,必须要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

尽管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并没有彻底结束。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组织开学,就必须要考虑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包括海外留学生也会返回来,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不明底数,那就会存在极大的隐患,隐患不除就允许在校园自由行走,后果是很可怕的,因此,先在宿舍隔离两周进行医院观察,绝对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2、近期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对于大学开学也敲响了警钟,必须要加强防控措施。

最近国家卫健委提出要重点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因为已经出现多例无症状感染者。对于大学来说,开学后必须要在学生报道后马上进行封闭隔离观察,通过两周的隔离,基本上可以把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出来。为此,大学开学绝不能马虎大意,必须要加强防控措施,确保不让疫情流入大学校园。

3、大学属于高密度人群聚集区,这是决定国内打这场疫攻坚战情最终胜利的关键一环。

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里,开学后,每天有班主任老师事无巨细连续管理孩子们,在放学后由家长接回家再连续进行管理。而在大学里则不一样,学生都是成年人,没有专门负责老师进行连续跟踪现场管理。为此,就必须要在大学这个高密度人群聚集区里,卡住源头检查,确保每一个到校学生都身体健康,而这恰是决定国内打这场疫情攻坚战最终胜利的关键一环。

结束语:对于盼着开学的大学同学,在这里要告诫你,返校后必须要认真遵守学校里有关疫情防控的规定,一定要在隔离观察期内做好自我管理,配合学校工作人员,顺利度过这个隔离期,而后才能让自己获得校园内行走的自由。


寒石冷月


我觉得这是比较科学的做法。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大学里教职工人口数量庞大,动辄上万,甚至好几万也不奇怪(比如浙江大学)。这些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而且是不同的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又不同,人口跨省流动性又大…,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其中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大,所以从这点上来看,是有必要的。



2⃣

大学里的人口密度比其他场所要大。专业课还好,一般几十个人一个教室。如果是基础课程(比如高数等),是很多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的,都是几百人的大教室,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利于疫情防控。



3⃣

大学的课程相对没那么紧迫,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有可能比线下教学效果更好。大学里很多课程,主要靠自己课后去学习消化,前面我们提到,有很多都是几百人的大课,课堂上,坐在前排的学生,一般听课效果会相对较好,坐在后面的,离的远,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实施线上教学,与老师面对面,所以听课效果有可能会更好。

综上,基于以上3点,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比较科学的。

♻️关注“教练讲高效学习”,教你普通学生如何可以通过掌握方法考上清华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