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怎麼突然消失了?諸葛亮死後蜀國資歷最老的差不多就是他了?

富元製作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在諸葛亮死後,馬岱作為蜀國大將,馬超的弟弟,在斬殺魏延之後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探討的事情,那麼究竟馬岱為什麼突然消失,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 魏延之死

在五丈原上,諸葛亮已經奄奄一息,在死之前,諸葛亮召集了這三個人來商量事情,此三人分別為楊儀、費禕、姜維,所商量的是什麼事情呢?即諸葛亮死後的退兵之事以及如果魏延不聽命令該如何處理。

不得不說,諸葛亮對於魏延的心理揣測地非常到位,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拒絕退兵,並且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既然諸葛亮的預測沒有問題,那麼魏延此舉便是違反軍令,便要殺掉魏延了,而殺魏延的工作正是由馬岱進行。據記載當時楊儀派馬岱追殺了魏延,然後馬岱將魏延的首級給帶了回來,隨後魏延被夷滅三族。

在《三國演義》中,這一段故事更是被描寫得栩栩如生。裡面諸葛亮留下了錦囊妙計,誘騙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斬我。”隨後馬岱在其身後大喊:“吾敢斬汝。”隨後馬岱殺掉了魏延,這可以說是馬岱的高光時刻了。

我們可以說這是馬岱生前所幹過的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即殺掉魏延,避免了蜀漢軍隊的一場內部分裂,但是為什麼此後立下了赫赫戰功的馬岱卻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呢?

二、 馬岱消失的原因探析

馬岱之後從記載中消失,個人認為並非馬岱早死,而是另有隱情。諸葛亮在蜀國內部不置史官,因此我們很難得到事情全貌,只能猜測了,我推測原因有三:

  • 1、 選擇了楊儀的馬岱

在魏延生前,與魏延矛盾最為激烈的人便是楊儀了。兩人經常鬧,可以說是“有如水火”。其實魏延與楊儀應該是滿配的一對搭檔,連諸葛亮都是那麼認為的,據記載: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但是偏偏兩人產生了一種文武相輕的情緒,經常不和,連諸葛亮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個人認為,楊儀與魏延之間的鬥爭,不是簡單的小孩子般的鬧情緒,並且只是因為楊儀不服氣魏延,魏延瞧不起楊儀這麼簡單。這其實是在蜀漢軍中的文武之爭,究竟是應該武人壓文人一頭好呢?還是文人壓武人一頭好呢?

最後我們也可見,諸葛亮選擇了文人壓武人一頭,避免蜀漢因為武人強烈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而捲入連年征戰之中。(可見姜維在費禕死後,便瘋狂北伐,最終大大損耗了蜀漢的實力)

按理來說在這種情況下,馬岱作為武將,應該堅決支持同為武將的魏延,但是我們可見,馬岱選擇了楊儀。因此此時的馬岱只能緊緊抱住楊儀的大腿,因為在武將那邊根本已經容不下馬岱了。

但是馬岱算錯了一點卻是,雖然楊儀戰勝了魏延,但是諸葛亮認為楊儀為人小氣,不堪大用,因此根本就沒有想著讓楊儀接替自己的位置,而是選擇了蔣琬。楊儀則“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選錯了人的馬岱自然也只能跟著楊儀倒黴了,文官這邊楊儀不得重用,馬岱更不用說了;武官那邊認為馬岱是個“二五仔”,自然也不願因親近馬岱。因此選擇了楊儀的馬岱,兩邊都不討好,在蜀國的境地也十分尷尬了。

此後楊儀被費禕告密,貶為了庶人,然後自殺,馬岱徹底失去了靠山。

  • 2、 兄長馬超的臨終遺言

馬岱之後很少上戰場,我認為也有其兄長馬超的原因,不讓馬岱上戰場,實際上是一種對於馬岱的變相的保護。畢竟有句話說得好:“瓦罐難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只要是打仗,那麼戰死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馬超一家非常慘,按照馬超的說法,家裡二百餘口,全部都讓曹操殺盡了,此後馬超的家室又被張魯給殺盡了,因此我們可以說,馬超留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就是馬岱了。因此馬超臨死之前的遺言就是希望劉備等人可以好好照顧馬岱,馬超遺言說到:

