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今日頭條上大學老師很少?

魯江


這個問題我贊同千千千里馬的觀點,今日頭條是一個資訊專業平臺,其運作模式不是專業的學術論壇,沒必要讓大學老師過多加入,當然你可能沒瀏覽到一些大學老師的文章,我就讀過於丹老師的、王憶安老師的文章,那肯定是專家級別的了。

我個人認為今日頭條的作者,沒有較高較全面的文化科學知識,是無法回答今日頭條的各種疑難問題提問的。所以在今日頭條閱讀到的大量高質量的文化資訊,至少是相當於大學老師的水平。最簡單的識別方法,就是作者認證有“頭條優質作者”和“頭條青雲獲獎者”。

當然我進入今日頭條時間還不足兩個月,從瀏覽過的美文、詩歌來看,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些不合胃口的晃而過,對口味的就細讀,有感覺的就點評一下,反正說得對不對,只是跟著感覺走。目前沒有認證的想法,只想大量的積累,然後再來構建自己喜歡的領域系統,真正的能隨意解答本領域知識了,再來認證吧。


叢林一棵樹


回到問題的主題,為什麼今日頭條上大學老師少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原因。

1.“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學老師作為特殊群體,有自己的無奈。

今日頭條作為公眾平臺,擁有廣泛群體和無盡的興趣需求。大學老師作為公認的學問高端,處處面臨寒風,其言論不僅代表本人的思想,更代表著學術界一個方向。在中國,尊師重道一直都是國人所崇尚和倡導的,哪怕是大學老師本人的個人意見也有誤導之嫌。就像一個大學生做小學題一樣,做對了應該,做錯了貽笑大方!所以,大學老師一般選擇潛水,做一個江湖隱士。

2.“門有門法幫有幫規”——大學老師做為公職人員,有政策約定。

今日頭條作為一個言論自由的網絡平臺,雖然有嚴格的審查制度,但也是魚龍混雜形形色色,各類思想交織。是制度影響思想,還是思想影響制度?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在體制內的大學裡只有一種聲音,就是倡導主旋律,擁護黨,國家和民族大義。偶爾遇到一些“不合理”“不人性化”的事情,又有什麼辦法呢?結果依然要遵守江湖的制度,好比咱現在的網絡,如果你把什麼政治軍事的帖子大談一番自己的心裡想法,站方都會以涉政為由把你給和諧了。所以,大學老師通常規規矩矩,守好職業操守。

3.“江湖道義不可不為”——大學老師作為知識傳播者,也要做研究。

今日頭條作為大眾化的信息傳輸平臺,人人都可以參與,可以學知識卻出不了研究成果,高端的學術論文不受青睞,也沒有人認同。授課之外,大學老師最主要的工作是知識創造與生產,這種工作性質,造就了他們專心學術不問世事的生活規律。他們也是普通人,從個人收入、婚戀、住房、職稱評定、科研與教學的關係,到學術環境的行政化、市場化、學術不端、人情社會等等,他們的辛酸之路都傾注在專業的期刊平臺上。所以,大學老師的興趣比較專一,關注的圈子也很獨特。


共道綠林


一、大學老師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雖不忙於教學,卻忙於學術研究,有更凸顯專業的科研項目,每一項工作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查資料,跑圖書館,進實驗室。

二、大學老師有專屬的社交圈子。為了一個項目要參加無數的研討會,與各類同行打交道。寫論文,找課題都是需要精力和時間的。

三、大學老師日常的休閒時間更願意陪伴家人。好不容易有個週末,盼好久想有個“儀式感”吃個飯,想出外放鬆一下,想宅在家陪陪父母孩子。

四、專業和學術的限制。頭條上呈現的內容包羅萬象大學老師對頭條也感興趣,但如果寫一些高深而專業的學術內容恐怕喜愛的人不多,掙不到大量的粉絲受眾。

以上幾條,實為管窺之見,供參考。如若喜歡,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