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層”日記(12) | 我的鄉村振興故事——落實“六保六穩”,做好產業振興

來源 | 山東鐵路檢察

作者 | 朱亮亮、胡中喆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的總要求,省委決定開展“千名幹部下基層”工作,從省直部門(單位)選派1000名左右幹部,組成鄉村振興服務隊和高質量發展服務隊,分別到農村、民營企業、省管企業開展服務工作,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任務。

山東鐵檢機關幹警積極踴躍報名,最終羅偉、朱亮亮、王信、張立建四人分赴四地工作。自2018年11月1日起,山東鐵檢機關新媒體推出“‘下基層’日記”欄目,陸續為大家講述他們紮根基層、踴躍作為的故事……


“下基層”日記(12) | 我的鄉村振興故事——落實“六保六穩”,做好產業振興

朱亮亮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鐵路運輸分院三級主任科員、省派薛城區常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


“下基層”日記(12) | 我的鄉村振興故事——落實“六保六穩”,做好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以“做好產業振興”為主抓手,著力突出“保基本民生、保糧食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六保六穩”要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多舉措促進農民增收,做好產業振興這篇大文章。


發展特色農業

鼓起村民“錢袋子”

“下基層”日記(12) | 我的鄉村振興故事——落實“六保六穩”,做好產業振興

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我們投資75萬元,栽種苗木5050株,單一果木種植佔比90%以上,形成店子葡萄村、埠嶺櫻桃村;大山石榴村的特色果園村莊,採取集體投入、專家指導、群眾管護、村民收益的模式運作,預計2022年產生收益後,可為5個幫包村增收70萬元/年,為下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採摘經濟奠定基礎。同時,清理收回大山村200畝集體土地,建設高標準石榴示範產業園,2020年4月19日,一期50畝建成並掛牌,是薛城區首家高標準石榴產學研示範基地,目前已繁育新品種石榴苗4萬株,預計可為二期工程節約60萬購苗費,剩餘苗木將帶來約30萬的收益。大力發展堤岸經濟,做大做強堤岸經濟林產業,為村莊“添綠增收”。2020年服務隊投資58萬元在幫包村蟠龍河畔種植楸樹1200棵,即美化了堤岸環境,又能起到防堤護堤作用,樹木成材後可為幫包村帶來380萬元的經濟收入。

保障糧食安全

端穩群眾“飯碗子”

“下基層”日記(12) | 我的鄉村振興故事——落實“六保六穩”,做好產業振興


指導幫包村改變濟麥22號種植傳統,換種豐產性好、價值更高的濟麥44號,一期試點種植3300畝。同時,協調當地銀牛面業與幫包村簽訂採購協議,促成了滕州監獄與銀牛面業每年60萬公斤的訂購協議,既滿足企業對於優質小麥原材料的實際需求,又解決農民糧食銷路以及價格問題,計劃明年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可達4萬畝,預計為全街道農民增收近1000萬元。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形式,投資120萬元,為當地休閒農業龍頭“綠之園”農業公司建設8個高標準塑料大棚,由幫包村參股,種植草莓、火龍果等高價值水果,大力發展農業採摘經濟,每年按照收益的10%作為村集體收入返還幫包的大山村,既幫助該企業轉型發展、提高效益,又可為幫包村每年增加10萬元集體收入。代表幫包村與京東中國特產簽署框架協議,推動農產品銷售,有效打通一二三產的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在我們的幫扶下,幫包的五個村集體收入均超過了5萬元,其中吳莊村集體收入達到了近40萬元。針對聚力產業興旺的做法,大眾日報對我們進行了專訪,並在2020年1月11日的大眾日報客戶端上進行了登載。


發揮團隊優勢

千方百計尋“路子”

“下基層”日記(12) | 我的鄉村振興故事——落實“六保六穩”,做好產業振興


我們利用隊員資源優勢,先後招攬推介國投信達“棗莊港建設”、中農城投“國家安全食品智慧城”、平安保險“醫康養保”、濟南軍警特種車輛產業園等多個“10億+”項目;協助區政府建成啟用“山東港口棗莊內陸港”,打造“一帶一路”物流合作新亮點;與京東·中國特產簽署框架協議。2019年9月20日,經服務隊協調,促成了區政府和吉林聚發財集團簽約淘寶直播項目,培育村民主播,為農民解決農產品市場銷路問題,預計年銷售額可達3.6億元,帶動當地稅收增加100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