“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因此我們可以說,馬岱只要不是犯了謀逆大罪,無論馬岱犯了什麼錯,蜀漢都會衝著馬岱兄長馬超的面子放過馬岱一馬,並且對他多加照顧,給馬家留下最後一絲血脈。後來也確實如此,馬岱成為了蜀漢的平北將軍,並且進爵為陳倉侯。

說句真心話,馬岱何德何能能夠當上這個平北將軍,能夠被封為陳倉侯?全部都是憑藉著自己兄長的餘蔭罷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蜀漢不讓馬岱上戰場而是將他冷藏了起來,也是為了馬岱的安全著想吧。讓他做一個開開心心的富家翁,總比在戰場上舔刀子強得多。

  • 3、 馬岱自身才能真不行

個人認為因為《三國演義》中馬岱出場比較多,話也比較多,而且還是馬超弟弟等原因,讓人們覺得馬岱實際上也能算得上是一代名將,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馬岱此人的軍事能力真的不強。據記載:

“青龍三年,(司馬懿)遷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

這是唯一有記載的,馬岱單獨領軍的記錄。當時馬岱率領著軍隊進攻曹魏,結果被司馬懿手下大將牛金給擊破,馬岱也損失了千餘人。因為蜀漢的國力相對於曹魏來說極其孱弱,因此蜀漢不會說給軍隊將領太多的試錯機會,尤其是馬岱這樣征戰多年的老將。(說實話,老將也意味著馬岱的潛力到頭了,很難進一步提升了)

因此最終蜀漢放棄了使用馬岱,而選擇了另外一批更加年輕的新生代將領,讓他們成為了蜀漢的中流砥柱。

三、 總結

因此綜上來看,馬岱最初可能是想借助魏延一事為自己博得在蜀漢軍中的地位,但是卻站錯了隊,再加上因為自身能力不行以及兄長的遺言,蜀漢便放養了馬岱,不再啟用馬岱,馬岱也只得去做一個富家翁但是不得出戰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馬岱,馬超從弟,因殺蜀漢名將魏延而出名,但他並非在殺魏延後突然消失,而是在獨領一軍“北伐曹魏”被擊敗後,才退出歷史舞臺的。

按理來說,諸葛亮、魏延等蜀漢元勳死後,馬岱確實屬於蜀漢資歷最老的元勳之一,但並非唯一,如:還有李恢、馬忠、宗預、廖化、張翼等老臣。

不過,在“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蜀漢後期,人才相對匱乏,馬岱本該有更多大顯身手的機會,反而突然消失,究竟是為什麼呢?

站錯隊、跟錯人、賭錯事,是馬岱“突然消失”的源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漢中爭奪戰中,自馬超、馬岱隨主將張飛攻打武都、陰平兩郡時,被曹洪、曹真、徐晃等魏將聯手擊破後,馬氏兄弟在蜀漢基本就成了擺設。就連“夷陵之戰”這樣的舉國大戰,劉備也沒有給馬氏兄弟參戰的機會。

最終,造成馬超鬱鬱寡歡,不幸身患重病,死於夷陵大戰的第二年,年僅47歲,正值壯年。對此,有學者推測,馬超的死很有可能與劉備將其邊緣化有關。畢竟,對於一個大將來說,不能沙場建功,絕對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之後,馬氏兄弟在蜀漢過得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一點,從彭羕與馬超喝酒時,因其對劉備不滿,而發牢騷。結果,馬超擔心是劉備派彭羕來試探自己,隨將彭羕的話如實上報劉備,於是造成彭羕被逮捕囚禁,而馬超也落下了一個小人的汙名。可見,馬超的日子過得有多麼的謹小甚微。

雖說,馬超臨終前上書劉備:“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三國志·馬超傳》)本想求劉備能夠重用從弟馬岱,結果次年劉備就死在了白帝城,那有機會去關照馬岱。

