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写在前面

肥肥最近真的蛮喜欢到处瞎走瞎逛的,然后很多很多次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西四这边~一般人来到砖塔胡同这边大概是先注意到高高的砖塔然后再注意到正阳书局的吧,我也说不出自己先被什么所吸引,误打误撞的来到了这个安静可爱的小院落里。

院子中央高高矗立的是元万松老人塔,周围摆着很多的老物件,让整个书局蒙上一层厚重的历史气息,不觉间会使人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书局还养了一只贪睡的小猫,据说是叫砖砖,砖砖非常温顺,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上她出来走动,店里售卖的明信片就有很多都是砖砖~

在文章最后有一条西四附近的游览线路推荐,希望对你萌有帮助(⊙o⊙)哦~

元万松老人塔

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

始建于元代

元塔八角七级,用元代特有的薄砖叠砌而成。此塔即为后人纪念万松老人而修建的墓塔。

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

重修时加高至九级,为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

北洋政府(1927)重修

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等人组成“万松精舍”,筹资整修,并加筑了围墙和门楼。门楼上石额书“元万松老人塔”,并托其附近的广济寺代为照看。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万松老人”

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自称万松野老。他是金元间著名的佛教大师, 15岁出家于荆州,受戒后云游天下,寻师访友,参究禅宗修行之道。

据《五灯严统》本传:行秀对诸子百家之学无不会通,对《华严经》下的功夫最多。他精通曹洞宗的禅说,又长于机辩,年轻时就声名赫赫,同时深通儒家经典。

金章宗于明昌四年(1193年)召见他,询问佛道,并赐赠锦绮大僧衣一件;承安二年(1197年)又下诏万松行秀住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直到他81岁圆寂。

其名声因当时的蒙古书令耶律楚材师事之而益彰。耶律楚材向之参学三年,僧以湛然居士目之,万松老人曾语文正“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因而耶律楚材在元太宗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时,推行其主张。

先有的or先有的已不得而知,but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先有的

万松老人塔,后有的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原在大栅栏廊房二条76号院,这处只有十余平方米的小屋里曾常年出售各种有关北京历史文化的旧书籍、地图和老物件,开业六年来吸引了不少喜欢京味文化的人。

但由于近年来大栅栏廊房二条升级改造,正阳书局也因此摘牌停业。后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将西四万松老人塔的院子以免租金的方式给正阳书局使用,这也是书局老板崔勇开的唯一分店。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这大概就是最初的正阳书局啦(图片来自网络)

把小店和老城勾连起来的书店老板崔勇是一个80后。2009年,他辞掉了自己外企白领的工作,开了这家小店。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家中六代人都在北京生活,他坦言对于这座城市、对于这里的文化他有着很深的感情。办这书局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喜欢北京文化,想要传承这文化。

你会发现,在正阳书局,不仅能看到书,像兔儿爷泥塑、门墩儿、老钟表这样的老物件也被老板淘到,并且“见缝插针”的陈列出来。可以说,这个原本不算大的小店,已经被书和各种老物件“塞”得满满当当了,与这座老城历史相关的各色物件,不经意间就把人带入了旧时的燕京风华中去。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前文已经提到过啦,万松老人塔是咱北京城仅存的一座砖塔,砖塔胡同也因此而得名。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正值国庆,家家户户都门口都挂着五星红旗,走在街上的时候感觉深受感染。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正阳书局原在大栅栏廊房二条,因近年来大栅栏附近改造而摘牌停业,现在位于西四南大街43号万松老人塔院内的算是正阳书局唯一的一家分店,书局的古朴与砖塔的厚重相得益彰,吸引了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从院内照去。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从小院里可以看到门框上“元万松老人塔”的字样。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院内陈设。据说店里最珍贵的宝贝是一部清康熙二十七年刊印的《日下旧闻》,这是第一部记述北京历史的著作,在博物馆都难找到。

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传说中的砖砖,真的是一天都在睡。

走近老北京城最后一座砖塔


万松老人塔为金元时代风格的密檐八角九层砖塔,高约15.9米,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砖塔。此塔为后人纪念万松行秀禅师而修建的墓塔。

·下面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西四游玩攻略啦~推荐线路:阜内—西四—西安门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东四 从阜成门内大街西段走到东边,经过鲁迅博物馆(鲁迅北京故居),历代帝王庙,白塔寺(妙应寺),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地质博物馆。 到西四路口,西北角新华书店有元大都下水道遗存。西四路口往南,有个丁字街。丁字街南边是万松老人塔,砖塔胡同。丁字街向东过西皇城根北街,走到西什库大街,可以看看西什库天主堂(北堂)。 继续向东,北边可以看到国图北海分馆。再往东边看到一片水域,还可以看到一岛一白塔,便是北海公园了。南边高墙大院,有哨兵站岗,这就是传说中全国的权力中心,中和谐南和谐海。 文津街上,所谓燕京八景占了两处,分别是“
太液秋风”,“琼岛春荫”。再往东,景山公园和紫禁城神武门(游客只能从南门进,此门出)。景山公园有崇祯皇帝吊死的那棵树(复制品,原树已经挂了)。 过了景山前街,到五四大街,可以看到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旧址,1952年北大迁至燕京大学校园,之前北大的光辉历史就在这里发生)。再往东,中国美术馆,文青圣地。最后到了东四,可以往北瞅瞅排列整齐的十四条胡同,往南看看史家胡同,里面有个博物馆。

怎么样~景点丰富而且集群,没有故宫天安门的恢弘壮阔,却也精致细腻,体验了高墙大院的金碧辉煌,偶尔回归市井生活却也不错哦。

而且据肥肥亲测,如果想细致的游览一下的话,一天是玩不完滴,毕竟对肥肥来说游览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更重要的是这些陈年老屋背后的文化积淀吸引着我。

此外还想说的是,大家如果想选择这条线路,推荐骑行,因为咱们帝都的车不是一般的堵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停车贵不说车位还确实难找,骑车的话就方便很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