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一下近期可能出現的唱空言論

首先聲明,我不是唱空者,也不希望市場再有大的回調,畢竟我目前的倉位已經超過了入市前給自己設置的上限。但我們可以預測到,A股再這麼漲下去,一定又會出現很多唱空言論。

簡單的總結了一下,新的唱空言論大概包括以下幾種角度:

1.獲利資金和套牢盤的出逃。不誇張的說,2019年開年以來的這波行情已經滿足了很多投資主體2到3年的業績指標,這和2018年有些類似。這部分資金一定明白“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道理,也一定嚐到過2018年盈利回吐的滋味,雖然去留的比例不確定,但總有人會想要獲利出逃。另外,市場中也有很多去年的套牢盤在這波行情中實現了扭虧為盈,他們的止盈點相對低很多,解套並收穫一定比例的收益後,要走也是人之常情。目前來說,有離場趨勢的資金兵力雄厚,可能會順便割走一波新韭菜。

2.好公司的高估值。雖然目前大盤只是3200點左右,但絕大多數好公司的價格除權後在這波行情中達到了歷史最高值,比如貴州茅臺、伊利股份、中國平安、海康威視、恆瑞醫藥、招商銀行、大族激光、安琪酵母等等。很多價值投資者會很難受,因為便宜的價格找不到了,而且這些好公司受制於盈利空間的縮小其漲幅也一定會漸漸落後於大盤。所以在後面指數上升的過程中,踏空的價值投資者將會是最希望回調的群體,唱空者中一定有他們的身影。

3.這波行情的“人為因素”太重。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一定不在少數,至於會不會大規模喊出來這個不好說。具體而言,目前的內外部經濟形勢仍然不好,3月份PMI超過榮枯線也不代表經濟觸底回暖。該存在的問題都還在,消費和製造業的實際問題根本沒有解決。經濟寒冬只是被人為的暫時掩蓋,這種情況絕不會持久。優化營商環境、扶持製造業、精準輸血這些政策說到和做到之間距離還很遠,哪怕是做到了,實際效果如何誰也不敢保證。牛可以被牽到河邊,喝不喝水還要看牛的意思。

預測一下近期可能出現的唱空言論

4.國家意志。承上文所言,經濟形勢如此不好,再來一波股災豈不雪上加霜。快牛和瘋牛會加大金融風險,慢牛才是利國利民。所以今年股市的增量資金必然被嚴格控制,一系列會議精神也明確指出發給市場的錢要流入製造業,而不是股市。“防範金融風險”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知道“抑制股市過熱”會不會是其中一種防範手段。

5.外部環境。很多人願意在早晨起床後先看看美股的行情,以此推測A股的走勢。美股已經牛了10年,巴菲特今年在信中也表示自己手裡1120億現金不知道該買什麼股票,好股票都是天價。雖然我想不出到底有什麼導火索能引爆美股,但今年也確實是美國經濟近年來壓力開始增大的一年,美聯儲已經暫停加息和縮表,美國經濟的繁榮期或許已經走入拐點。

至於歐洲,各項經濟指標嘩嘩的下降,龍頭德國雖然勉強保持增長,但製造業持續惡化,3月份PMI更是令人大跌眼鏡的44.7,歐元區全體也只有47.6,英國還在脫歐問題上扯皮,相信整個歐元區在2019年都不會好過。

6.熊市思維。清明節回老家聚餐,餐桌上大家還是三句不離房價,對股市仍然是談之色變。應該說近幾年來的幾次“股災”已經培育了非常牢固的熊市思維,誰最後擺脫它,誰仍然會是熊市的犧牲品。儘管A股的運行機制和基本面都在實實在在的轉好,但千股跌停的慘狀仍然歷歷在目。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A股的牛短熊長還是會讓大量投資者比過去更加提前的止盈離場。

預測一下近期可能出現的唱空言論

7.科創板的“吸血”效應。科創板的創立和註冊制的試點註定成為在中國股市歷史中的一件大事,其發展前景,政策扶持力度和公司質地究竟如何現在誰也說不好,但要說它不會從當前市場中“吸血”,恐怕誰也不信。目前資本市場的資金就這些,後期降準降息的資金肯定又會被各種限制不準大量流向股市,這邊樓市還在復甦,弄不好還會出現“競速離場”的情況。就我個人而言,也是留了一部分“彈藥”試水科創板基金的。

8.上市公司第一、二季度的業績下降。受制於整體經濟形勢,A股中必定會有大量公司交不出好看的Q1和Q2成績單,屆時的動態市盈率和市盈率TTM自然迎來一小波上揚,估值被動提升。當然市場可能不關係市盈率,但我們單純只說心理因素,也必定會讓股價迎來一波回調。前幾天我的自選股中有兩隻公佈了第一季度業績,開盤就是7%左右的跌幅。市場不一定理智,不一定正確,但市場就是這麼現實。

9.股權質押風險和大股東減持。3月末市場迎來了限售解禁的小波峰,市場應聲跌破3000點,不敢說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直接關係,然而市面上總會提前發酵出一些將其聯想在一起的消息。雖然當前股權質押風險整體偏低,但比例還是相當可觀,這終究是個隱患。同時大批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斷減持,還包括了各種奇葩理由,在市場急需流動性的形勢下,未來大規模減持的腳步估計不會停止。

預測一下近期可能出現的唱空言論

10.都已經寫到第9條了,怎麼也得湊個整數。百般糾結後,還是想再寫一次宏觀環境的問題。我們可以回看一下2019年開年後的這波行情:2440點之後,市場就突然變臉了,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1月份從2440漲到2584,只能算是收復失地,多空言論基本還是均衡狀態。2月份過完年,市場開始“趕寒假作業”?般一路直衝3000點關口,多方大勝。3月份,指數輕鬆攻破3000點後,壓力驟增,空方捲土重來,整個三月幾乎都是一個不斷橫盤調整的箱體。直到4月初,大盤又再一次明顯上漲,市場情緒一致向好,牛市從“可能”基本變成“現實”。還是剛才的問題,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我能想到的只有1月份的信貸規模擴張,2月份的過年,3月份的“兩會”,還有中間的中美貿易戰多輪磋商、5G、這樣那樣的會議、券商大漲等,我記性不好也沒有記錄,但我印象中對經濟回暖實質的利好真的沒有。決策層逆週期調節和展現出的改革決心、改革智慧我們鼓掌稱讚,哪怕是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其最後能取得的實際效果總得經過時間和市場驗證吧(還記得總理記者招待會時,有記者提問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我豎起耳朵聽,只聽到“多措並舉、多管齊下”)。今年我們的GDP的目標下限定在了6%,這還是個高速預期,但要知道的是,GDP增速每降低0.1%反映到我們生活的實際感受上都是相當明顯的變化。就目前,實體經濟難不難,製造業難不難,我們有目共睹,市場的預期是對是錯,還是要用實際成績說話。

以上就是我個人預測的未來市面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唱空角度,必須再次重申,我個人是不會唱空的,已經重倉了多隻股票,唱空豈不是打自己的臉。然而市場就是這樣,多空博弈永遠不會停止,單邊上漲的行情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每個投資者是唱空還是唱多其實也是“點位”決定的。下一波唱空大軍的攻勢必然會在某個點位等著我們,無視他們還是加入他們,是個值得提前思考的問題。

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