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持续,投了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这偌大城市里,怎么生存?

知行合一0809


疫情还在持续,很多企业都暂停了招聘的计划甚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裁员潮。是危机也是转机,不要浪费一个严重的危机,因为危机可以让你做你之前根本不能做的事情。我有个朋友之前是做线下教育培训的,这次疫情对线下教育培训打击很大,到现在还没开课,更不用说有现金流进入,还要付房租和员工工资。那怎么办呢?除了线上开课上课外,他还摆起了早点,每天来买早点的人还不少。

现在得益于互联网的繁荣和新技术的发展,给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就业选择,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例如:视频博主,带货主播,数据标注员,外卖骑手……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禀赋和以往的经验选择适合你的。加油^0^~

黑暗即将走到尽头,黎明就在前方。疫情终将结束,加油^0^~


流水突击


招聘的单位其实并不少……

疫情是导致了一些企业裁员和降薪,但依然有很多在扩招的公司。


投了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那问题可能出在简历和你对自己的认识上。

普通学校毕业,但是会写简历、发挥简历最大价值的人 比那些名校毕业认为自己起点高,不重视写简历的人更难得。

因为态度×能力=绩效。


经常有同学到快要面试了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写简历,这就像临时抱佛脚。

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促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也有些同学,会花钱去某些网站找一些 美其名曰简历修改师、咨询师 仓促地帮自己填鸭式修改了交差!我不否认,有些改得还真挺不错,确实能够拿到面试机会。但在面试这个照妖镜环节就被干倒趴下。

为什么呢?因为梳理经历,搭建简历框架,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是自己绕不过去的事。别人写出的东西会让你陷入到一个信任怪圈,让你以为“那就是对的”,经不起推敲和面试时的深挖式提问。就像作弊时抄到了结果,不知道解题思路,一问就暴露。

好的建议我们还是可以采纳的,比如搭建简历框架这件事,其实可以让你具备路径规划的能力。

咱们搭建简历框架的时候就得充分挖掘对方的需求了,不然翻不过去这座“山”。


  • 招聘广告上的关键需求、隐性需求、筛选性需求你清楚吗?

筛选性需求=门槛需求

关键需求=冰山模型上面

隐性需求=冰山下面的部分

1、筛选性需求,就是学历、年龄、资格证要求等门槛;

2、关键需求也是显性需求,就是招聘需求里明确提出来的能力点、技能点;

3、隐形需求,就是招聘需求里说的不明确,但是你需要挖掘的素质要求

隐形需求同时也要结合这个岗位的其他信息来看,比如公司的文化的背景等

35-45岁、日语1级、财务中级会计师资格证、英文读写……这些属于筛选性需求

关键需求:财务全盘管理经验(含成本低减、原价管理等)、沟通能力

隐形需求:如果这家公司的规模在1000人左右,财务部门20人左右,是一般纳税人。那么你过往公司最好也是同等规模的公司和部门完善管理,只做过小规模纳税,那就不行

  • 这家公司的文化和用人理念是什么?

  • 这家公司所处行业的标杆企业、竞争对手有哪些?

简历的框架有没有搭好,将直接影响你能不能拿到好的面试机会。


  • 我们看到一个招聘广告的时候可以多念几遍,找一下里面的“成品”要求有哪些?

比如行业分析报告、培训材料、产品营销手册……

如果觉得难理解,那就想想什么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其实不仅面试官在筛简历的时候看匹配,各大招聘网站在推荐简历时,也会用大数据检索关键词来推荐。

  • 简历的格式,最好能控制在1-2页纸、字体一致、行列对齐、重点内容可以加粗或使用下划线。不建议使用奇奇怪怪的格式,因为很多规范型企业都对公文写作有培训过。你如果在这个细节里踩坑了,对方会怀疑你的职业习惯,会延伸联想到未来你写不清楚报告或邮件。这也是很多大企业不愿意去用小企业出来的人的原因之一,我们之前有个领导筛简历,看到不规范格式的简历,根本不关心内容,直接就pass。


  • 其实咱们很多小伙伴都有个误区,忘记了80/20,你过去可能在做的事情有80都是机械化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比如有小伙伴讲,感觉自己过去的工作没什么难度,不知道在简历里写啥)

    还有20 就是你与别人的不同,你的积累,你的优势,你平常忽略的部分。

    我们得拼命回忆这20,从这20里面去找自己的优势。 这个你不突出放大,你怎么让筛选简历的人发现你的优势和匹配呢?


我是小圆手


因为这场疫情,一些缺乏现金流的企业已经倒下了。


1、目前进出口影响十分严重,虽说国内已经基本复工,但没有国外订单,好多制造业就没有开工的意义。

2、有些企业需要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也同样无法开工,国外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再次开工也不知道在几月份。

3、国内经济停摆两个月了,之前老百姓高负债买房,目前收入减少,都在缩减开资,最该扩大内需的时候,老百姓手里没钱,没有消费,企业拿什么生存。


这时候老板都在想,怎么能活下来,好多企业靠裁员来缩减开支,怎么可能招人,尤其外企在疫情期间裁员更凶猛,丝毫不留情,但也不是找不到工作,或许我们应该改变思路,调整调整方法。


1、发现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技术、业务、管理还是其他,先将工作性质定位好,最起码面试时拿的出手,可以侃侃而谈,在众多应聘者中能脱颖而出。

2、找对行业,目前情况好多行业根本无法开工,就别指望去那里了;现在一定要找不受疫情影响的公司,或者受益于疫情的公司,比如说防疫物品生产公司、杀菌灭毒类公司、食品生产公司等。

3、加入建筑行业,各行各业如此不景气,经济衰退严重,国家不得不再次大放水,大搞基础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恢复全行业回归正常。

4、为促进就业,地方政府会扩大公务员、教师、警察等编制类招聘,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趁早准备。



那么在哪里能找到这些工作呢❓


一、企业官方招聘网站

如果有喜欢的企业,就直接去目标企业官方网站投递简历

二、 内推

这就要寻求师兄师姐们的帮忙,一般企业会有内推制度,在职人员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推荐应聘人员,推荐成功还有奖励的。

另外就是家里托人找工作,这个就不说了。

三、高校就业信息网

每所高校都应该有春季和秋季两场大型招聘,不得不去学校和毕业生抢一抢工作了,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不丢人

四、第三方求职平台

智联招聘

BOSS直聘

51JOB

中华英才网

等等

五、地方人才网

如果有想法进入体制内,一定要常看这些网站,或者关注相关的培训机构。


以上是我给您的一些建议,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