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是雨还是泪?

宜人宜宾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应该是雨。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全篇和作者朝代: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再来看看清明节的历史,最初时:清明节实际是个很快乐的节日。

要了解清明节,需要了解另外两个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

上巳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相传为纪念皇帝诞辰。在古代,上巳节算得上是个全能型的节日,上管妖魔鬼怪,下管男欢女爱。其主要活动之一是招魂辟邪。传说柳条自带驱邪功能,所以在上巳节这天,人们会编柳条、折柳枝带在身上。

除了招魂驱邪,还有个重要活动叫袚禊(fú xì),这是一个自带相亲功能的活动,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了,异常的欢乐。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这是个只能吃冷饭的节日,一听就比较惨。

相传寒食节来源于一个奇葩的传说,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晋文公继位前,流亡国外,有一次饿晕了,介子推就割了大腿肉给他吃。后来晋文公要给他重赏,介子推不接受,就带着母亲躲到山里,怎么都不肯出来,晋文公就想到用火逼他出来,结果没掌握好火候,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晋文公异常伤心后悔,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就下令一段时间内禁火。寒食节就这么诞生了。

人们天天吃冷饭,心情异常沉重,干脆趁这段时间去扫扫墓,时间久了就成了固定的规矩。

清明节:到了唐代,实在受不了了,就规定寒食节,只有三天就够了,而第三天刚好是清明节。由于历法的原因,也有时在寒食节后一天。

唐朝是一个非常爱玩和欢乐的朝代,吃了几天的冷饭,当然心情是很沉重的,于是清明踏青郊游便成了标配,后来又加入大量娱乐活动,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欢乐的上巳节不能举办大型交友活动了,便逐渐冷落。到明清基本就没什么人过了。

但是仍然要找个时间祭奠先人啊,于是清明节吸收了寒食节的扫墓,又顺带吸收了上巳节的插柳,加上自身的踏青春游—形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清明节。

我们再回到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是雨还是泪呢?

杜牧在唐朝,按照当时的清明习俗,刚过完吃冷饭的寒食节,到了清明应该是踏春郊游,顺便要去酒楼吃肉喝酒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说明了这点。

不过现在我们过清明节,还是祭奠先人为主了,也有一些踏青的活动。当代的清明节应该是即有雨也有泪的。


夜画江湖


清明时节雨纷纷,远看细雨眼里泪。是雨,也是泪。


友11769


当然指的是人的心情,不用细讲,相信才子佳人们大都明自。清明时下雨也适有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