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近日,陆军后勤部在西藏墨脱进行了一场硬核“投喂”。他们使用无人机给边防哨所送去了新鲜的果蔬、鸡蛋、肉和月饼。

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这里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地处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


打通空中航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化空中物资投送补给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有人称,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说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了。“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就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从2013年10月31日开始,墨脱已正式"摘帽"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31日上午11时,墨脱公路举行通车仪式,路线全长117公里。墨脱人民也将不再因雪山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然而,一线执勤点大多在无人区,以往物资全靠官兵徒步接力背运。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的一个执勤点位就驻扎在墨脱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至今未通公路,物资补给全靠官兵徒步接力。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由于所在区域海拔落差大,气候复杂多变,最前线的官兵们基本上是吃一些脱水蔬菜、干菜和罐头等,遇到地质灾害或者大雪封山,罐头也会断供,是名副其实的“孤岛”。在墨脱已服役4年的战士齐朕介绍,官兵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走在物资背运的路上,“从起点走到最前线,一般需要120人接力2到3天,来完成物资背运任务。天气不好,时间还会长一些。”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为了打通物资保障“最后一公里”,近日,陆军后勤部使用十多架多旋翼无人机

无人直升机打通了空中物资投送通道。让齐朕和战友们在山上,吃到新鲜的果蔬、鸡蛋、肉食,还收到了月饼。


缺少高科技运输条件,印度军方无奈选择了从印度境内征调大量骆驼作为运输工具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培育"双峰骆驼"

据环球网消息称,在缺少高科技运输条件下,印度军方无奈选择了从印度境内征调大量骆驼作为运输工具,在大雪封山后向汽车难以到达的区域紧急抢运紧要物资。俄方人员对此评论道,从印度运送物资的手段来看,与对手实力存在巨大差距,连后勤都比不过,战争还没开始,印军就已经输了。

但是这只能勉强撑过一段时间,没有高科技装备在恶劣环境对物资进行运送,只能采取原始方式,尽管耗费大量人力,总不能放任驻守边境一线士兵忍受寒冷天气。印度需要征调骆驼数量不少,因为向边境增兵的原因,所需物资数量也大大增加。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据悉,印度已经在向高山区域调集50骆驼,且是能适应高原环境的"双峰骆驼",生存能力非常强,能承载超过300斤货物,是以往长途商人进行长途贸易的运货工具。

为什么要用骆驼这种动物呢?这其实和骆驼自身的特点有关,用骆驼的优势是,他们可以有较大的负重量,通产可以达到170公斤以上,而对恶劣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即使三天不喝水,即使在高海拔地区,骆驼仍旧可以畅行无阻。


我国又一无人机全球海拔最高机场首飞成功!飞得远装得多,1架堪比16架小型无人机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9月27日据航空工业官方宣称,国产新型AR-500C无人机成功实现高原首飞。首飞地点选择的是稻城亚丁机场,该机场海拔高度高达4411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此次AR-500C高原首飞意义重大。今年5月AR-500C曾在鄱阳完成首飞,为适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的环境特点,设计团队更换了发动机并采用全新的气动外形,为便于维护还增加了尾梁快卸的技术,具备自主编程飞行与机体安全飞行区域保护限制等新功能。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据官方公布数据AR-500C最大起飞重量能达到500千克,最大升限7000米,续航时间5小时,有效载荷可以达到8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70公里每小时,最大巡航速度165千米每小时。军用条件下,可加装电子战设备进行电子侦察以及电子干扰等任务,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战场电子监控情况。民用条件下,拆掉部分电子战设备,预留出更大的空间以便运输。

高原战略投送,我新型无人机VS印度“双峰骆驼”

有分析认为这种无人机不仅可用于高原地区高负载战略物资投送,使我军后勤保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如果加载一定武器装备,不仅可遂行作战任务,还引导空中支援力量进行火力打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