同時,馬岱既不屬於荊州派,也不屬於益州派,更不屬於劉備起家時的班底勢力。所以,馬岱很有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投靠了楊儀,欲藉此梯上升,並且也等來了機會。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楊)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234年10月8日,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前,將兵權交給楊儀。當魏延父子奔逃漢中時,楊儀不派姜維、張翼等將追擊,而是派馬岱,馬岱又欣然前往,說明他們的關係應該較為密切。

表面看,似乎諸葛亮有將接力棒交給丞相府長史楊儀的趨勢,當時的馬貸應該也是這樣認為的。結果,當楊儀回到成都後,才知道諸葛亮已將蜀漢權力的接力棒交給了蔣琬。因此,心中不滿,竟然對費禕吐槽說:“當年我要是帶兵投靠曹魏,豈能落魄如此。”那知,費禕卻將此言秘報朝廷。結果,楊儀被廢為民,流放漢嘉,後又自殺。

顯然,馬岱看人的眼光不咋地,完全是站錯隊、跟錯人、賭錯事。畢竟,朝中誰都清楚,魏延死的冤枉,而製造這起冤案的直接劊子手就是馬岱,名聲肯定也不會好,關鍵楊儀還是蜀漢權力交接中的犧牲品,這也成為他突然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大隱患。

眼光差、少盟友、能力弱,是馬岱“突然消失”的關鍵

馬岱除了眼光差、少盟友的兩大弊端問題外,能力不足應該是他突然消失的關鍵問題。

魏延被殺事件後的第二年,馬岱迎來了人生的一次大機遇,獨立領軍伐魏,“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遷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晉書·宣帝紀》)

單獨領軍,是多少為將者的夢想,而馬岱就曾實現了這樣的夢想。結果,卻被魏將牛金擊敗,而且上千將士還被殺。

當時,蔣琬初掌權柄,馬岱應該是奉他的命令北伐。奇怪的是,《三國志·蜀書》中卻沒有記載。據祥子推測,很有可能是新官上任的蔣琬,既想有一番作為,還想組建自己的軍中嫡系,又不想影響新權力交接後的穩定,更是為了防止曹魏趁機出兵攻打蜀漢,於是選擇急需建功立業擺脫“殺魏延事件”影響的馬岱,並達成私下協議,命其率軍北伐曹魏。當然,應該也是經過後主劉禪點頭的。

可惜,馬岱不但未能建功立業,反而損失慘重,“突然消失”的命運也就難免了。


祥子談歷史


在正史上馬岱的記載極少,所以題主問的應該是演義中的馬岱。而馬岱突然消失這個鍋就必須由羅貫中來背了。

《三國演義》中馬岱自馬超反西涼出場以後,和龐德一起作為馬超的左右手也是表現活躍。在歸順蜀漢在南征南蠻、北伐中原時斬將殺敵屢建戰功。當然馬岱最出名的就是專治魏延:在葭萌關下馬岱詐敗冷箭射傷魏延;而諸葛亮死後馬岱又奉命假意接近魏延,找機會將他殺死。

馬岱在殺死魏延以後再未出場,此後姜維北伐不見他的蹤影,這個其實要怪羅貫中時間跨度太大。

馬岱殺死魏延是《三國演義》105回裡發生的故事,姜維第一次北伐則是在107回,在《三國演義》裡僅僅是過了兩回而已。而這兩回的故事情節也很簡單,就是曹叡去世以後司馬懿和曹爽輔政,並最終發生矛盾,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此後夏侯霸叛逃蜀漢,才引出了姜維第一次北伐。因此大家會覺得諸葛亮死後不久,姜維就進行了北伐。

但是歷史上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高平陵之變是公元249年,這兩回的故事實際上整整過去了15年之久。

馬超反西涼是在公元211年,距離高平陵之變更是有38年之久。馬岱在反西涼時出場,即使當時是個20出頭的小夥子,到此時如果活著至少年近六旬。古代人壽命短,馬岱很可能早就已經去世,即使還活著,也可能因為年紀太大不能出征。

所以姜維北伐時看不到馬岱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